<p class="ql-block"> 去汕头旅游,汕头著名景区小公园,一定要去看看。它是汕头的老街区,已有百年历史。街区许多建筑保留和记载了汕头太多的经历,藏着许多辉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安平路46号的集成发绸庄便是其中之一。集成发绸庄百年的商业发展和变迁,成就了汕头青年梦想的起航。</p> <p class="ql-block"> 集成发绸庄现已改为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馆内展出了两位电影先驱的生平以及他们为中国电影做出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 郑正秋做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出发,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郑正秋原籍广东,一生编导影片40余部。1913年郑正秋有感于家乡潮州妇女地位低下,常见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等社会现象,24岁的他自编自导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p> <p class="ql-block"> 1923年上映的影片《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这是中国第一部创票房记录的长故事片,该片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p> <p class="ql-block"> 1928年由郑正秋编剧的《火烧红莲寺》成为中国电影中第一部武侠片。其商业上的成功,开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新风格。</p> <p class="ql-block"> 蔡楚生广东潮阳人。12岁在汕头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发奋自学。19岁时参加汕头的店员工会运动并组织“进业白话社”,进行反帝爱国的宣传活动。1929年因同乡郑正秋的赏识,进明星公司,成为郑正秋的助手,后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任编导,从此开始了正式的电影导演生涯。</p> <p class="ql-block"> 1934年,蔡楚生编剧执导的电影《渔光曲》叫好又叫座。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p> <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在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渔光曲》荣获了荣誉奖。这是中国首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首次获得认可。</p> <p class="ql-block"> 1936年上映的电影《迷途的羔羊》由蔡楚生自编自导。之前的中国电影里也有儿童,但这部电影是纯粹为儿童创作的,是一部对流浪儿童关怀真诚又不失严肃的影片。它是中国第一部经典的儿童电影。</p> <p class="ql-block"> 由蔡楚生、郑君里联合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背景宏大,人物命运曲折。影片全长210分钟,分上下集,1947上映,1948年创造了卖座的最高记录,连映3个月后,上座率达712874人次。</p> <p class="ql-block"> 蔡楚生导演的电影,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内涵丰富,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杰出的电影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展馆的每层楼梯都镶嵌着胶片形状的金属,其设计形象地表现了中国电影人不断向上的脚步。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中,一代又一代的英雄故事,命运多舛的众生被搬上了银幕。无数感人的电影,点燃了观众的激情,书写着时代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从1905年诞生的第一部戏曲纪录片《定军山》至今,中国电影已走过百年历史。在其草创阶段至第一个创作高峰期间,一批潮籍电影大师,用他们的创作和各方面业绩,为中国电影的开创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