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精神美

<p class="ql-block">  86年考入红河州民族师范读中师,红河州民族师范在建水陈官村,离城不远,每到周末会到朱家花园、孔庙、朱德旧居……游玩。</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3日重返故地,感慨颇深,原来的所有还在,穿梭在古建筑丛中,踩在各街的青石板上,欣赏着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紫陶瓷工艺品,品着西门小豆腐别有无穷的回味。青春的记忆历历在目。给退休生活增添了非凡意义。</p><p class="ql-block"> 记忆犹新的来西门古井挑水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古井水做出的小豆腐还是那么的有名气。井水清凉甘甜的味还在,朝气蓬勃的景象没有随着岁月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而改变。相反古井却越来越好,水、景、人更好。</p><p class="ql-block"> 这次建水之行除了欣赏各种紫陶工艺、体验古城文化外,最令人难忘的是参观朱德故居。</p><p class="ql-block"> 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是四川人,他的革命生涯却是从云南开始的。1909年,朱德到云南求学,直到1922年出国,13年间,他从讲武堂的学生成为滇军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长官,经历了人生第一个辉煌的时期。除了昆明的故居,在建水也留下了他的生活痕迹。</p><p class="ql-block"> 建水朱德故居位于建水县红井街,街道两侧是一水白墙褐瓦的明清风格建筑,青石板路面干净清凉,夏天走在青石板街道上更舒服,朱德旧居安静地藏在这条幽深的街巷中。</p><p class="ql-block"> 透过故居红褐色木门往里望,一棵高大的桂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朱德元帅半身像庄严肃穆,眼角依稀可见条条皱纹,目光慈祥。</p><p class="ql-block"> 朱德居住的这所宅院是他当年在讲武堂求学时,同窗好友曾希仲家的私家宅院,建成于1912年,和旧居旁的黄美芝旧宅建成年代相当。</p><p class="ql-block"> 两座民宅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院落布局方正,青砖褐瓦,斗拱雕刻精致,不说历史往事,单是建筑本身也很值得细细观赏。</p><p class="ql-block"> 如今旧居内专门辟出陈列室用以介绍、展示朱德在云南期间的革命历程,在建水时的经历尤其详细。</p><p class="ql-block"> 1914年初夏,时任滇军营长的朱德奉命率部驻防临安(现在的建水)靖边剿匪、保境安民。从初到建水城到离开这里,朱德一直居住在红井街这座小院里。</p><p class="ql-block"> 在建水期间,朱德曾组织指挥剿匪、保护滇越铁路等大小战斗10余次,虽然居住时间不算长,却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一直惦记着这座小城,1962年还曾回建水重访故居。</p><p class="ql-block"> 如今陈列室内展示的军装、眼镜、茶杯等旧物和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是朱德赠送给建水县的。</p><p class="ql-block"> 黑白照片记录下元帅的峥嵘岁月,老物件彰显出元帅的朴素品格,这一座小城留下了一代伟人的光辉足迹。</p><p class="ql-block"> 1962年,朱德访问云南,抵达昆明后,一路向南参观游览了很多地方。朱德早年在云南当兵,住了十几年,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p><p class="ql-block"> 当年红河州匪患严重,朱德带兵剿匪,在建水县住了很久,这次访问云南,特别安排了建水之行。朱德一行人抵达建水县时候,天已经黑了,建水县委准备好了晚餐,有烧豆腐,苦刺花、江鳅等当地特色。</p><p class="ql-block"> 朱德食欲很好,侍卫长见了很高兴,对县委领导说:“朱副主席今晚比在昆明时吃得多,他喜欢简简单单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饭后,劳累了一天的朱德却毫无睡意,他有些兴奋,思绪飘得很远。他很熟悉建水这座古城的街道,当年带兵剿匪,他在建水县住了两年,从营长升了团长。朱德还想到很多乡亲们,大家脸上总是带着朴实的笑意。</p><p class="ql-block"> 半夜才睡去,但一夜好眠,早晨起来精神意外的好。朱德带着警卫员到街道上散步,东边晨光熹微,金色将整个古城笼罩。</p><p class="ql-block"> 登上古城东门的朝阳楼,朱德遥望南面,那里是他曾经部队的驻地——南教场。可惜,如今那里已经成了庄稼地,除了一块球场,再也找不到曾经练兵的痕迹了。</p><p class="ql-block"> 建水人民为了迎接朱德,将县里收藏的名家字画收集起来,准备让朱德一一鉴赏。朱德喜欢字画,甚至自己也能作诗、题字、作画。</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朱德就来到字画暂时陈列的小楼,惊喜地看到了很多珍贵的艺术藏品。建水主管文化的王泽霖先生带着朱德参观,还不停地讲解。</p><p class="ql-block"> 走到一幅十八罗汉图前,朱德停下脚步,细细观察起来。画中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动作不同,背景搭配山水龙云惟妙惟肖,极具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 看了一会儿,朱德赞叹:“这幅罗汉图,笔法细腻,人物神态非常逼真,是难得的艺术藏品。”</p><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p><p class="ql-block"> 王泽霖:“建水县从清代就收藏了这幅画,保存至今,是很难得。可惜没有署名,不知是谁的大作。”</p><p class="ql-block"> 朱德:“即使没有署名,单单艺术价值也值得好好收藏。”</p><p class="ql-block"> 王泽霖:“平时,我们都将这幅画装在锌筒中,再保存于木箱中,木箱中放入樟脑球,可以防腐防虫。”</p><p class="ql-block"> 朱德:“能做到这样就很好了,科技会慢慢进步的。”</p><p class="ql-block"> 在一本字帖前,朱德又停下来,并靠近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清末云南书法家陈荣昌赠给唐继尧的字帖,这也是县里收藏的吗?”</p><p class="ql-block">有位工作人员立即回答:“这是我县邱梦松先生的私人藏品。”</p><p class="ql-block"> 朱德:“这件字帖收藏价值很高,我是大饱眼福了。邱先生愿意把藏品卖给政府收藏吗?”</p><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邱老先生是愿意的,但我们出不上价钱。”</p><p class="ql-block"> 朱德:“他要多少钱?”</p><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50元。”</p><p class="ql-block"> 朱德转身对建水县委书记林建中说:“我看邱先生这个要价很合理,让我们的文化馆收购过来收藏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林建中:“好的。”</p><p class="ql-block"> 当看见几套木刻版的《南诏野史》时,朱德快走几步过去,满眼的欢喜。他找这本书很久,居然在这里遇见了。南诏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非常神秘迷人的一个国家,统治的面积包括云南、四川、越南、缅甸等部分土地。</p><p class="ql-block"> 而且南诏国能与唐王朝同期存在,可见国力强盛。但由于是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留下的记录非常少,这段历史存在很多谜团和空白。</p><p class="ql-block"> 朱德对云南感情特殊,对云南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才想找这本《南诏野史》。正巧这套书在建水有多余的存书,于是就送了一本给朱德,朱德高兴地说:“多谢你们割爱了。”</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艺术藏品,朱德乘车前往30公里外的燕子洞。朱德为什么要特意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呢?</p><p class="ql-block"> 因为他剿匪时,在燕子洞认识了一位老道段志罡,这次故地重游,也想看看故人是否还在。</p><p class="ql-block"> 燕子洞是一处天然溶洞,溶洞下有条地下河流,洞中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居住,这里就有了野生燕窝,有很多老百姓为了生存,专门跑到山郊野岭中找燕窝。</p><p class="ql-block"> 有位叫段志罡的道人游历到此,认为燕子洞是一处洞天福地,于是在洞口建了一处吊脚楼,渐渐地燕子洞成了附近的道教胜地。</p><p class="ql-block"> 有一伙在山中逃窜的土匪听信谣言,以为燕子洞藏于很多财宝,跑来寻宝,并抓了段志罡,逼迫段志罡交出财宝。</p><p class="ql-block"> 段志罡镇定地指着不远处的楼阁殿宇,说:“老百姓的香火钱都修建阁楼了,哪还有什么钱财。”</p><p class="ql-block"> 土匪见段志罡身上的道服破破烂烂,房子中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信了他的话,但有担心节外生枝,将人绑了装进麻袋,从山崖上扔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老道长运气好,被半空中的树枝挡了几下,受了点亲伤,免于一死。后来,朱德到此剿匪,赶走了土匪,老道士才回到燕子洞。</p><p class="ql-block"> 朱德在燕子洞再次见到了段志罡,此时老道长已经104岁了,但依旧虔诚的守护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几年有些人想发财,跑到燕子洞盗挖钟乳石、砍伐古树,段志罡见了都会劝阻。</p><p class="ql-block"> 朱德和老道长紧紧握手,久久不愿放开。段志罡举着火把,带朱德一行人去洞中参观,朱德感叹:“云南这块土地太神奇了,地上、地下都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燕子洞</p><p class="ql-block"> 朱德在光线暗淡的溶洞中走走看看,伴着隐隐地流水声,心中宁静,烦心事都被抛到了脑后。从洞中出来后,按照行程安排,他就要离开建水了,心中十分不舍。</p><p class="ql-block">回住处的路上,朱德提出:“我想在建水多住一天。”</p><p class="ql-block"> 但朱德的提议遭到了反对,陪同人员都不赞同,要求按照原计划出发前往个旧市。朱德无奈,也不再坚持,稍做休息后就继续赶路了。</p><p class="ql-block"> 抵达个旧市的夜晚,朱德写下两首建水的诗,一首是《重到临安》,一首是《燕子洞》。(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来参观的人有各界人士,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农村妇女,头包粉红色头巾,身穿红底小白花衬衣,手拿农用塑料袋,背着手专注的读者朱德生平简介,一会用汉语读,一会用民族语读。我站在一旁认真听,好生感动。一个民族农村妇女居然走进朱德旧居参观,而且那么入神,那神情真令人震撼!这一幕诠释了建水古城的文化底蕴之深,更演译英雄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历史车轮滚滚,那些英雄事迹却不会消声。</p><p class="ql-block"> 一座美丽之城,不仅是建筑美、环境美、食美、果美……更在于刻在骨子里的精神美。</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