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评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对于鲁迅,六年级的学生感觉较为陌生,阅读鲁迅的作品,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也让学生感觉读起来比较“拗口”,因此产生了畏惧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是鲁迅专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慢慢靠近这位伟大的人物,亲近一个有趣的灵魂,在阅读与寻觅中,激起思维的火花,沉淀丰盈的心灵。</p> 项目描述 <p class="ql-block"> 本次项目以教材为基础,以“找寻鲁迅的多重身份”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为支架,从学生熟悉的鲁迅品质——坚贞的民族精神着手,到探究鲁迅作品的文学特色,再到认识生活中的鲁迅,最后以致敬的姿态缅怀鲁迅,学生不仅对鲁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进行了层次性的思维训练。</p> 项目活动目标 <p class="ql-block"> 1.搜集体现鲁迅民族意识的资料,在分享交流中认识以笔为枪的“民主战士”——鲁迅。 </p><p class="ql-block"> 2.阅读课文及相关文章,学习作品赏析的方法,认识叱咤文坛的“文学大师”——鲁迅。 </p><p class="ql-block"> 3.通过朗诵,表演等方式演绎鲁迅教学艺术的生活轶事,认识充满智慧的“生活教育家”——鲁迅。 </p><p class="ql-block"> 4.与鲁迅对话,宣传鲁迅精神,表达对鲁迅的喜爱与崇敬。</p> 项目驱动问题 <p class="ql-block"> 如何全面了解鲁迅先生?如何让更多人热爱鲁迅先生?</p> 项目实施过程 <p class="ql-block"> 紧扣核心问题,聚焦语文要素,细化各阶段的项目任务。我们掀起阅读鲁迅的热潮,用不同形式展现对鲁迅的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让大家对“中国脊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任务一:走近以笔为枪的“民主战士” 别人眼中的鲁迅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形象是立体丰满的。学生们阅读他人写鲁迅的文章,你们看,用手抄报、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展现他们对鲁迅的印象,这些作品不仅图文并茂,更从不同角度向大家介绍了鲁迅,让大家对“中国脊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鲁迅名言警句书签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不少名言对我们日常学习有激励作用。同学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鲁迅名言警句书签,这些精美的作品,令人爱不释手。</p> 任务二:走近叱咤文坛的“文学大师” 鲁迅笔下的人物 <p class="ql-block"> 文字是诉说精神、传承文化的最佳载体,鲁迅先生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经典的文章,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张张鲁迅手抄报,让这些人物从书中走出来,走进学生的心里。</p> 诵读鲁迅经典作品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走近鲁迅先生的生活,体悟其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们除了学习课文外,课外还大量阅读了鲁迅的作品,纷纷开展阅读分享会,配乐朗读鲁迅作品等方式慢慢靠近这位伟大的人物,亲近一个有趣的灵魂。</p> 任务三:走近充满智慧的“生活教育家” 鲁迅作品阅读分享 鲁迅生活轶事 <p class="ql-block"> “原来鲁迅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还搜罗了许多鲁迅先生的生活轶事。慈祥、幽默、智慧、可爱……</p> 任务四:走近神坛之下的鲁迅先生 仿写鲁迅作品 <p class="ql-block"> 一段段妙笔生花的鲁迅经典文段仿写,成了同学们学习鲁迅文字风格的最好尝试。</p> 写给鲁迅先生 <p class="ql-block"> 传承鲁迅精神,见证他从小立志一步步成长为爱国爱民,用笔战斗一生的民族魂,也启迪了孩子们的心灵。</p> 学习评价反思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中进行多维度评价。以评促思考,以评促发展。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汇报收获,让成长看得见,让思考更深入。</p> 项目总结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思想与文字中传递的精神一样,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骨子里共同的记忆。孩子们通过这一次项目化学习,阅读鲁迅,亲近鲁迅,走近了“大先生”,认识到了一个幽默风趣的鲁迅,一个忧国忧民的鲁迅,一个以笔为剑,以字为魂的鲁迅,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他的精神仿佛一颗颗种子,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带领孩子们抵达无限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美篇制作:李慧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美篇初审:姚红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美篇终审:宋应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