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江城小众博物馆

爱琴海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踏足吉林省,选择的不是长白山,不是长春,不是延吉,而是江城吉林市,因为它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曾经的省府所在地,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更因为它有2200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小众博物馆众多。我此行目的之一就是打卡这些小众博物馆。</p> 吉林文庙 <p class="ql-block">吉林文庙又名吉林市文庙博物馆,是我到达吉林的第一站,也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一站。</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此前我根本不知道吉林文庙的存在。在行前做简单功课时才了解到它居然与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而其他三座孔庙是何等显赫的存在。曾问诸一位吉林省土生土长的朋友,他竟然也不知道有吉林文庙,看来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了。</p> <p class="ql-block">我是步行去文庙的。从大马路拐进广场的刹那,广场上的孔子全身塑像并不引人注目,雕像身后红墙黄瓦的围墙却十分耀眼。这条位于南端的高6米长40米的垣墙名为照壁,中间正门紧闭,只有中了状元才可通行。</p> <p class="ql-block">正门不能走,那就从西侧辕门进,东西两侧辕门都是牌楼式建筑,西侧上书“道冠古今”,东侧题字“德配天地”。</p> <p class="ql-block">照壁北面是泮池,泮池之上是状元桥,过去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p> <p class="ql-block">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花岗岩的牌坊,称为棂星门,三字为乾隆御书。文庙设棂星门,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同祭天一样;四根楹柱顶端蹲踞着神兽,也是将孔子奉若神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穿过棂星门,沿着中轴线往北,四面一片寂静,地上残雪浅覆,冷艳的阳光直射下来,没给人增添一丝温度。此时万里无云,鸟雀无踪,我形单影只地在一进院落里晃荡,两侧有关于科举制度的展览,我并没有兴趣细看。</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是一进院落的最北端,宫殿式建筑,两侧有边门进出。</p> <p class="ql-block">沿中轴线延伸,二进院落的大成殿是吉林文庙主体建筑的核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典型的宫殿式建筑,雄峙于近两米高的浮雕团龙月台之上。</p> <p class="ql-block">远观大成殿,黄瓦覆顶,双重飞檐,屋脊是全国唯一的高浮雕式龙凤脊,正面九龙,背面九凤,是吉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成殿,映入眼帘的是高悬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五幅康熙等御书的匾额,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左右两侧是四位儒学大师,东西两侧是十二贤人。</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落的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位于整个孔庙最北端,供奉的是孔子五代祖先的牌位,现开辟为展厅。</p> <p class="ql-block">网上说吉林文庙参观时间是3小时,我却用半小时走完了,也许是寒冷与萧瑟让我加快了步伐。当我跨出孔庙的刹那,时钟正好指向12点,耳畔传来长沙火车站那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不知从何方奏出。</p> <p class="ql-block">走完吉林文庙,发现建筑明显为仿皇宫之制,殿顶及围墙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用的黄琉璃瓦覆顶,不仅在东北绝无,就是在全国也罕见。但即使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文庙,1.6万平方米的规模还是不可与皇宫同日而语,与曲阜孔庙则不相上下。不可否认的是,吉林文庙的建立是清朝政府对汉文化传入东北地区的认可,是汉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互通有无的历史见证,它的兴建对满汉文化的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p> 吉林建制博物馆 <p class="ql-block">沿着松江路往西,我步行导航去吉林建制博物馆。一路欣赏着路旁的雪雕冰雕,还偶遇了张连山府邸、吉林官参局,里面都有一些简单陈列。最后来到吉林市政府,市政府旁一栋小楼就是吉林建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吉林建制博物馆是目前东北地区唯一以城市建制历史为展览主题的专题博物馆,2024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因为这个唯一,我才有兴趣前来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这个三层的小楼,一楼和三楼都属休闲和服务性质,只有二楼是一个“吉林建制展览”,细细看还是有些内容的。走廊上每个房门都挂有民国时期设立的一些部门如教育厅、警务处等门牌。</p> <p class="ql-block">室内的展览则记载了吉林市作为吉林省行政中心的278年(1676-1954),见证了吉林省的建制历程,瞻顾既往,以建制经纬勾勒吉林历史,借历史脉络再现吉林行政中心变迁。</p> <p class="ql-block">二楼展板上方特意露出的砖墙以及楼内的楼梯、扶手等均为该建筑初建时的遗留,历经岁月仍得以保存至今,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吉林建制博物馆的不可移动文物。</p> 吉林机器局旧址 <p class="ql-block">网上说最好是下午两三点去吉林机器局旧址,光线最好,很出片。我打的赶在三点过几分到达,但也许是冬季,光影已稍显暗淡,拍照并不是那么好。</p> <p class="ql-block">进入这个院区,我恍惚闯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好像都是凝固的:残雪下露出点点黑色泥土或枯干的小草,踩上去有些蓬松;大小树木杂生,光秃秃的枝丫在风中凌乱着;好几栋灰色主色调的充满年代感的厂房散落在院内,屋瓦上衰草枯黄,几成小树;阳光斜斜地落在树林间和青砖墙上,给这片灰暗增添了些许色彩。</p> <p class="ql-block">一个年长我几岁的男人走在我左前方。见我进院,算是打招呼地对我说:这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怎么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我笑笑,没做声加快脚步超过了他。进门不远处的这个铜像人物是清朝的钦差大臣、边务帮办吴大澄,吉林机器局的建造者。</p> <p class="ql-block">吉林机器局已有140多年历史,1881年(清光绪七年)为供应吉林、黑龙江两省武器弹药、加强边防、对付沙俄入侵而建造,是洋务运动时期东北的第一个兵工厂。</p> <p class="ql-block">这栋楼是3号仓库,被围挡围着,正在修缮中。</p> <p class="ql-block">院内还有一个表正书院,是培养制造和测量专业人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号厂房布展了《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展示了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我应该是从其他入口进去的,我最喜欢的南大门主入口居然没有找到,网上看照片这个大门特别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也许夏季来这里的所见截然不同,那时绿草如茵,林荫蔽日,屋顶芳草萋萋,景色幽深,估计会很出片。冬季到此,只觉得头顶蓝天下的榆树很美,那一窝窝的东西可不是鸟窝,应该是一种名为冬青的寄生绿植。</p> <p class="ql-block">40分钟后,我从旧址出来,边走边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风雨飘摇,沙俄侵略者虎视眈眈,东北边陲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建成,实为大厦将倾之际的乱世曙光,引导世人心存希冀,沐光而行。</p> 满族博物馆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东北地区为数极少、保存完好的典型四合院民居,前身是吉林首富王百川的宅院,我到达的时候天色将晚。</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社科类民族专题博物馆,主要展览是《吉林满族陈列》。吉林市是中国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满族及其先民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兴盛发展。展览再现了吉林满族的历史,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满族民俗生活史料和文物。</p> 吉林省城自来水厂旧址博物馆 <p class="ql-block">从建制博物馆往西,顺着松江路再走一段,就到了自来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吉林市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拥有自来水的城市,1929年水厂竣工并投入使用,如今水厂旧址经过提升改造,以博物馆形式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水厂遗址包含仿民国建筑、北山净水塔、净水亭、取水泵房、4座沉淀池,站在沉淀池所在的高地,可一览自来水厂全貌。</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个城市供水发展历程专题展,用图片和实物完整展示了吉林水务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旧址隔壁是一处非常宁静的宾馆样式的庭院,原来是西关宾馆,里面一栋黄白相间具有浓郁欧式建筑风格的别墅就是张作相(吉林省长)官邸,被称为“西关小黄楼”,是张作相筹建吉林自来水厂时的辅助建筑——办公楼,也是他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官邸里面有一些简单的陈列。三层楼的楼梯很有意思,不像现代楼房楼梯都是之字形的,而是笔直上楼,所以感觉非常高。</p> 水师营博物馆 <p class="ql-block">从张作相官邸出来,我步行前往水师营。虽然2.4公里的距离有点远,可导航坐公交的时间也差不多,于是就不急不慢地走。终于看见一个冰面覆盖了厚厚白雪的湖,跃马湖到了。跃马湖的南岸就是乾隆跃马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湖的西侧有一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楼,原来这就是水师营的背面,有点失望啊,原以为是规模很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绕行到正面,怯生生推开一个紧闭的小门,里面是水师营陈列,上下两层,共有六部分。一个穿着校服、小学生模样的孩子走上前来,问我要不要讲解。看来是孩子们在做社会实践活动,搞公益讲解。我不好说“不”,于是四个孩子背着稿子接力给我从头讲到尾,两个大点的孩子明显要比另两个表现好。</p> <p class="ql-block">水师营的创建历史是这样的:为了抵御沙俄的扩张,1656年,大清王朝敕命驻守大东北边疆地区的宁古塔将军沙尔虎达,率领几千八旗子弟,在今吉林市的松花江上,建立造船厂,并训练八旗水师。1661年,大清王朝正式任命吉林水师总管,从此宣布大清第一支内江水师正式创建。康熙帝东巡吉林,曾亲自检阅水师。</p> <p class="ql-block">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展示了吉林水师营的历史,从1661年吉林水师的成立,到沙尔虎达将军和巴海将军的英勇事迹,再到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的建城贡献,博物馆成了清代东北第一支八旗水师的历史见证。</p> 吉林市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吉林市博物馆的外型真的毫无特色,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个专门的陨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76年3月8日,吉林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重1770公斤,是世界最大的石陨石。所以,吉林市有了这个专门的陨石博物馆,有了中国唯一一个以陨石为题材的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展厅以1976年3月8日在吉林地区陨落的陨石雨实物标本为载体,集声、光、电为一体,展示了吉林陨石雨的历史以及人类对宇宙、对科学的探索与遐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二号陨石和三号陨石虚拟成像展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觉得有特色的一些陨石。</p> <p class="ql-block">我还在不厌其烦地对着一号陨石拍照,灯息了,陨石展厅不知道为什么要闭馆,我只好悻悻地往别的展厅走。</p> <p class="ql-block">这个松花湖浪木根雕艺术展是博物馆8大常设展厅之一,展品好美,我恨不得有一款属于自己,它们也确实是外售的。</p> 吉林市明清造船厂遗址博物馆 <p class="ql-block">我已经完全忘了这个博物馆。在我坐着33路公交经过30站以上耗费一个小时来到市郊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后,我在松花江畔的这片崖壁下转来转去,看到了这两个亭子里的石刻,根本认不出几个字,看简介才知道记载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又扩大范围在周边转,搜索到了一个隧道、一座丰满东线公路的石碑,还有一个明代阿什哈达造船遗址的简介,心里还非常纳闷怎么有个孤零零的简介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而被我完全无视的那个我以为是与石刻配套的工作人员用房其实就是造船厂遗址博物馆,它太小了,门窗紧闭,没有一个人影,我硬是没有走过去瞧瞧。所以,只能网上盗两张图片了。</p> 后记 <p class="ql-block">因为是一时兴起背包出行,并没有做太多攻略,所以,这次打卡博物馆有很多疏漏。回来查资料,发现吉林市包括县区居然有38个博物馆!最让人遗憾的是我竟没有打卡吉海铁路吉林总站旧址即吉林西站,它可是由林徽因设计的,有“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 之美誉,于2024年9月修缮后再次正式开放。其实在吉林时我曾经闪过一个念头要去这里的,鬼使神差居然还是漏掉了,看来二访江城势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探索一座城市,博物馆是不可或缺的一站。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近年国内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对于北京、上海、成都这样的大城市来说,建设博物馆之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吉林市这样的小城也于2023年确立了“一条江一座城一方文化一部城市发展史”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总目标,并为之作出了不懈努力,虽然建设质量还有待提高,虽然在如何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让展览方式“新”起来、让场馆空间“扩”起来、让文创产品“火”起来、让参观体验“好”起来等诸多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有了这种“文化热”的意识,我相信,北国江城吉林“博物馆之城”的蓝图终将实现,吉林的城市文化品位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