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秦淮,让心灵在古韵中归栖

潇潇雨歇

从岁月的深处走来,秦淮河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故事。自六朝金粉的绮梦,到明清的烟火鼎盛,它见证了太多的兴衰荣辱。元月初,新年的气息还未散尽,我怀揣着对秦淮风光的向往,踏上了一段沿着南京秦淮河边的漫步之旅。试图在秦淮河畔,触摸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 。 <p class="ql-block">  我从水街出发,彼时的水街,河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在暧阳的映照下,波澜不惊,二岸的亭台楼阁倒影其中。岸边的垂柳虽已落叶,但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放眼河面,一艘艘游船缓缓驶来,船头劈开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洁白的浪花,如同灵动的丝带在水中飘舞。游船的船身大多红黄夺目,古色古香,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 透过游船的窗户,可以看到游客们或是欣赏着两岸的风景,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或是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继续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文正桥。站在文正桥上,向远处眺望,秦淮二岸尽收眼底。冬日的阳光洒下,带来丝丝暖意。桥下的河水悠悠流淌,偶尔有船只划过,泛起层层涟漪。 离开文正桥,沿河边踱步,便来到了桃叶桥。这座桥虽不大,却充满了诗意。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他的爱妾桃叶,由此得名。站在桥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王献之与桃叶深情相望的画面,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感动。 走过桃叶桥,便是桃叶渡。刚至桃叶渡,一座古朴的石牌坊映入眼帘,其上雕纹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难掩往昔的精致。牌坊上 “古桃叶渡” 几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环顾桃叶渡四周,其建筑风格极具江南水乡特色。近处的楼阁亭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飞檐恰似灵动的燕尾,轻盈地向上翘起,仿佛随时都能展翅高飞。这些建筑为木质或砖混结构,散发着温润而质朴的气息。 如今,岁月的洪流已褪去了桃叶渡曾经的繁华,河面上的船只已不如往昔那般密集,但它所承载的历史韵味与浪漫气息,却从未消散。站在渡口,闭上双眼,便能感受到那穿越千年而来的柔情与温暖。 河边长廊建筑的主体色调为素雅的灰白,白色的墙壁在岁月的摩挲下略显斑驳,却也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黑色的瓦片整齐排列,在阳光下闪烁着幽谧的光泽。 沿着河岸延伸的长廊,曲折蜿蜒,为行人遮风挡雨。廊柱上同样有着别具匠心的装饰,或是简洁的线条勾勒,或是繁复的花纹雕刻,无一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长廊的一侧,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字,虽经风雨洗礼,字迹已有些模糊,但那份对桃叶渡的喜爱与感慨,却透过岁月的尘埃,依然清晰可感。 遥想当年,这里必定是热闹非凡。码头上人来人往,船夫们吆喝着招揽生意,客人们携着行囊,脚步匆忙。彼时,秦淮河上商船、画舫穿梭如织,船头剪开碧绿的河水,泛起层层洁白的浪花。河面上,不时传来悠扬的丝竹之音,伴随着女子婉转的歌声,与那热闹的市井喧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华的市井画卷。 河二岸建筑的门窗雕刻精美,有的是寓意吉祥的花鸟鱼虫,灵动的鸟儿仿佛在枝头欢唱,娇艳的花朵似乎散发着阵阵芬芳;有的是富含故事性的人物场景,让人不禁沉浸在那久远的故事之中。这些门窗不仅是实用的建筑构件,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离开桃叶渡,我朝着平江桥走去。平江桥横跨在秦淮河上,造型古朴典雅。站在桥上,能看到两岸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白墙黑瓦,飞檐斗拱,尽显江南水乡的韵味 我倚在桥栏上,感受着微风拂面,想象着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也曾在此驻足,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桥下的河水清澈,游船欢快地游弋。河边的石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沿着河岸,我终于来到了夫子庙。此时的夫子庙已是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小吃摊上飘来的阵阵香气,引得人垂涎欲滴。 夫子庙景区的街道上和秦淮河桥上张灯结彩,新年气氛拉满,我漫步其中,感受着这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历史文化气息。 此次沿着秦淮河边的漫步,让我领略到了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水街的宁静,到夫子庙的热闹,每一处景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源桥装扮一新,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秦淮河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想,这便是旅行的意义,在行走中感受历史,在探索中发现美好。期待下一次,还能有机会,再次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续写与秦淮的浪漫篇章。 摄影:沙里淘金、潇潇雨歇<div>编辑:潇潇雨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