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神护寺</b>,日本真言宗寺院。位于京都市右京区梅梅·高尾町。平安京建造的最高负责人“<b>和气清麻吕</b>”(733~799)在此地创建了<b>高雄山寺。</b>天长元年(824年)高雄山寺与神愿寺合并,改寺名为<b>神护国祚真言寺</b>。</h5><h5> 在高雄山寺时代,受<b>和气</b>一族的邀请,比叡山的高僧<b>最澄</b>和弘法大师<b>空海</b>都曾来这里传教,为此地成为平安佛教中心发挥了作用。<span style="color: inherit;"> 812年弘法大师在高雄山寺向最澄下面的190人传授了密教,为<b>真言宗</b>立教建立了基础。</span></h5> <h5>2024.11.12. 下午2:40 来到高雄山下,这是“高雄桥”。京都西北侧的高雄山(神护寺)、槙尾山(西明寺)和栂尾山(高山寺),因为山名读音都以尾结尾,所以被统称为三尾地区。</h5> 桥的栏杆上有铜牌雕字“高雄桥”。 另一侧的桥栏上的铜牌雕字为“清滝川”。 <h5><b>高雄桥</b>跨于“<b>清滝川</b>”之上。台湾旅日女作家刘黎儿在高雄溪谷时写过以下的一段话。“沿着河川走十几分,浓淡夹杂的红叶道,人走在其中仿佛在目睹一生只能看一次的红黄组合起来,每一段都像少女的锦缎般地美,美到似乎是加工过的意象,原来神算的会让人产生如此错觉。”</h5> <h5>在京都西北,<b>清滝川</b>流经高雄山区形成的中部地带,自古就是贵族们偏爱的秋季圣地。此处的红叶转红于10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红叶最盛时全山都被红叶覆盖,是赏枫的辉煌。山区内有一大片枫树和槭树树龄都在数百年以上,全山燃烧着绚丽烂锦秋,在日本自古就声名远播。</h5> 今年气温偏暖,“清滝川”两侧的红叶还未红透。但神护寺参道两侧的红叶已经绚丽多彩了。 <h5>高雄桥边、清滝川旁的茶室。山间茶社,风景很美,可以歇歇脚。山脚和半山腰总共有三个茶社,这是山脚茶社。</h5> 过桥后,回首眺望“高雄桥”。 过“高雄桥”后,便是“高雄山神护寺参道”。上山的参道石台阶一望无边。 走上“神护寺”需要较好的体力,因为要攀爬很多台阶。上面有家小店,上去看看。 这是走上参道后的第一个落脚点“高雄茶屋”。从山脚茶社算起,这是第二间山间茶社,风景很美,也可以歇歇脚。 小“海狸”列队欢迎你。 走进“高雄茶屋”,里面很宽敞的。由于高雄这个地名在日本殖民台湾时期被用来命名台湾南部的城市“高雄市”,因此这里有时也被称为高雄地区。 沿着前往神护寺的山路,红叶黄叶满山,色彩斑斓,令人心旷神怡。 幽静清雅,古树参天,遮天蔽日。 “京都高雄古寺通幽,清滝溪谷红叶晚秋”。 沿着风景山路走走停停,颜色丰富得仿佛打翻了颜料盒。 沿着前往神护寺的山路,红叶满山,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来到第二个落脚点“<b>砚石亭</b>”,也是第三间茶社。风景优美的茶舍,可以在这里坐下来吃点心,喝咖啡,喝茶,也提供品种蛮丰富的午餐。 入口处,大红伞下,一只小海狸。 宽敞的茶席、红布小桌、坐垫和灯笼,阳光透过叶片照在身上,盘腿坐在亭下,遍山的黄叶红叶呈现在眼前,人亦是景,景如同画。 “砚石亭”茶室,三开间,掩隐在红叶黄叶之中。 室内墙上挂着用镜框护着的画和照片,可在室内堂食。 三尾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原因,通常是京都最先迎来丹枫的地区。 乘着在这里喝咖啡休息之际,仔细欣赏了周围的红叶美景。 <h5>“砚石亭”是三件茶社中风景最美的一间,拍照拍得停不下来。</h5> “砚石亭”茶室室内。 喝过咖啡后继续爬山,在“砚石亭”门口依依不舍地又拍了几张美照。 继续爬山,上面隐约可见“神护寺”的楼门了。 <h5>“神护寺”的楼门。木牌子上写着:“<b>弘法大师灵场遗迹·本山高雄山·神护寺</b>”。<div> 神护寺建成后,久安五年(1149)堂塔遭祝融,濒临荒废。仁安三年(1168)文觉致力劝募,终得后白河法皇、源赖朝等人的捐献,遂再度复兴。其后,又逢应仁兵乱,寺庙土地被没收,遂至荒废。大永年中(1521~1528)庆真加以修复,并因丰臣、德川两氏的援助,重建诸堂。明治四年(1871),寺庙土地再次被没收而衰退。<br> 明治十九年,香川县八栗寺高幢龙畅再度修建,从此渐渐复兴。 <br></div></h5> 在楼门往内一瞥。 <h5>从门内回首拍摄“楼门”。寺内有书院、和气公灵庙、书院、五大堂、昆沙门堂、大师堂、金堂、地藏院、多宝塔等建筑。</h5><h5> 本寺佛像多为平安初期的作品,本堂的药师三尊是弘仁时代佛像,钟楼的铜钟夙称三绝之钟(其上有橘广相的序词、菅原是善的铭文、藤原敏行的书法)。寺宝有两界曼荼罗二幅。又,寺域溪谷多红叶景色,而与栂尾、槙尾合称三尾,驰名东瀛。</h5> “书院”。 “书院”全景。 <h5>神护寺的宝物,大部分为平安时代前期(约1100年前)和镰仓时代(700-800年前)的遗物。珍藏着国宝17件、重要文化遗产2833件。</h5> <h5>“<b>和气公灵庙</b>”。纪念平安京建造的最高负责人“和气清麻吕”(733~799)的灵庙。蓝天白云之下寺内的红叶色彩清丽,红色灵庙前的枫树优美多姿。</h5> <h5>“<b>和气公灵庙</b>”。延历年中(782~806),“<b>和气清麻吕”</b>在河内国(大阪府)建立神愿寺。824年高雄山寺与神愿寺合并为“神护国祚真言寺”。</h5> “明王堂”。 “明王堂”。 相比大河内山庄庭园已经呈现出富有生命力的红橙相间状态,而地势更高的高雄神护寺境内红枫的比例更高。 “<b>大师堂</b>”,是弘法大师从唐朝归来后讲佛的地方,也是境内惟一避过兵火的建筑物,历经7世纪的风霜,依然静谧威严。 ▽ “大师堂”侧面。大师堂(重要文化财产)在桃山时代重建,名为纳凉房,也是空海的“讲佛的地方”。 <h5>神护寺珍藏的“<b>五大虚空藏菩萨像</b>”,是日本国宝级文物。这些彩色木雕作品,出自于九世纪中叶的日本仁明天皇承和年间,每尊菩萨左手皆执持三钴钩。<div> 这些菩萨像不仅展示了中国唐代的木雕技法,还融入了人工饰物来塑造细节,使其更加生动和逼真。它们的高度在70~76公分之间,从头部到莲座都是用樟木整材雕出,面相长圆,头戴高耸的宝冠,冠旁垂挂的缯带和饰物显得高贵而神秘。这些菩萨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div></h5> <h5>“<b>相传赖源朝像</b>”,是藤原隆信创作的肖像画,收藏于京都神护寺。该作品已不是那种仪式性绘像,它是纯粹意义上的似绘。源赖朝大臣穿黑色朝服,戴冠冕,手持象征高级官吏身份的笏板。一把饰金短刀的刀柄和由贵重原料织成的宽博飘带,反衬在黑色朝服上,坐姿显得端庄肃穆,仪态非凡,这也是高官常表现的姿态。被画者呈正侧面角度,也是此种肖像的传统格式,易于显示被画者的尊严感与生动感。此像现被保存在京都神护寺,绢本,设色,是文治四年(1188年)建立神护寺仙洞院而绘制的。</h5> <h5>“<b>高雄曼荼罗</b>”,日本最古之两界曼荼罗。藏于日本京都高雄山神护寺。系以金银泥描绘于绀色绫上之大幅图绘(图纵四公尺,横三点七公尺)。据神护寺之寺传,此系空海自中国请去之曼荼罗,至后世,成为曼荼罗制作之圭臬。</h5> “昆沙门堂”,堂前及堂侧各有两大棵枫树,庙栏间金亮火红的枫树是神护寺境内最美的红叶景致。 “昆沙门堂”侧面。 通往“金堂”的石台阶旁,枫叶红了。 走上“金堂”,须先上台阶。 掩隐在红叶丛中的“金堂”。 登上五大堂前左侧石阶是金堂,也是境内的最高点,俯瞰于火红的枫树间屹立的各堂,是另一番美景。 <h5>在金堂前的平台上,俯瞰在火红的枫树间屹立的各堂,是“神护寺”最经典的景色,被印在神护寺门票的首页上。</h5> <h5>“<b>金堂</b>”,由于平安时代遭到两次灾害,堂塔几乎都被烧毁了。<b>文觉上人</b>在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期间,获得了后白河法皇和赖源朝廷的援助,对此进行了重建。</h5> <h5>“金堂”在应仁之乱中再次受到战火烧毁,但在1623年龙严上人的年代,又对门楼、金堂(现在的毗沙门堂)、五大堂、钟楼等再次进行了修建。1935年借助山口玄洞的捐献,又新建了金堂、多宝塔等被誉为昭和时代的名作。</h5> <h5>神护寺的参拜者大多是日本老人,年轻人较少,外国游客更是稀少。“金堂”内不许拍照,一位年长的僧人坐在门口,看到游客进来,会站起来介绍“金堂”。</h5> “金堂”内供奉“药师如来立像”,为神护寺国宝级贵重宝物。 “金堂”后的石雕像。 红叶与佛堂的完美结合。这是“金堂”的台阶。 这是“金堂”的木樑与斗拱。 “金堂”的基座、木柱和连廊。 泛蓝的屋瓦与火红的枫叶相映成趣。 “大师堂”的一侧。 “五大堂”泛蓝的屋瓦与火红的枫叶。 参道上。 <h5>下午4点10分,下山回到“高雄桥”。游览神护寺,包括上、下山的时间,总共1个半小时。虽然路途较远,上山台阶很高,但是很值得。这里枫叶是京都地区红得最早的地方,享受了最美的“山间茶社”,看到了遍山的黄叶红叶、雄伟的佛堂、佛殿,红叶中若隐若现的佛堂,欣赏了许多国宝(虽然不能拍照),领略了在日本的中华文化遗迹,真的不虚此行。</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