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史前文化的启示与感召

童猫35116419

<h1><b>作者:孙庆芳<br></b><b>下面说一下《山海经》<br></b><b>《山海经》是世界上最独特的百科全书,也被誉为“神话之渊薮”。有人简单的说《山海经》是一部神话,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山海经》是全面的反映现实存在的自然与社会关系的。马克思说:“不是随便一种神话,就是说,不是对自然(这里指一切对象,包括社会在内)的随使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埃及神话决不能成为希腊艺术的土壤和母胎。但是无论如何总得是一种神话。因此,决不是这样一种社会发展,这种发展排斥一切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话化的态度”。<br></b><b>人类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是上个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共同瞩目研究的重要文献。《山海经》是先民认识自然、探求自然、理解自然的集成。随着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山海经》更是一部启迪智慧、催人奋进的动力之书,它是智慧的宝库,是探索未来的钥匙。<br></b><b>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与了解一下《山海经》以及人们对《山海经》认识的过程。<br></b><b>《山海经》与《易》、《黄帝内经》并称为三大上古奇书。是人类文明记录的瑰宝。《山海经》记录的历史时代属于炎帝时期的文化,从考古学的角度讲属于仰韶时期的文化。炎帝即神农氏名叫石年,是中国农耕时期的代表。人类由农耕时代进步跨入了文明时代。从《山海经》的记述内容中让我们得已窥见到那个古老的时候,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有着何等的认知能力,我们的祖先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智慧!<br></b><b>那么(山海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山海经》的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神话、宗教,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诸多领域。可以说是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是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那么我们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里说《山海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这是因为一些人目前还在受着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仍然把《山海经》单纯的视为一本“齐谐志怪的神话小说”。( 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人们的认识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那么几步是迂回的,是绕来绕去的。对《山海经》的认识也是这样的。 </b></h1> <h1><b>  本来《山海经》的性质是很清楚的。<br> </b><b>西汉时刘秀在《山海经》重新纂辑后写了一篇《上山海经表》:<br></b><b>“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已定。<br></b><b>山海经者,出於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於丘陵,巢於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风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br></b><b>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孝宣帝时,击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窦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臣秀味死谨上”。<br></b><b>从这篇上表不难看出,刘秀认为《山海经》是博物之大成,“其事质明有信”,并且是昧死而上的。<br></b><b>我国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中将《山海经》列入“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有其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的形法六家之首。《隋书•经籍志》把《山海经》列入地理一类。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将《山海经》置于《经籍考•史考》中地理书之首,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b></h1> <h1><b>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目录书是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是学术界一般认为他给《山海经》定错了性。由于纪昀是奉敕官修,政治倾向性极强,他是在尊崇经史、以儒为尊的文化传统背景下定制的。因为纪昀是以标榜正统,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标新立异为己任的。他强调纪事得实,反对漫无考证。《山海经》包罗万象,当代纪昀所处的时代是不可能对《山海经》中所述事件进行一一的考评,所以他把具有很多他不能确定的因素的《山海经》列入了子部小说家类。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古人所说的“小说”不是一个文学概念,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体概念,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小说,而是一个目录学上的概念。小说“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凡是不合史书体例的著作、事多涉虚构、委巷传奇都属小说一类。不过纪昀在子部道家类里也说道“《山海经》旧入地理类”。对现代人影响最大,也是影响最不好的是鲁迅对《山海经》的定性。其流毒至今还在干扰着人们对《山海经》的认识。<br></b><b>鲁迅是现代文学最昭著的人之一,其《狂人日记》被钦定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篇,其杂文是投向敌人的匕首。但是鲁迅毕竟是在日本读的医学中专,其于国学还是“观览不周”。因其对中国历史的否定心态,使其导致了在总体上对中国小说的贬抑;由于接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以“除旧”为动机,因而彻底否定中国的典籍。甚至说出了“主张少看甚至不看中国书”,并认为“中国古书,叶叶害人”。当然鲁迅说归说,看归看,他是很爱看《山海经》的,还专门写了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说《山海经》“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但是他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学术性读物《中国小说史略》把《山海经》说为“古之巫书”。因此一些高校的文学教材一概把《山海经》定为神话传说。<br></b><b>其实《山海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之作。<br></b><b>《山海经》书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从天文、地理、神话、宗教,到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实为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山海经》涵盖的内容博大庞杂、无所不包令人惊叹,特别是西风东渐以后的分门科学读的着眼点不同,学者的底蕴不同,所以在学术动态上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仁智互见的场面。随着学术的开放和深入,特别是一些国际学者的介入,人们对《山海经》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br></b><b>最令人关注的是一位美国女子亨莉埃特•墨兹(Henrietta Mertz))博士。她研究了《山海经》对着《山海经》进行按学考察、按图索骥。作者按着《山海经》的记述,依《山海经》的原文,一步一步、一里一里的走,进行实际的勘察印证。惊奇的发现《山海经》中所述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及走向,山与山的距离,以及动植物都完全吻合。特别要指出的是:她按《山海经•东山经》检验的是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的四条山系,勘察后她写出了《几近退色的记录》(《PALE INK, Two Ancient Records of Chinese Exploration in America》)。这部书以实地的勘察向世人宣告:中国古人早已到达过美洲。我们认为先民们是否去过美洲,但毕竟是精准的做出了描述。我们知道我们所能辨识的文字不过三千六百多年。而《山海经》所反映的却是炎黄二帝的上古时代。这是先民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不能简单把这样一部伟大的巨著,丰富的宝藏,只当作一部神话传说的文学作品。其实它是不折不扣的记录着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信息,如果说用现代微弱的科学还不能解释其中的记述,那么首先要我们当代的科学工作者要好好的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学一学墨兹。我们完全可以说《山海经》要远远的比《哥德巴赫猜想》还“哥德巴赫猜想”。当然由于《山海经》成书年代久远,时境不同,文同义异,可能比较难真正全面的读通读懂,但这正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所要挑战的课题。否则就像司马迁那样在《史记》中写道: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br> </b><b>我们相信随着各国学者的科学研究逐渐的深入,《山海经》中那些记述将会慢慢的清晰起来,怪而不怪了。2000年国际上曾有机构列出了数学领域的7个千年难题,悬赏百万美元求解。哥德巴赫猜想只是一位数学家的智慧,而我们的《山海经》却是先民群体智慧的结晶。我们有必要呼吁相关机构和世界各地爱好《山海经》的大德们也应以适当的方式悬赏求解《山海经》的千古之迷。<br></b><b>《山海经》里神话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想象力。其中“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刑天断首”、“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大战蚩尤”、“鲧腹生禹”、“大禹治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神话正是中国文化的“武库和土壤”。<br></b><b>三、为什么要在太行山打造《山海经》神话之乡(待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