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赏景......这场红树林“文学笔会”也太赞了吧!

龚莉梅

<p class="ql-block">征文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征文对象:红树林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学校学生;深圳所有在校中小学野生动植物爱好者、阅读写作爱好者均可参加。</p><p class="ql-block">征文题材:红树林题材生态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征文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等)、童话(动物童话、科学童话等)、研究报告等</p> <p class="ql-block">当自然之韵邂逅书香之气当心灵笔触轻触红树林奥秘会激荡出怎样的创意波澜呢?一场绝妙的自然观察,文学笔会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红树林中悄然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11月17日上午,由广东省林业局、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主办,广发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和深圳市学生文联支持的广东省第五届森林文化周“绿美广东·阅读自然”红树林生态写作活动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举行,来自深圳30所红树林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学校、阅读写作教育特色学校的13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今年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正式签约,恰逢红树林保护区成立四十周年,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有关单位举办此次写作活动,并邀请了知名阅读写作推广人谢晨和动物小说王子袁博现场授课,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普及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也为爱护红树林、爱好野生动植物、爱好写作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清晨歌声悠扬的八声杜鹃,路旁悄然绽放的三角梅,秋冬翻飞盘旋的候鸟,夜半悠扬连绵的蛙鸣。</p><p class="ql-block">大隐隐于都市繁华,小隐隐于自然野趣,这是一份独属于深圳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儿童文学作家、学者袁博生动讲解了动物小说起源,分享了动物小说之父汤·西顿的传奇,以及《内伶仃岛上的猕猴》中的主人公——“黑儿”如何战胜种种磨难成长为一代猴王的故事。他希望小作者们通过观鸟、研究红树生态,在写作中用动物的眼睛看世界,感受人与自然生态的紧密联系,将生命美好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让文字成为连接自然与心灵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知名阅读写作推广人、深圳市学生文联秘书长、科学阅读推广大使谢晨向在场小作家深情讲述了他与红树林的不解之缘,并强调生态文学、动物文学写作,一定要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期望红树林研学和写作活动,成为深圳孩子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精神家园。他还向全市青少年野生动植物爱好者及文学写作爱好者发出了诚挚邀请,征集以红树林为主题的生态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等)、童话(动物童话、科学童话等)、研究报告等。</p> <p class="ql-block">讲座之后,学生们在保护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引导下,走进红树林探秘。孩子们一边听讲解一边通过镜头捕捉各种鸟儿的灵动身影,而滩涂中招潮蟹们呆萌可爱的形象,和各种“逗比”的动作姿态,更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惊喜异常。</p> <p class="ql-block">都说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了</p><p class="ql-block">当然少不了咱们的主角</p><p class="ql-block">——红树林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福田红树林内有维管植物353种</p><p class="ql-block">其中,红树林面积约100公顷</p><p class="ql-block">有红树植物9科20种</p><p class="ql-block">本地自然生长的真红树植物7种</p><p class="ql-block">包括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木榄</p><p class="ql-block">老鼠簕、海漆、卤蕨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里有着良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p><p class="ql-block">为迁徙的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p><p class="ql-block">是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p><p class="ql-block">重要的越冬地和中转站</p><p class="ql-block">每年都有近十万只</p><p class="ql-block">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此停歇</p><p class="ql-block">共记录鸟类272种</p><p class="ql-block">其中60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p><p class="ql-block">如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黑嘴鸥、</p><p class="ql-block">白琵鹭、鹗、褐翅鸦鹃等</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红树林的怀抱中,文学与自然的融合变得如此生动而具体。孩子们不仅观察到了动植物的千姿百态,聆听了大自然的低语,更在内心深处种下了对生命多样性的敬畏与热爱。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无限好奇与热爱,甚至有孩子灵感迸发,现场赋诗,让这次生态写作活动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心灵之旅。</p> <p class="ql-block">🏡登上保护区最高点</p><p class="ql-block">——“观鸟亭”</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眺望远处的深圳湾</p><p class="ql-block">俯视成片长在海上的红树林</p> <p class="ql-block">🐦还有科普教育体验基地</p><p class="ql-block">——观鸟长廊</p><p class="ql-block">沿途会经过红树讲堂、苗圃、</p><p class="ql-block">生存智慧平台、“解鸭“平台、</p><p class="ql-block">湿地精灵平台等科普点</p><p class="ql-block">学习湿地鸟类科普知识、观鸟</p><p class="ql-block">感受鸟类“五星级酒店”</p><p class="ql-block">——水鸟保护的友好型鱼塘</p> <p class="ql-block">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同时也是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深圳湾最后的一片原生红树林湿地,守护着鸟儿的家园和背后的城市。</p><p class="ql-block">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中心是深圳市第一批自然教育中心,于2014年11月开始授课,自此,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保护区,走进这片神秘的红树林,了解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性,并参与到红树林湿地保护的行动中!</p> <p class="ql-block">来到“海上森林”科普栈道</p><p class="ql-block">可以体验保护区滩涂+红树林</p><p class="ql-block">+基围鱼塘的生态格局</p><p class="ql-block">沿途还能看到多种红树植物</p><p class="ql-block">滩涂上的弹涂鱼、招潮蟹等多种底栖动物</p><p class="ql-block">🔭再往林子深处走</p><p class="ql-block">便来到了观鸟屋</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看鸟儿聚会</p><p class="ql-block">退潮时,成群的鸟儿相聚于此</p><p class="ql-block">可观察多种鸟类的栖息活动形态</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保护区还有哪些“好东西”?</p><p class="ql-block">温柔的橘色里的霞光鹭影</p><p class="ql-block">或列队、或滑翔、或追逐的群鸟齐翔</p><p class="ql-block">水鸟嬉戏的绝美景观</p><p class="ql-block">绝不能错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天地之间,水城相融托清风与林海相寄翻涌浪潮,泛起涟漪衬托着深圳这片湿地的传奇</p><p class="ql-block">听见了摩登现代听见了鸟语虫鸣</p><p class="ql-block">深圳红树林面积总计约296公顷,有24种红树植物,记录到4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位于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香港米埔共同组成国际知名的后海湾红树林湿地。每年近十万只水鸟在这里的红树林越冬、过境、中转。</p> <p class="ql-block">红树林是候鸟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数万只远道而来的候鸟来深圳的红树林越冬</p> <p class="ql-block">天气渐凉,候鸟南归,这些小小的生命,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历经风霜雪雨,跨越山川河流,赶赴一场壮丽盛大的迁徙之旅。而深圳,正是这些远方来客休整歇息的中转驿站。每年秋冬,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这里停歇,觅食,为接下来的旅程储存能量。</p><p class="ql-block">深圳位于全球最重要的迁徙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线的中间,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有上百种超10万只候鸟在深圳停留,它们在深圳湾里觅食,在红树枝头鸣啭,在城市上空遨游,绘出一幅壮美绚丽的深圳画卷。</p><p class="ql-block">接下来,一起来了解部分深圳候鸟吧~</p> <p class="ql-block">反嘴鹬头顶从前额至后颈为黑色,双翅上有黑色翼斑,双翼黑色,肩部两条带状斑黑色。其余大部分体羽为白色,和大熊猫一样的简单配色,让它看起来轻盈而灵动。</p><p class="ql-block">反嘴鹬的长嘴又尖又细,前端大幅度上翘,如镰刀状,又似乎可以挂上一个小小油壶……虽然“反嘴”让其看上去似乎在生闷气、气质傲娇,但实际上,反嘴鹬的“反嘴”是觅食的需要,更是捕食的利器。</p> <p class="ql-block">反嘴鹬主要以小型甲壳类、软体类、螨虫和水生昆虫等为食。它习惯将长长的嘴巴伸进水里,左右两边扫动。其嘴末端具有敏锐的感应组织,可在感应到食物的同时过滤掉泥沙。当触及到小鱼虾时,就迅速张嘴夹住,然后仰起头来吞食,美美地饱餐一顿。</p> <p class="ql-block">端着勺子黑着脸,这就是深圳的“明星”鸟类——黑脸琵鹭。它们前额、眼线、眼周至嘴基的裸皮呈黑色,形成鲜明的“黑脸”,长嘴扁平如汤匙,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所以得名“黑脸琵鹭”,又因姿态优雅,被称为“黑面天使”。</p> <p class="ql-block">黑脸琵鹭常在海边潮间或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活动觅食,它们的捕食动作非常有趣,一边在水中缓慢行走,一边将嘴插入泥水中,左右摆动搜索,通过触觉捕捉到水底层的鱼、虾、蟹、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捕到后就把长喙提出水面,将食物吞吃。</p> <p class="ql-block">留在深圳过冬的鸭鸭可不少,如绿翅鸭、白眉鸭、凤头潜鸭等,要在一众鸭鸭中认出琵嘴鸭,只要留意它那巨大的铲状嘴。琵嘴鸭雌雄鸟个体差异较大,雄鸟头深绿色,具光泽,胸白,腹部栗色。雌鸟通体棕褐色,有鳞状斑。但不管雌雄均有大而长的鸟喙,且末端成铲状。</p> <p class="ql-block">琵嘴鸭常见于潟湖、沼泽、湖泊、河流和滨海湿地。多在烂泥的水塘和浅水处活动和觅食,它会将头颈伸入水中,在浅水处泥底挖掘食物,有时在水面上只能瞧见它高高翘起的尾部。偶尔它也会优雅地在水面上边游边觅食。</p> <p class="ql-block">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随着深圳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规划保护的持续进行、群众意识的逐步增强,鸟类的物种和数量也在稳步提升。</p><p class="ql-block">候鸟迁移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们展现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更在于它们带给我们波澜壮阔的自然之美。让我们一起保护候鸟,守护候鸟迁徙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深圳无论是西部的深圳湾还是东部的大鹏海岸在海洋与河流的交界都可以看到生机勃勃的红树林它被誉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p> <p class="ql-block">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红树林建立的一种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红树林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红树林是一个大舞台诸多的生物每天在红树林里上演精彩的剧目彼此依存彼此关联</p> <p class="ql-block">红树林(Mangrove),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统称[1],由陆地植物进入海洋边缘演化而成,因红树科植物体内含有大量单宁,木材常呈红色,且树皮可提炼单宁作为红色染料而得名[2]。红树林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因此又被称为“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3]。</p> <p class="ql-block">红树植物分为真红树、半红树,还有海刀豆、厚藤、鱼藤等伴生植物[2];一般生长于河口、港湾和潟湖等淤泥质滩涂。全球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海岸,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占据75%的热带海岸。全世界的红树植物共有16科24属84种,其中真红树植物共11科16属70种,半红树植物共5科8属14种[3]。</p><p class="ql-block">中国有红树植物36种(不含外来种),其中真红树植物25种,半红树植物11种,另有无瓣海桑和拉关木2种外来种;最主要的红树林群落有白骨壤群落、桐花树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白骨壤+桐花树群落。截至2023年7月,中国红树林面积已达292平方公里[4],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其中以广东面积最大[3]。</p><p class="ql-block">红树林既是森林,又是湿地,兼具森林的“地球之肺”和湿地的“地球之肾”的功能,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是鱼虾蟹贝、水鸟等动物的栖息或繁殖场所,还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固碳储碳、净化海水等生态功能,被誉为“海岸卫士”[5],部分红树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3]。</p> <p class="ql-block">生长习性</p> <p class="ql-block">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p><p class="ql-block">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p><p class="ql-block">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中国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p> <p class="ql-block">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 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片常较薄。</p><p class="ql-block">全球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在外貌、结构和成分等方面基本一致,这是由热带海岸盐土所决定的一种生物群落。亚洲红树林在种类方面最复杂;热带美洲包括加勒比地区的红树林,在科属方面与亚洲的类似,只是种不同,而且区系成分比亚洲的简单些。非洲西海岸的红树林与美洲的是同一种类;同澳洲的红树林则更接近于亚洲。</p><p class="ql-block">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p><p class="ql-block">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p><p class="ql-block">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p><p class="ql-block">泌盐现象——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p> <p class="ql-block">深圳福田国家级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自1988年以来,深圳城市建设就有8项工程占用福田红树林鸟类保护区红线范围内土地面积达147公顷(2200亩),占原整个保护区面积的48.8%,共毁掉茂密红树林35公顷(526亩),占原红树面积的31.6%。</p> <p class="ql-block">生态繁殖: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