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摘(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人妙笔著文章,精神高远志气昂;武人苦练十年功,强身健体武德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识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知识上有广度。</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仪式都是一种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在乎都是一次惊喜与感动。</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事业是男人的美容品,那么,子女的事业则是父亲的保健品。</p><p class="ql-block">——黄金梅《请您夸夸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心里有了石头,不搬掉,可能终身都喘不过气来。</p><p class="ql-block">——一尘 晨漠《猫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蜗居市井,年味是愈来愈淡了。</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年味?一个个灯笼,一幅幅对联,一张张福字,那是年味。一根根烟花,一串串鞭炮,那是年味。一桌桌年夜饭,一张张笑脸,那是年味。过年时烟花齐放那是年味,过年时鞭炮噼噼啪啪那是年味,过年时年夜饭香味四溢那是年味。掬起一缕年味,我就想起了故乡。只有在故乡,那才叫过年。脸上的皱纹越多,心中越会泛起故乡的袅袅炊烟。于是,淡淡的乡愁,油然而袭上了我的心头。思念如炽,情怀若初,慨叹岁月长河的悠悠流淌,在心底里,渐渐产生了对年味的深沉追寻,愈加思念儿时乡下过年的情景。</p><p class="ql-block">……腊月的味道,是欢乐的味道,是年的味道,更是家乡人们准备过年忙碌的身影和欢喜的笑脸,是故乡腊月闹市的喧器和繁荣。</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进腊月,……似乎都听到了新年的脚步声……。……腊月,也许就像是一盆冬天里不灭的炭火,燃烧着激情,点燃着希望,慰藉着心灵。</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年就是这么一天挤着一天呼啦啦过的,大踏步地来了,又大踏步地走了,像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壮汉,扇起岁月的一阵风,风中飞扬着泥土,挟着肉香和酒香,裹着质朴的亲情,带着贫困中的热闹,掩着缺憾中的期盼。年的味道,涛声依旧,不舍昼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年复一年,我却陷人了沉思之中,年到底是什么?过年的感觉如何?小时候盼过年,吃猪肉炒土豆丝、白面馒头,一年也许吃不上两回,想吃吃不到,现在整天吃了,却没有了当年馒头的香味。我在沉思中寻找过年的感觉,这感觉很模糊,若有若无,想说也说不清楚,总觉得现在过年没什么气氛了,连鞭炮都不能放了,新衣服也不会特地去买。现在人们生活好了,真的达到了“天天生活像过年”一样了。鸡鸭鱼肉,各种菜蔬,甚至海鲜产品都能时时一饱口福,并不像原来那样,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肉,只盼着过年吃十天半月好的。况且,现在人们因吃肉、油炸食品过多而大都油脂摄人过剩,高血脂、高血压的人群日渐增加。平时还挖空心思尽量吃得清淡些些,过年再吃个肚满肠肥,那之前的健康保养就都付诸东流了。再者,过年就得走亲访友,七姑八姨四妗子都要拜年,还得平衡远近关系,不能惹些不痛快;花钱事小,应酬事繁,实在让人不胜其扰。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过年过节也是中国人拉近关系、联络感情的主要渠道。平时大家都忙着挣钱,没有时间走亲访友,只有孤寡老人每逢过节,还想着谁谁该来看我啦,谁谁该让孩子去看人家啦。年轻人,甚至忙碌的中年人,都没时间,也不计较这些虚套俗礼了。生活好了,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却淡了,也许这也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微妙变化吧。</p><p class="ql-block">年味的传承,一年复一年,一代接着又一代,周而复始!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只有回到“家”这个方寸之所,才是最温馨的港湾。每一年的这个时间节点,每个人心有灵犀,回家,回家过个团圆年。回家的路哪怕千里迢迢,无论多难,心已经回家。此时此刻,再远也要奔回家过个团圆年,再忙也要回家孝敬孝敬爸爸妈妈,再累也要回家吃顿年夜饭,因为我们都是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年味的积淀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好的传承。年味是一杯忘情酒,在春节里,人们无所顾忌地放松一下,舒展筋骨,一年的奔波与劳累,家庭中的碰撞与摩擦,在开心的欢笑声中、开怀畅饮中淡忘,冰雪融化。年味不仅是激情的释放,更是一种情感的融合与沟通。</p><p class="ql-block">我们追寻飘在故乡里的年味,寻找故乡那一缕牵动我心的浓浓年味。其实,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一种几千年来民族文化传统的岁月积淀。而故乡的年味,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道永恒的风景线,传承着一个民族太多的民俗文化。飘在故乡里的年味,对我来说实实在在是一种诱惑,包含着亲朋好友一句句诚挚的问候,一句句温馨的祝福。年味同样也是人生最值得欣喜的丰收驿站,是一副副喜庆的春联,是一曲曲悠扬的春节序曲,是一缕带着醇香的回忆。祖祖辈辈踏着自己曾经的沧桑,寄托着那份美好心愿,期盼着鸿福好运,我们从春联中读懂了古老的传统和民族的文化密码。过年既是一种文化,年味也就需要载体。故乡一年又一年的除夕,被一碗一碗饺子温馨着,被一杯一杯美酒陶醉着,被一朵一朵烟花笼罩着,母亲蒸年馍时烟熏火烤的情景都凝聚在了时光中,逐渐发酵成一种情怀,咬一口母亲蒸的年馍,醇香四溢,香泽一生。我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的丰子恺在他的散文《过年》中,写了自己的故乡从农历十二月十五,办年货,做年糕,祭年菩萨,拜祖宗,买年画、春联、春纸、神像,看戏法,接财神等过年的繁华气象,年俗趣味。这些年味十足的年俗文化,是文人墨客的文采飞扬,也是他们对传统的认同,这种精神认同是他们文化的根。让人羡慕过去年味浓烈、醇厚的同时,也让人感叹,尽管时光流转,但作家笔下割舍不断的年味的情结,他们文章里的“年味儿”,穿越了时空,穿越了文字,散发出悠香的文化神韵。</p><p class="ql-block">……可是真正感受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包一顿饺子的情怀却不多了。也许那种浓浓的年味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淡了,只有回忆起来还有那么一丝温馨。当下社会别样的年味,也折射出年味的蝶变,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思维在改变,网络过年,过出新潮“年味”。……看似渐行渐远的年味,只是从简单的物化变成了浓浓的情化,它过滤了许多物质的元素,却沉淀了亲情——血脉情之河将昼夜不息、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慨颇多:感叹亲情可贵,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饮水思源,感恩祖国的繁荣与稳定,给予我们幸福的生活。尽管如此,过年总还是我们孩提时期最盼望最向往最快活的日子。如今,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如何把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年味既文明祥和又幸福喜庆,是人们近年来一直在琢磨的问题。但愿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年味的步伐是踏实的,是畅快的,是预备着脱去厚重的棉衣,是带着人们奔向灿烂的桃花源,是几十年后依然入心入肺的、氤氲的、散发暖意的年的味道!浓浓的春节,浓浓的柔情,悠扬而旷远。从眼眸,从心窗,飞入遥远的地方,把新年的一切,向整个空间,门扉中、香风里、花蕾内,快递出新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孟宪春《年味深处是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