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木兰围场过大年

南山刍荛🍁445153024

<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一九七七年在木兰围场过大年。</p><p class="ql-block">那次过大年,在我的人生中创下了诸多第一:第一次在外地过年,第一次在部队过年,第一次自己做年饭……还是唯一的一次只有一个菜的年饭。</p><p class="ql-block">木兰围场是个满汉混合语地名,其全称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塞外。“木兰”是满语,意思是哨鹿;“围场”即是行围打猎的地方。自康熙二十年在此设置木兰围场始,朝庭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活动,木兰围场因此而出名。</p><p class="ql-block">当时,我所在的新兵连借住在围场县城西北郊龙头山大队的老百姓家里。临近春节时,各家各户开始做黄米年糕、贴窗花、贴门神、贴春联,一派祥和喜庆的气氛,连空气中都氤氲着黄米年糕和二踢脚爆炸后的硝烟味道,这与我故乡的习俗大不一样。我们有几个战士还参与了这些活动。</p> <p class="ql-block">除夕那天午饭后,新兵连事务长通知各班到伙房领取猪肉、粉条、大白菜,并告诉大家,晚上的年饭各班自已做。</p><p class="ql-block">做饭时,我们还得与房东错开时间。房东大娘很体谅我们,早早地做好了年饭,还硬塞给我们几个年糕让尝新,大家不忍拒绝,只好先接着,晚上,又悄悄地放到房东的年糕筐里。轮到我们做饭时,小伙子们一起动手,有的挑水、有的切菜、有的焖饭……忙得不亦乐乎。忙活半天后,一锅猪肉粉条炖大白菜,一锅焖大米饭新鲜出炉。由于原材料少、厨艺差,菜只有咸味,饭还是夹生的。吃着这样的年饭,大家的情绪非常低落,有人说:“看到这样的年饭都要掉眼泪。”“谁要你来当兵的?”另一人怼道。这句话警醒了大家,是呀!当兵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也包括保卫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就要准备吃苦、甚至流血牺牲。大家的情绪马上好起来。这时,一个南方口音的战士戏谑道:“快洗哒睡,小心连长半夜来个紧急集合加五公里长跑!”小伙子们一笑而散。</p><p class="ql-block">半夜,连长没有来个紧急集合加五公里长跑,但我们时刻准备着,因为这是规定的训练内容。</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按当地习俗要吃饺子。从伙房领取猪肉白萝卜及几根大葱后,我们就开始忙活起来。我是湖北农村兵,从未吃过饺子,也没有见过,更没有包过,只能打杂。剁馅、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全仰仗几个北方兵了。剁馅的是切、剁、挤、调、闻;和面的是和、揉、醒、饧;擀皮的是揪、按、擀、转;包饺子的是捏呀、挤呀,两只巧手飞快地变出猴掌、老鼠、葵花等各种花样的饺子。我算是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中午吃过饺子后,我和几个战友请假到县城去逛街。到县城后,木兰大道上人山人海,这些人都是来看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舞龙和舞狮的。表演者一边表演一边慢慢往前走,观众也跟着表演者的节奏往前挪。扭秧歌的腰系一条红色长腰带,两手各捏一个腰带头,随着传统秧歌调的旋律扭腰摆臀、舞带颠步;踩高跷的可牛了,站在高跷上,脚离地面几十公分高,时不时还来一个空翻,我都为他们捏一把冷汗;划旱船的、舞龙舞狮的都各展绝招。他们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声和尖叫声,这些声音与“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二踢脚的“吱—呯”声、激情四射的唢呐声、澎湃昂扬的锣鼓声汇集在一起,真是震耳欲聋。观看者沉浸在这喜庆祥和的氛围中,一个个满面笑容,如醉如痴。</p> <p class="ql-block">我正看得入迷时,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耳边响起“快走,要归队了!”的声音,扭头一看,原来是同班的一位战友。于是,我们几人整理了一下军容,依依不舍的列队成行,快步返回驻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