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漫记》 17 刺刀和手榴弹

乡里闲人

<p class="ql-block">  在进行了第一实弹射击后,我们的训练进入了刺杀训练。杨清来班长(这时他已由副班长任命为班长了)在带领我们进行刺杀训练前告诉我们,步兵使用步枪射击杀敌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要用刺刀和枪托进行近战杀敌,所以刺杀训练是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刺杀训练不仅是培养和提高杀敌本领,同时可以培养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p><p class="ql-block"> 刺杀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拼刺准备、突刺、防刺、防刺打击4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拼刺准备包括预备用枪、枪放下、前进、后退、跃退、向左(右)、后转等战斗中与敌人拼刺刀的准备动作。其中最重要的是预备用枪。听到预备用枪口令后,左脚向前一步,右手迅速出枪,左手从上面抓住枪的上护木,虎口正对上护木。刺刀尖与肩同高。右手握枪托,枪托贴于右胯上部。前腿弓,后腿微曲,脚尖朝右前方。两眼目视前方,时刻准备着把刀刺出。预备用枪要做到动作迅速,出枪与出脚协调一致,姿势正确,有一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枪放下时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半面向左转,同时收回左脚,左手将枪交给右手,成持枪立正姿势。</p><p class="ql-block"> 突刺-刺,听到突刺-刺的口令,两臂推枪刺出。同时大喊声:“杀!”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腰和右腿同时用力,腰要挺直,右腿蹬直(上身、腰和右腿成一直线)。腿、腰和两臂的力(全身的力量)同时用在刺刀尖上。突刺刺时,动作要迅速、勇猛、有力,姿势要正确、稳固,左脚前踢不要超过15厘米高,防止身体后仰和向后引枪,防止跺脚。拔枪时以左脚掌的蹬力,使身体后移,同时两手稍向左旋转将枪拔出,收回左脚成预备用枪姿势。</p><p class="ql-block"> 防左刺或防右刺,左手向左或向右推出,用枪刺座附近部位,将敌方刺刀磕开,顺势刺出。然后收左腿,恢复预备用枪姿势</p><p class="ql-block"> 防下刺,左手迅速向右下方推出,右手紧握枪把上提,用两手的合力,用枪刺座附近部位,将对方的刺刀磕开,顺势左手抬起刺刀,右手下压刺出。然后收左脚,恢复预备用枪姿势。</p><p class="ql-block"> 防刺打击是强敌向我左方刺来时,冲力较大,放开后不便于突刺,而使用枪托或弹匣打击敌人,有时也可见机用勾踢动作打击敌人。主要有侧击和下击两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侧击的动作要领是,当敌方向我左方刺来,冲力较大时,防开后,以左手后拉,右手前推,结合腰部向左旋转的力量,用枪托猛击敌人头都,随着右脚自然向前滑动。而后,右手迅速将枪后拉,左手推枪向前,猛劈枪成预备用枪姿势。</p><p class="ql-block"> 弹匣击,是在敌人离我很近,防开敌枪后,马上用两脚掌的蹬力和腰部的挺力,同时两手向上前方猛力推枪,用弹匣狠击敌人喉、面部。</p><p class="ql-block"> 下击,是按防左刺的要领防开敌人刺刀后,左手后拉,右手向前稍下猛推枪托 ,以两手的合力结合小腹向前的丹田力,用枪托后踵猛击敌人的裆部或胁部,同时右脚向右前自然滑动20厘米右。而后,右脚后撤劈枪,成预备用枪姿势。</p><p class="ql-block"> 刺杀动作讲起来不算复杂,但要真正达到领会要领,动作连贯协同有力,是不容易的。仅一个预备用枪和突刺-刺,用了半个月时间,我们大部分新兵都还掌握不好。刺出去没力量,且有时还站不稳。练了几天下来,手臂酸疼,腰也不舒服。大家都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张忠海排长专门给我们讲了刺杀训练的重要意义,讲了要练好必须经过一个痛苦的训练过程,并以他和张连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下功夫,是可以练好的。排长不仅自己示范给我们看,还请连长也来作示范动作。同时,1966年入伍的老兵告诉我们,他们看当时是副连长的张连长和一位排长穿护具拼刺刀对刺示范,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一个进攻有力,一个防守稳重;一个刁钻进攻,一个巧妙防守;一个向下虚晃一枪,直刺对方胸部,一个后退半步,将枪往上往外一挑,化解了一个险招……看得大家目不接暇, 个个提心吊胆,人人胆颤心惊。只可惜到我们只看到连长仅只和我们张排长用木枪慢动作给我们试范过,没有那么精彩。但是连长每次给我们作刺杀示范动作时,都是那样刚劲有力而又干净利索,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达不到的一种境界。看了张连长和张排长给我们的示范,我们都很受教育,心里下定决心要好好练习。掌握了基本要领后,拼刺训练主要是力量速度和技巧的训练,这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行。穿上护具,用头上有橡皮的木枪,连长和排长对我们只用不到一半的力量就把我们震得胸部发痛,向后倒退。大家都感受到了力量和速度的重要性。掀起了一股练习臂力,腹力的热潮,每天晚上练 俯卧撑,一有时间就练单杠、双杠,手上脱了皮,缠上纱布继续练。我那时在力量上是不行的,俯卧撑只能做20多个,单杠和双杠也只能完成几个动作。在战友中只能算中等偏下的。</p><p class="ql-block"> 拼刺时,力量很重要,技巧和速度同样影响胜负。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每个人的体力和刺杀技术都有长进后,如何将力量与技巧很好结合就非常重要了。在1971时,我们班的山东大个与汤砚明班长的对刺就是很好的证明。1968年入伍的汤砚明战友,个子不高大,力气也不算大的,但很灵活,他当我们班长时,我看他和别人对刺时,常常以快速和灵活胜了对方。印象最深的是他和我们班的新兵山东大个子的对刺。我们班的山东大个子,力气很大,刺杀时不管是突刺还是防左防右防下刺都非常勇猛有力,我们排的新兵没有一个能胜过他的。特别是在模拟对刺时,只见他护具一穿,手持木枪,豪气顿生,很有吕布手持方天画戟披挂上阵傲视天下的英雄气概。但是当他和汤砚明班长对刺时,对班长刺来的刺刀却防不胜防,连连中刀。我在心里很佩服汤砚明班长,多年以后,我一直记得他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当今的战场上,热兵器与高科技装备的交织运用占据了主导,拼刺刀肉搏战已极为罕见。是不是刺杀训练和拼刺的精神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呢?我的认识是肯定必须的坚持和发扬的。因为,即算是最现代化的战争,只要是人类之间的战争最终还是少不了人与人近距离争夺的;特别是那闪耀在拼刺中的热血与豪情,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其价值。当战士们端起刺刀,无畏地冲向敌群,他们所展现出的是超越生死的勇气,是对胜利的执着信念,是坚韧不拔、绝不退缩的钢铁意志。这种精神,是军人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在危难时刻的精神护盾;在和平年代,它激励着军人刻苦训练、追求卓越,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在战争阴霾笼罩时,它能点燃军队的斗志,让每一位战士成为捍卫正义与和平的无畏勇士。它不仅仅是一种军事技能传统,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类在面对艰难险阻时,那份与生俱来的抗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决心,理应在岁月的长河中被永远铭记与大力倡导,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热血男儿的精神气摡。</p> <p class="ql-block">  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里,除了枪支作为步兵战士杀敌的得力臂膀,手榴弹更是近战中令敌人胆寒的致命利器,是步兵战士不可或缺的基本装备之一。在近距离对打的残酷战场上,手榴弹的爆炸往往能瞬间改变局部战局,其强大的杀伤力让它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步兵战士而言,投弹技能的掌握至关重要,不仅要追求投弹的距离,更要确保投弹的精准度。射击、刺杀、投弹这三项基本军事训练项目共同构建起步兵战士坚实的战斗基础。</p><p class="ql-block"> 1969 年至 1975 年部队中广泛装备的是木柄手榴弹,而我们日常训练所使用的则是约 600 克重的木柄训练弹。</p><p class="ql-block"> 投弹训练的初始阶段,是从看似简单却蕴含诸多细节的立姿投弹开始的。立定,准备投弹的那一刻,身姿挺拔如松,呈立正姿势,右手如钳子般紧紧握住弹柄,小指弯曲精准地贴合弹柄底部,那是在模拟实战中勾住引线圈的关键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接,或是拇指稳稳压住食指,弹体与右肩齐平,双眼坚定地目视前方,仿佛敌人就在眼前,只待一声令下,便将手中的“雷霆”掷向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训练场上,经验丰富的班长和老兵们总是耐心地将其分解为三个关键步骤传授给我们新兵。第一步撤步引弹,右脚迅速有力地向后撤一大步,腿部弯曲,如同拉满的弓弦,蓄积着力量;左腿伸直,稳稳地支撑着身体,右臂顺势向后伸展,自然弯曲,身体顺势形成一个向后的弓步,此时身体的重心大部分落在右脚上,而双眼始终紧紧锁住前方,毫不松懈,那眼神中透露出的是无畏与果敢。</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是蹬腿挺胸的关键一步,右腿用力蹬地,右脚仿佛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推动着身体向前,同时腰部发力,像拧紧的发条一般送胯转体,胸膛高高挺起,头部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目标,那一瞬间,全身的力量仿佛都汇聚到了一点,目标成为了他们眼中唯一的焦点,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一场力量与精准度的较量。</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步挥臂扣腕投弹,手臂迅速挥动,大臂带动小臂,如同挥舞着的战斧,带着呼呼的风声,当挥臂过肩时,左腿猛地用力蹬地,瞬间伸直,脚尖轻点地面,整个身体如同离弦之箭般向前上方跃动。右手高高举过头顶,与此同时,腹部收紧,手腕用力猛地一扣,那手榴弹便如同被驯服的猛兽,从右肩前上方呼啸而出,向着目标飞驰而去,在空中划过一道充满力量的弧线。</p><p class="ql-block"> 当逐渐熟练掌握立姿投弹的基本要领后,便开始训练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利用助跑投弹,让手榴弹飞得更远,去打击更远处的敌人。</p><p class="ql-block"> 然而,要想把手榴弹投得又远又准,绝非易事。仅有一身蛮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精准地掌握投弹的要领。在训练场上,我们们深刻地明白这一点,因此每一次练习都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蛮力,因为一旦用力不当,胳膊便会受伤。那些受伤的战士,胳膊肿得如同粗萝卜一般,吃饭时连筷子都无法握住,夜晚睡觉时更是疼痛难忍,辗转反侧。我们班的那位山东大个子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曾因一时心急,用力过猛,胳膊受伤后吃尽了苦头。但这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投远投准的目标,我们毫不吝啬地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头顶炎炎烈日,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在训练场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投弹动作;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大地上,我们依旧在执着地投弹练习。当投过 30 米时,心中便燃起了向 35 米冲击的火焰;达到 35 米后,更是立下不达 40 米誓不罢休的决心;而当突破 40 米时,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但很快又被向 45 米进军的信念所取代。然而,过了 35 米之后,每提升一米甚至几厘米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汗水,因为此时大家基本都已掌握了动作要领,所需要的便是更强的力量,而力量的增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于是,战士们纷纷结合刺杀训练的需求,刻苦练习俯卧撑,双手撑地,一次次地上下起伏,锻炼着上肢的力量;在单双杠上翻飞腾跃,磨练着身体的协调性和肌肉的爆发力;举起杠铃,感受着重量带来的挑战,锤炼着全身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大家的投弹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班的山东大个,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将手榴弹投出 52 米的优异成绩,甚至在状态最佳时,接近 54 米的惊人距离。二班的程世清班长更是厉害,他投出的手榴弹如同长了翅膀一般,最远能达到 55 米。而我,虽然力量上稍显不足,但也在不断的努力中突破自我,最好的一次成绩达到了 45 米多点,接近 46 米,平日里一般也能保持在 43 米左右。每一次投弹的成绩的提升,都是我们用汗水和努力浇灌出来的荣耀之花,见证着大家为了保家卫国而付出的艰辛与执着,也彰显着在训练场上永不言败、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投手榴弹时,训练弹与实弹给战士带来的心理冲击截然不同。一般来讲,投实弹时, 战士们往往高度紧张,生怕出意外,伤到战友或自己。可有时候,越是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我在部队时,连队就发生过一起手榴弹实弹演练险些酿成大祸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1年5月的一天,连队组织入伍一年左右的战士开展进攻实弹单兵演练 。演练流程为:战士跃出战壕,朝着敌人阵地发起冲击,在前进过程中投掷手榴弹,随后进行抵近射击,最终冲进敌人战壕。整个投弹、射击环节,都要求在运动状态下完成。此前,大家已经进行过多次单兵教练和非实弹演练。按照规定,实弹演练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兵或班长、排长陪同战士进行。当天,其他连领导和班排长纷纷表态,要陪同战士演练。然而,张连长却没有同意,他表示这种演练存在一定危险性,自己实践经验相对丰富,还是由他来陪同更为稳妥。几位战士顺利完成演练后,有位排长提出,由他来带几个战士进行演练,可连长依旧坚持亲自带练。随后,连长命令一名战士开始冲击。那名战士迅速跃出战壕,连长紧紧跟在其左后方。两人向前冲击约60多米后,连长高声呼喊,让战士准备投弹。由于太过紧张,那战士手脚动作变得不协调,手榴弹竟扔在了前方仅十来米远的一块大石头上。连长见状,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如离弦之箭般冲了上去,向右转身,一把将战士撂倒在地,并顺势用身体护住他。就在这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连长赶忙查看战士的情况,见其安然无恙,又检查自己的手脚、头部和身体,没发现伤口和血迹,一颗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此时,坐在山脚下、距离进攻起点战壕100多米处,正在等待演练和观看的战友们大声呼喊:“连长不好啦,不好啦,某某某被弹片打中了!” 连长刚平静一点的心瞬间又紧绷起来,他迅速爬起身,朝着山下飞奔而去。到了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名战友的大腿被弹片击中。好在距离较远,弹片冲击力减弱,只是钻进了皮肉里,并未击断脉管,也没伤到骨头。但那战士当时十分紧张,吓得哭了起来。一旁,投弹失手的战士也难过得哭了。连长见状,大声喊道:“哭什么哭!革命战士流血不流泪,都给我坚强点!” 接着,他一边轻声安慰受伤的战士,说伤势不重,别害怕,很快就能好;一边又对投弹失手的战士说:“犯错已经是事实,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往后好好认真训练才是正事儿。” 这时,一名战士提醒连长:“连长,您屁股后面的衣服有个洞呢。” 连长伸手一摸,确实有个洞,回头再看,裤子上也破了个洞,还有鲜血渗出。看到流血,连长这才意识到自己受伤了,腿部也开始感到疼痛。原来,先前因为过于紧张,一心只想着战士们的安危,竟丝毫没察觉到自己的状况。没过多久,卫生员扛着担架赶来。连长却坚持让先把受伤的战士送往师医院,自己则忍着疼痛,一步步朝着医院走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