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遣兴》(袁枚)

与诗同行 传承经典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遣 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代 • 袁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p> <p class="ql-block"><b>译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自己十分爱好诗歌,所以总是想写出质量高的作品来,越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越是感到下笔很难。作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一首诗的初稿出来后,还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几百上千遍,就像阿婆还是年轻时那样十分爱美一样,未梳好头是不许别人看的。</p> <p class="ql-block"><b>创作背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遣兴》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作于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表现作者写诗的态度和见解。</p> <p class="ql-block"><b>诗词赏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诗的开篇直接点明创作的艰难。诗人深知对诗歌的热爱并不意味着创作的轻松,“下笔难” 道出了创作过程中灵感的捕捉、词句的斟酌等诸多不易。而 “一诗千改始心安” 则强调了诗人对待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一首诗需要经过反复修改、打磨,才能让自己满意,这其中蕴含着对诗歌艺术的尊重与敬畏,也暗示了诗歌创作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只有不断雕琢,才能使作品达到理想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这两句运用了极为形象的比喻。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比作未出阁的少女,在未精心修饰、达到完美之前,不愿轻易示人。阿婆喻指已经有了一定创作成果但仍需完善的诗歌,初笄女则象征着诗歌最初的、未经雕琢的原始状态。诗人以这种诙谐幽默又生动贴切的比喻,进一步阐释了诗歌创作中对作品精雕细琢的必要性,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诗歌艺术的高标准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内涵上看,此诗不仅仅是在讲述诗歌创作的过程与态度,更蕴含着一种对艺术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它传达出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需要有耐心、有毅力,不断地修正与完善,才能成就佳作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中充满了对诗歌创作的敬重之情。从 “下笔难” 到 “千改始心安”,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创作时的严肃与认真,他将诗歌创作视为一项神圣的事业,不容许有丝毫的马虎。同时,还有一种自我调侃与幽默。通过 “阿婆还似初笄女” 这样奇特的比喻,诗人在表达创作态度的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轻松诙谐的情绪,使读者在感受到创作艰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缓解了因强调创作艰难而可能带来的沉重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