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丹东鸭绿江畔,有一座断桥静卧于滔滔江水之上。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时光的诉说者,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不朽象征——鸭绿江断桥。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踏上这片土地,往昔岁月扑面而来。这里,曾是祖国向世界敞开的重要门户,亦曾是抗美援朝烽火硝烟中的前沿阵地。桥头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桥身的每一道弹痕,都铭刻着英雄的无畏。烈士们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如这奔腾不息的鸭绿江水,永远激荡在中华儿女的心间,成为一座永世长存的丰碑。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鸭绿江断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作为国家 AAAA 级景区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标,它宛如一颗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紧邻着的鸭绿江大桥(中朝友谊桥)与之并肩而立,两座桥梁,宛如一对钢铁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尊严。走上断桥,那斑驳的桥体上,弹痕累累,被炸断的钢架扭曲着身姿,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风声呼啸而过,枪炮声与战机的轰鸣仿佛穿越时空,在耳畔回响,让人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凭栏远眺,中朝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秀丽的山河与厚重的历史在此交融,构成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溯历史,这座断桥的前身始建于 1911 年,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建造。它全长 944.2 米,宽 11 米,拥有 12 孔,独特的第 4 孔圆形桥墩设计可使桥身旋转开合 90°,为过往船只开辟航道,每次旋转宛如一场庄重的仪式,耗时 20 分钟。然而,战争的阴霾无情地笼罩了这片土地。1950 年,美军的轰炸机如黑色的死神,无情地轰炸了这座桥梁,致使它从腰部折断,一段历史就此被残忍地“斩断”。但这截断的桥,却如一位坚毅的战士,虽身负重伤,却依然挺立不倒,如今已被光荣地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接受着后人的敬仰与缅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悠悠,江水滔滔,鸭绿江断桥与鸭绿江大桥宛如钢铁脊梁,横跨江水两岸。在抗美援朝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它们肩负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作战、军需物资运输以及后方支援前线的神圣使命,成为了这场战争至关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它们亲眼目睹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亲耳聆听了志愿军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呐喊,亲身感受了中朝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正因如此,它们先后荣获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等殊荣,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至今日,河口断桥上那一面面写着志愿军各部队番号的旗帜迎风飘扬,猎猎作响。那是历史的回响,是英雄的呼唤。当年,无数革命先烈正是从这里,迈着坚定的步伐,奔赴战场。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血洒疆场,或在岁月的流逝中悄然离去,但他们用青春、热血与生命铸就的抗美援朝精神,却永远高悬于这片天空之上,如同那飘扬的旗帜,永不褪色,代代相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鸭绿江断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静静矗立,等待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前来聆听历史的教诲,汲取奋进的力量,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