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感悟

山 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那山、那水、那风情系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山 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美 篇 号: 1392661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微 信 号: RD 9518369</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杭州灵隐寺,看到寺内有这样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简短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宛如黄钟大吕,唤醒无数迷茫之人。这幅对联以质朴的语言,道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与真谛。“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要学会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曾言,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在世,如意之事寥寥无几。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与梦想踏上生命的征程,却常常遭遇坎坷荆棘。求名者未必金榜题名,求财者未必富甲一方,求爱者未必与心爱之人白头偕老。生活似乎总爱与我们开玩笑,让我们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然而,当我们领悟这幅对联的深意,便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从而在困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人到中年后的一种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又何来努力与辉煌?人生本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尽在其中,故称“百味人生”。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这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平心静气,胸无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事只求半称心”,它教会我们不过分追求完美,不被欲望所驱使,懂得在不圆满中寻找满足。《红楼梦》中的人物,无不极力追求完美与如意,最终却大多落得悲剧收场。而刘姥姥虽身处乡野,生活贫苦,但她以一颗“半称心”的心,乐观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反而在贾府的兴衰中得以安然。这正体现了“半称心”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一种胸襟宽广、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它告诉我们不设置过高的目标,不盲目攀比,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或许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苦恼我们的生活;或许我们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也不要一味垂头丧气。杨绛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生活优渥,是著名的才女。然而,嫁给钱钟书后,她便跟着丈夫漂流海外求学,学习之余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无所不能。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半称心,也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需要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过于执着理想,容易陷入空想与焦虑;过于屈从现实,又会迷失自我,失去生活的方向。“半称心”便是告诉我们,要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同时也要有接受现实的坦然,在两者之间寻求内心的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以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半称心”的真谛。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洒脱正是源于他对生活“半称心”的领悟。他不苛求事事如意,而是在每一个当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成就了其文学与人生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不做作,不强求完美,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这是求是。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这“半称心”的智慧来抚慰心灵。面对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压力,我们常常感到疲惫与焦虑。若能以“半称心”的心态看待得失,便能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宁静,不为外物所扰,不为成败所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灵隐寺的这副对联,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学会接受不完美,珍惜已拥有,以一颗“半称心”的心,去拥抱生活的酸甜苦辣,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