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万里,聚散满天星

萌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周日,我去国家速滑馆参加书画频道举办的“2025年大美之春美术界春节交响音乐会”,场面盛大又喜庆。场周是书画杰作,场内是来自国内外的千百名美术大师及各界精英。交响乐、芭蕾舞、独唱、独奏、京剧名家名段,弥漫于新朋老友之间,那些醒来的少时音乐,怎不叫人心意杂陈。这个盛会比中国文联或者中国作家协会的春晚毫无逊色,也许还要加个“更”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祖国颂》《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保卫黄河》《春之声圆舞曲》,这些乐曲永远17岁,激情澎湃的旋律,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就是永恒,叫你情不自禁随这条精神大河漂回故乡的江畔,和爸妈在一起,和弟弟在大江里捞起几条不朽的小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场开年盛会的幕后大腕儿,就是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那是哪一年?我开始关注书画频道。王平创办的这个书画频道,从2006年开播至今,他们做了许多轰轰烈烈的事情。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传播了美。他们联络国内外知名画家、学者,举办讲座、举办国内外书画大展、带着一批批知名画家走进乡村等等,它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专业美术院校。那些年,书画频道像一股新风吹开了中外经典名画高贵的面纱,吸引了广大群众,一些与绘画毫无瓜葛的普通人也想拿起画笔照量一下。还是疫情之前,我曾借古诗微信王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想说书画频道普及了美术,现在我觉得还没说到位——书画频道不仅普及了美术知识,而是普及了美。美的意义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不断追求美的历史。书画频道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不仅讲授美术技巧,更是大量介绍了中外美术史、美术流派,培养了人们的审美品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件事,书画频道为今日中国银发时代准备了一份精神食粮。在一二十年前,很少有人想到今天,白发浪潮会如此不容置疑地覆盖了中国。如今40、50 、60年代这批人、这批为国家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被世界称为“中国最勤奋的一代人”老了,可是这代人心还不老,他们在艰苦岁月中练就的勤奋努力不甘寂寞的那颗心,正秋叶般无奈地在空中飘落。这些年,书画频道就像一双无形而温暖的手,接住一批批不断飘落的精神树叶。高质量的师资、高水平的网课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没有人能说出书画频道对老年事业的贡献几斤几两,但是我们看见许多老年人都关注书画频道,各种老年书画展此起彼伏,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全民性地学习书法绘画,在经济大萧条时刻,书画安慰了许多老年人的孤独和恐慌。这是王平的眼光,还是历史的拐点?应该都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件事,这是我最关注的——书画频道也带动了中国就业。如此大规模书画学习创作,笔、墨、纸、砚、色以及文房用具,哪一项不是有千百年的行业呢?如今世界性的经济下滑,许多中小企业倒闭了,失业已经是常态,然而,笔墨纸砚印以及画廊等著行业大都活着,书画用品行业可能微利,但活着就是大吉。因为失业太痛苦了,它是一种毒素,足以让一个人崩溃,让一个家庭坍塌。仅这点来说,书画频道至少是带动了就业,这是一些政府部门也没做到的。年年春节前各级政府、好多单位都大包小裹地去慰问老同志,其实,千送关怀万送温暖,莫如送人一个饭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四件事,书画频道团结了也培养了一大批书画家,它包容了众多知名画家,也延申到一批各界文化人士。我看过多次他们在奥森公园举办的画展、论坛,虽无南方的茂林修竹,却再现了曲水流觞的传统文人情怀,谁不想登上这艘美术界的诺亚方舟呢?我来大美之春盛会入场时,正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画家,他正在恳求工作人员让他的儿子也进来,他说是儿子开车送他到场馆的,结束还要送他回去,可最后他的儿子还是没有进来。老画家只好自己走入会场,我看见他失望的眼神,我帮他拍了照片。我也看见进来的人们,眼睛里充满着喜悦,有一种入围的荣誉感,谁都不希望被这艘船落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年的大美之春音乐会,保留了那个年年都有全体参与的节目,当主持人宣布,请大家举起自己创作的福字……那一瞬全场飘红,蔚为壮观。千百人同时举起福字,每个人都有像孩子一样听话,无论名流还是凡俗共同汇入红色浪潮,这就是我们这代人还残留的一点激情,它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也举起了福字,在这洪福滚过的瞬间,我只是一滴水,其实在场每个人都是,谁都害怕蒸发,所以,只有大家在一起才安全,每个人的荣誉也才有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红福如林时刻,我回望一眼,红福间点点白发,一代画家老了。大画家冯远为大明星李雪健画像,舞台上的他们,还有主持人朱军,都不似当年模样。想到多年前,我在一些会议上遇见他们,都是一身清朗,如今冯远已经满头青霜,李雪健说话必须依靠人工喉咙。我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自己长满纹路的手,时间会饶过谁呢?环顾四周,与会众人所在的这一页历史,正在翻过去。我想每个人都珍惜这一刻相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年王平致辞依然激情饱满,我想他也在努力撑着,他得把一颗心高高举起,为了让更多的远人看见。我记得有一年是在人民大会堂办大美之春晚会,人们踩着红毯进入二楼大厅,心旷神怡。今年在速滑馆,里面温度就低了不少,好多人没有脱大衣。这里虽然不如大会堂排场,可眼下已经很不容易了。近20年来,书画频道大致年年如此搞一个盛大春晚,在中国美术界的朋友们心里,似乎没有这个盛会就没有开年。这种心理,在美术界甚至美术之外的文人之间,似乎悄然形成一种文化依赖。问题是,文化唱戏,得有经济搭台,哪里来钱呢?今年是五粮液集团、云南白药赞助的,明年呢?王平任重道远,他那颗心得一直举着,他要不举着,大概画家们不答应,那些爱上绘画的老百姓也不答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1、14 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萌娘,本名贺平。原作家出版社编审、纪实文学编辑室主任、《企业文化》杂志执行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经两届民进中央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一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学协会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出版过散文集《秋天的钟》、长篇历史文化散文《千里走黄河》《天唱》《神女应无恙》《一日五千年》;长篇报告文学《源自北卡罗琳纳州的河流》; 诗集《草木寓言》。80年代获得《北方文学》诗歌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双人舞一等奖。90年代获得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征文一等奖、《人民文学》散文奖、《上海文学》散文奖、第二届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2000年以来,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之光”报告文学奖、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冰心散文奖以及多种文学艺术奖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