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岁月

渔夫

2017年10月,陪朋友去清源枸乃甸乡,去寻找他那逝去的岁月。40多年前,他曾经在枸乃甸乡新房子大队下过乡务过农,赤脚在稻田里栽稻,露背在太阳下除草,吃过粗糠做的窝头,嚼过野菜煮过的稀粥,这种艰辛的岁月让他度过了三个年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p class="ql-block">  40多年后的今天,他再次来到这里,看看这里的山,看看这里的水,看看住了三年的青年点,拜访他曾经寄宿和蹭过饭的老乡,也许还有他那曾经萌动过爱意的梦中情人。我不知道他的心思,只是从他那执拗的劲头中去揣度,应该十二分的靠谱。</p> <p class="ql-block">  为了体验今天的乡村味道,我们早早下了车,顺着乡间的小路漫步,看看是否还能够回忆起40多年前的情景。秋天的风,有些微凉,伴随着落叶,在我们的眼前飘过,落叶在道路上集聚,铺满前行的路,像是驻留我们的脚步,让我们踟蹰前行。</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残墙断壁前,朋友停留了很久,这里曾经是40年前的青年点,在这里,他生活了三个年头。三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那是青春的年华,引导和指引着他此后的人生道路。在这里他学会了劳作,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应对漫漫人生路上的各种坎坷。如今这里只有残垣断壁和茂密的荒草,酸楚和感慨涌满心头。</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一处猪舍,他和我讲什么是笨猪,什么是饲料猪,似乎他很在行。这个圈里养的大概率是笨猪,白皮黑毛是笨猪的基本特征,如果是年底,这种笨猪能卖出很高的价钱。它们吃的是粮食和残羹剩饭,对比养猪场出栏的饲料猪,它们有着很高的性价比,看来出生证很重要,猪界和人界有着相同的认同度。瞧着他自信的样子,三年的乡下劳作看来底蕴未丢。</p> 村支书的家,颇有现代的感觉,红砖灰瓦,一明两暗,现代的四合院,大铁门涂满黑漆,去年的春联,还残剥的没有褪尽,显露出大户人家的底蕴。村支书是朋友当年下乡时的伙伴,年龄相仿,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练就了不同地域的人们成长中的那种豁达和干练。村支书和老伴热情好客,为我们张罗了一桌丰盛的家乡菜,用自酿的烧酒款待我们,让我们感到回家的那种放松和热情。 吃过饭,村支书领我们参观乡村乡貌。前几年乡村以铁矿石生产为主,开山采石,赚了票子,也破坏了生态。近几年,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全乡矿山企业全部停产,枸乃甸乡也由原来的全县最富裕的乡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 在困难面前,乡政府也看到了机遇,紧紧抓住开发筐子沟旅游景区建设,并相继建起了草莓采摘小区、大果榛子园、山野菜和中药材示范基地等产业,使乡村产业发展出现了蓬勃发展势头,实现了旅游与特色产业互利双赢,为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p class="ql-block">  村支书是乡村管理和经济领域的人才,除了热情好客,还不时的向我们推荐枸乃甸乡经济发展的大好前景,动员和纵容我们来这里投资建设,他以为我们是什么大款,拉投资搞建设已经成为他工作的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就要回了,望着五彩缤纷的山色,和枸乃甸乡的村景,感慨和兴奋交织。十月的秋天是最美的季节,枫树的红叶,杨树的黄叶,各种树种的变色,与还未褪尽的夏绿,组成满山的五彩斑斓,当地的老乡说,这是五花山,与秋收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唱响着人们心中的欢乐,共同祝愿着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景。</p> 2025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