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色泾县,宣纸之乡。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泾县宣纸文化园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国风与自然山水,用极简的风格展示中国宣纸文化,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已经成为网红景点啦。</p> <p class="ql-block">踏入宣纸文化园,俨然穿越千年时光,感受匠心的脉动与传承。结构主体是大面积的留白,将宣纸的切片工艺在建筑中完美呈现,仿佛一座座宣纸堆叠起来的立体水墨画,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展现出丝滑流畅的美感,赏心悦目,似乎每个角落都会给你带来惊喜!</p> <p class="ql-block">漫步园区,邂逅千年白色情缘,建筑线条交织变幻,点线面在光影雕琢下充满了韵律,展现出东方美学的深邃幽静和清冷素雅,尽显宣纸风华。</p> <p class="ql-block">水泊倒影的诗情画意,中式美学的神秘意境,不愧是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小小的点缀,微微的变化,不期然的静物,别具匠心的设置,一步一景,眼前一亮。这些建筑设计得到了国际认可,荣获佛罗伦萨艺术展的最高奖项“达芬奇金奖”。</p> <p class="ql-block">参观宣纸体验园,可以亲眼目睹大国工匠展示制作宣纸的“捞纸”“剪纸“晒纸”等传统工艺,承载着岁月的故事,显现出古老技艺、古韵遗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赴一场宣纸的时光之旅,感受千年文化的流淌,每一页都诉说着过往,每一笔都是历史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泾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朝,之所以碑上写清朝,是因为从清朝多次维修和重建时算起的吧,如今仍起到防洪护堤的作用。这座古城墙静静地屹立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边晒晒薯干,晾晾咸肉,白色葛粉,红色鸭胗,不就是当地人生活的烟火气息么。</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下,青戈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环绕着古城,江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倒影交相辉映,美景如诗如画。河面不时有渔舟轻泛,渔人撒捕鱼。在江边还能听到熟悉而又亲切的“捣衣”声,家住附近的家庭主妇们都喜欢在江边洗衣服,这个习惯怕是已经保存成百上千年了吧。</p> <p class="ql-block">泾县查济古村始建于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因村中查姓人口居多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查姓始祖查伟为唐朝开国功臣。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自然环境优美,民俗风情浓郁。</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财神楼和财神桥,是进入查济村的第一道风景,也是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桥建于明朝中期,因其独特的财神楼而得名。桥长约5米,宽约2米。桥上有一面照壁,上书“紫气东来”,寓意衣锦还乡,留住财气。</p> <p class="ql-block">村内有许多徽式古民居,查济河从村中逶迤穿过,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拱石桥、平拱石桥、板石桥等,掩映在两岸粉墙黛瓦之间,确实是开门走桥,推窗见河。</p> <p class="ql-block">最有特色的红楼桥,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因旁边曾有一座小红楼而得名。始建于明代,为拱形石桥,拱高10米。目前整座桥身被绿色植物覆盖,成为一座绿桥,当地人叫它“一帘幽梦”。</p> <p class="ql-block">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p> <p class="ql-block">查济依山面水,田园景观特色明显,美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前来创作,也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这里是美术家的画廊,有“安徽美术家村”称号,又被称为“中华写生第一村”,进一步增添了这个古村落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查济古村是一幅动人的历史与自然结合的完美画卷,是一首流淌着诗意与远方的田园牧歌。曾上榜2017年发布的“中国记录古村落排行榜”,位列第三名。</p> <p class="ql-block">距查济十多公里的桃花潭,水深碧绿,清澈晶莹,山光水色,旖旎风光。因大诗人李白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而成为历史名胜。</p> <p class="ql-block">义门始建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清乾隆年间重建。大理石门额,上书“义门”两字,大门边墙下部为石块砌成,上部砖砌,用磨光花砖贴面。造工精细,别具特色。现尚存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既可观山川之灵气,亦可发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至江南,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见面后,汪伦据实告之,桃花者指的是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被汪伦的深情相邀所感动。李白与汪伦在桃花潭边诗酒唱合,流连忘返。临别时写下《赠汪伦》的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 <p class="ql-block">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不羁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被誉为“诗仙”。青莲祠门口的对联是:青莲汪公咲美谈,纵酒当歌万古传。</p> <p class="ql-block">汪伦在唐开元年间曾任泾县县令,与李白是好友,两人友情深厚,曾以美酒款待李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