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大年至!中国人对春节总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情结,这是华人文化的历史传承,是深深融入我们血液中的刻骨铭心记忆。小时候,因物质基础匮乏,特别朌过年。因为过年有杀年猪、搭年棚、干鱼塘、打年糕等传统习俗让我们兴奋每一天;因为过年有平时吃不到的鱼肉鸡块;因为过年有压岁钱、有新衣服穿....</p> <p class="ql-block">当兵后,过年时很想家。但当时的部队领导很爱兵:大年初一,一大早领导就来到战士宿舍给我们拜年。然后领着我们去自己家,包饺子,泡香茶,吃茶果,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并倾尽最好的凭票购买的美食招待我们。使小新兵们倍感温暖!初二开始,我们被家属区的干部们“抢”了,因为卫生单位干部多战士少,军官们都有意请战士去家里吃饭,我们成了抢夺对象。记得有一次几个军医都抢我,争得不可开交,最后以抽签定乾坤...军官们来自大江南北,为了尽地主之谊,他们会使出各自绝招,如东北的军医会做泡菜,青岛的干部拿出老家寄来的海产品,上海的军医炒一手精细好菜...直到现在,那段美好的过年时光仍令我激动无比!这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啊!</p> <p class="ql-block">成家有了女儿后,部队领导为照顾家在上海、杭州、南京的干部,规定春节可回家五天。当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买东西都要凭票。</p><p class="ql-block">为了春节期间在杭州家里有一个体面的宴请,我一般在节前写一个清单:甲鱼二只、草鱼二条、鸡二只、鸭一只、河虾一斤、黄鳝二斤、鸡蛋10斤、油豆腐二斤(记忆中大体那么多,外加年糕若干)。</p><p class="ql-block">清单交给机场的一位建筑头头(朋友),该朋友也挺能干,每次都是大年三十凌晨我们车子出发前送到。当年能买到这些实属不易啊!所以宴请亲朋好友时,虽然房子较小,但每位朋友都会啧啧称赞,大呼过瘾。</p> <p class="ql-block">转业后,市场已代替了计划,物质不再缺乏。过年不再需要托人购买紧俏年货。这春节,新年长假中偌再要我搞一两桌招待亲朋,我肯定没有新招了!除非去山区采购一批正宗野菜、土菜。</p> <p class="ql-block">作者近照</p><p class="ql-block">沈明兴 散文</p><p class="ql-block">撰文2017年09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