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南极行之一:探险邮轮 梦幻南极

吴朝骞 朱飞宇

<p class="ql-block">  11月5日至12月8日,参加上海游派旅行社组织的为时34天的南美和南极之行,回来已近一个月,似乎还处在南极时光。南极是这样一个地方,没有去之前多次在梦里依稀见过,真正去过后又经常在梦里清晰重现。遇到亲朋好友,话题总也绕不开南极的所见所闻,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南美南极之行是我们有生以来距离最远时间最长的旅行,是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尤其是南极段行程更是精彩绝伦、终身难忘。所以我们把南极列为游记的第一篇,用日记体记录乘坐阿蒙森号邮轮在南极探险探奇的日子,记录下最鲜活的感受。</p> 11月21日:阿蒙森号探险邮轮启航 <p class="ql-block">  平生第一次早晨三点出发赶飞机,乘坐HX航线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宜诺斯艾利斯飞至乌斯怀亚。由于是船方包机,大行李早一天晚上就放在酒店大厅,由船方统一组织托运,小件行李随身携带,使人轻松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意外的是,居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遇到老朋友,原新华社驻温州记者张和平,同一航班,同一邮轮(阿蒙森号),同一行程(游南极和马岛)。世界这么大,又这么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飞行三个多小时,到达世界最南边的城市乌斯怀亚还不到上午10点,雪白的安第斯雪山迎接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去南极是一次心仪很久的旅行。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几乎完全位于南极圈内,覆盖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洲。它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超过2公里,储存着全球约70%的淡水。这里拥有极端的极地气候,夏季(11月至次年2月)温度可升至零度左右,而冬季则能骤降至零下60度以下。南极洲有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主要动物包括企鹅,如帝企鹅和阿德利企鹅等,总数约1.2亿只,占世界的87%;各种海豹,比如威德尔海豹和象海豹,它们依赖海冰作为休息和生育场所;还有蓝鲸、座头鲸等,它们夏季前来觅食丰富的磷虾。此外,这里有众多的海鸟鸟类,如南极燕鸥、贼鸥等。尽管人类活动有限,南极洲仍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冰盖融化可能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小时候学地理知道南极一片冰雪、荒无人烟,但那里企鹅成群,那里有极昼极夜,非常好奇。退休之后读过一些许多南极的游记、书籍,多次萌发了去南极的冲动。但前几年的暂停键推迟了这个梦想的实现。现在梦想就在眼前,心情咋能不激动?</p> <p class="ql-block">  离登船时间还有2个多小时,船方顺带安排游玩了风景优美的火地岛国家公园和乌斯怀亚市区,因为有对南极游的极度期待,就像小时候上不喜欢的课,这些美景都提不起我们的兴趣。在乌斯怀亚我们就想在世界最南的小邮局寄一张明信片,看一看著名的泛美公路最南点。可惜邮局的主人生病了,没有开张。</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左右开始办理登船手续。我们乘坐以伟大的极地探险家命名的“阿蒙森号”(MS Roald Amundsen)邮轮,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混合动力探险邮轮,隶属于拥有130年极地探险经验的挪威海达路德公司。该邮轮于2019年下海,排水量2.1万吨,载客量为500人。选择阿蒙森号邮轮我们有两个考虑,一是挪威公司的极地探险经验和邮船的规模,横渡德雷克海峡,大的邮轮有优势。二是阿蒙森号行程中福克兰群岛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小众的地方很难走到。</p> <p class="ql-block">  当地时间下午19点邮船正式启航,前往心心念念的南极,跟随邮轮探索世界的最后一片净土。</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乌斯怀亚,再见了神秘的火地岛!</p> <p class="ql-block">  登船手续有条不紊,很有效率。在五楼大厅,凭护照领取房卡,我们房号是738,一个面积约19平米的阳台房,大行李已摆放在房间门口。而后去六楼领取船方赠送的蓝色HH冲锋衣。再是下载海达路德公司APP“HX”,秉承绿色低碳理念,船方不再发放纸质通知,所有重要安排和通知,餐厅预订和活动报名等都在APP。15天南极行程中,WIFI免费。种种细节使我们对阿蒙森号邮轮增添了信任感。下午还分组举行了安全演习,不参加演习的将不予参加登陆活动。</p><p class="ql-block"> 船方提供的登山(防水)靴厚重结实,行程结束后将予归还。每次活动,都要穿着冲锋衣和登山靴上下船。</p> <p class="ql-block">  邮轮上有三个餐厅,分别为自助、点餐和收费的餐厅。其中自助餐厅需要预订,点餐餐厅需要排队。导游说今天的收费餐厅有新鲜的帝王蟹,每位35欧元,很吊胃口。但一想今晚要通过著名的魔鬼暴风带德雷克海峡,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后,整个行程我们都没有在自费餐厅消费。</p><p class="ql-block"> 在点餐餐厅点了一块牛排,一杯啤酒,吃好了又要了冰激凌球,每人2个,黄的香草,红的草莓,爽!邻座两位中国大妈不会英语,指着我们桌蹦出“double”一词,服务生似懂非懂给每位呈送了4个,而她们只要每人一个!</p><p class="ql-block"> 导游一再交代,怕晕船的晚餐后马上吃晕船药,早点睡。吃药后马上睡着了,第一次醒来晚11点多一点,居然没有任何不适,没有任何不适!外面有风浪但不很大,邮船在浪花拍打下左右轻轻摇摆,再次体会儿时摇篮最美妙的时刻。门窗、衣柜等发出奇怪的声音,但舱内物品各归原位,说明还没到最危险的时候。乘着脑子清醒,在备忘录码好第一篇南极日记,又昏昏入睡!</p> 11月22日:横渡德雷克海峡 <p class="ql-block">  用谈虎色变形容德雷克海峡并不为过。德雷克海峡紧邻智利和阿根廷两国,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公里,宽900多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是世界上最深最宽的海峡。由于地处太平洋、大西洋交汇处,受南极洋流影响,加上处于南半球高纬度,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一般风力都在八级以上,有时浪高可达10~20米。历史上无数船只在此倾覆,因之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魔鬼海峡”、“杀人西风带”等。</p> <p class="ql-block">  再次醒来,已是早晨,打开谷歌地图,世界最宽的德雷克海峡仅走过四分之一。走上甲板,天灰蒙蒙的,视线不好,四周没有任何参照物,大船就是茫茫汪洋中的一叶孤舟,船尾只有一只海鸥在尾随跟踪。看过一些南极游记和书籍,对德雷克海峡风浪的描述多以“魔鬼”、“恐怖”等形容。来之前对过德雷克海峡有各种设定,甚至有冒着生命危险、视死如归的壮烈感。 导游也介绍说,一般过德雷克海峡,浪高6米以下即为好天气。可昨晚最大风浪仅3米,一般在2米左右,在德雷克海峡绝对算是风平浪静的好天气。如果一直这样,那就是天大的造化。再次为自己的选择(时机和船只)庆幸。</p> <p class="ql-block">  这两天没有行程,但船方安排了丰富的科普讲座,我们参加了其中两个:</p><p class="ql-block"> ①11:30,六层演讲厅,邮船生活和游览介绍;②14:00,10楼,南极公约介绍讲座(强制性,不参加将无法登陆)。</p> <p class="ql-block">  《南极条约》(常被误称为《南极公约》)于1959年12月1日签订,1961年6月23日生效,该条约冻结了所有领土主权要求,规定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禁止任何军事活动、核爆炸和放射性废料处置。《南极条约》(包括1991年《环境保护议定书》)确立了环境保护为南极洲的核心原则,设立了全面保护环境的框架,对旅游和其他活动实施严格管理,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这片脆弱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 参加旅游必须知晓《南极条约》这么高大上的文件真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  就餐又遇到昨晚的“冰激凌”故事原型,互相认出来时开玩笑说,我把你们故事写进日记了。她们大度回答说没有关系啊,谁没有过尴尬的经历啊!</p><p class="ql-block"> 阿蒙森号这次行程接待有400余人,其中来自中国国内5个旅行社140人,来自台湾的团队30多人,其余大部分是欧美人。到达乌斯怀亚之前的安排各有不同。有的国内直接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转乌斯怀亚上邮船;有的玩转巴西和阿根廷,最后汇合乌斯怀亚上邮船;我们是玩转巴西、智利、秘鲁和阿根廷四国后在乌斯怀亚上船。晚餐时遇到一对南京夫妇,他们游历巴西等国家行程来到乌斯怀亚后,被告知原预订的邮船“南森号”坏了,如果继续行程,可以在乌斯怀亚免费停留三天,住宿“南森号”,然后转阿蒙森号完成南极行程。等于行程白白多出7天行程(南森号邮轮没有4天马岛)。南极行大致每人每天费用5000元左右,赚大发了。但不是大家都领情,团队中一些年轻人根本没有办法请假,就从乌斯怀亚直接返回,通过其他途径维权了。阿蒙森号和南森号邮轮是姐妹号,同属海达路德公司,怀疑南森号并不是没有坏了,而是客源不足。</p> <p class="ql-block">  缓缓行进中的邮船船尾泛着细细的浪花,说明此时的德雷克海峡是多么的温顺、平和。</p><p class="ql-block"> 晚上又是早睡,为了保险又吃了一颗晕船药。</p> 11月23日:继续横渡德雷克海峡 <p class="ql-block">  今早邮轮依然航行在德雷克海峡。打开阳台门,外面下着蒙蒙细雨,风力比昨天稍大,阳台地上有许多雨水,看来雨下得有些时间了。阳台小桌子有一坨鸟粪,有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不告而别,太不礼貌了吧!</p><p class="ql-block">​ 今天参加两个讲座,①是南极半岛的鲸鱼;②是明天登陆说明会。感到有收获,听到了自以为新奇的知识点:鲸鱼高速公路和企鹅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  南极半岛的鲸鱼讲座主讲人是Alexandra,她用英语演讲,专业性很强,为了使听众理解,配了许多照片、图表来形象表达,使我们了解了关于鲸鱼的许多知识。最感新奇的是关于鲸鱼高速公路的表述。</p> <p class="ql-block">  “鲸鱼高速公路”是指鲸鱼在海洋中迁徙时所使用的主要路径,这些路径连接着它们的繁殖地、觅食地以及其他重要的栖息区域。这个术语用来形象地描述鲸鱼迁徙模式中的重要通道,类似于陆地上车辆使用的高速公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保护蓝色走廊 (Protecting Blue Corridors)》报告指出,爱尔兰西海岸附近的水域是全球鲸鱼迁徙的重要“高速公路”之一。这份报告首次真正全面地研究了鲸鱼的迁移,并将全球845头迁徙鲸鱼的卫星轨迹可视化,揭示了它们在全球海洋中的移动模式。</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讲座是探险队员的登陆说明会。此后每当第二天有登岛或登陆活动,都会有这个安排。</p><p class="ql-block"> 今天探险队员杰生介绍了海上探险救援的许多知识,最形象的是“水手握”。在上下皮划艇或其他场合,需要探险队员救助时,要握住彼此的手腕而不是手掌,这样握力更大。</p> <p class="ql-block">  杰生介绍了明天可能登陆的地点夏科港。‌夏科港位于布斯岛西北部,是一个2.4公里宽的海湾,是南极半岛的主要观景点,可以看到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和巴布亚企鹅等企鹅,可以看到南极燕鸥、蓝眼鸬鹚、南极贼鸥和威尔逊风暴海燕等南极特有的鸟类,对此非常期待。</p> <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这个讲座也提出了“企鹅高速公路”的概念。企鹅们为了捕食,会在鸟巢和大洋之间走出一条专用线,稍深偏黄,这是企鹅的生命线,要求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得踏入这条大道,以免给造成意外伤害。</p> 11月24日:登上普雷诺岛 <p class="ql-block">  早晨起来,一夜变天,温度骤降,外面飘着雪花,阳台和栏杆都覆盖着雪。海面开始出现浮冰,这是来自南极的信物,到达南极了。手机显示的天气和地点都不在南极,是不是和我们所用的船方网络有关。地点显示是智利的蒙特港,温度在12º。实际温度应该在零下4、5º左右。</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南极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栏杆上的雪,栏杆外的浮冰。其后浮冰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因为天气原因,所有照片都是灰蒙蒙的。</p> <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到下午天开了,云开了,万物俱澄澈,显出独特的极地韵味。</p> <p class="ql-block">  广播宣布,登岛目的地执行B计划,由夏科港改为普雷诺岛(pleneau)。我们也不知道有几个备选方案,实际上坐邮船根本辨不清东南西北,只看见过了德雷克海峡后,两边出现了陆地。也不知是不是网络原因,手机上的谷歌地图总是不能随时更新标注位置。</p><p class="ql-block"> 普<span style="font-size:18px;">雷诺岛位于雷麦瑞海峡南端尽头,于1908年被法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岛屿长40公里、宽11公里。此岛周围的浅水区经常有浮冰搁浅,堆成壮观的冰山奇景,四周是冰雪一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第一次在南极坐冲锋艇巡游和登陆,大家都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和兴奋。南极冰天雪地、冰雪世界、冰清玉洁,但是白雪白冰太炫,对眼睛刺激很大,必须戴墨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被安排在分在14组(雪海燕),下午2:30先是乘坐冲锋艇环岛巡游。船上广播用中、英文播报通知,一旦所在小组被叫到,要穿戴好救生衣、登山鞋和户外装备,前往3层甲板的探险出发平台乘坐冲锋艇。分组是固定的,以后出发次序不断调整,保证每组都有可能最先下海。</p><p class="ql-block"> 这是手机抢拍的兄弟组冲锋艇,蓝色冲锋衣是这次行程的旅客必配,穿黄色衣服的是冲锋艇驾驶员。</p> <p class="ql-block">  冲锋艇巡游时速度比较快,又不断变换方向和高度,加上船舷两边坐着人,风景很美,但拍到好照片很不易。</p> <p class="ql-block">  下午5:00许,再次乘坐冲锋艇,登陆普雷诺岛。冲锋艇无法直接靠岸,这时登山靴发挥了作用,在探险队员帮助下我们踩着海水,第一次踏上南极的土地。图为探险队员用“水手握”帮助旅客。</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南极看到南极的企鹅。</p> <p class="ql-block">  普雷诺岛是南极洲半岛最大的巴布亚企鹅(Gentoo Penguins)栖息地,岛上的巴布亚企鹅,又名金图企鹅、白眉企鹅,体形较大,身长约60-80厘米,眼睛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白斑,嘴细长,嘴角呈红色,显得眉清目秀。</p> <p class="ql-block">  南极是企鹅的世界。登陆说明会一再强调必须为企鹅让路,距离5米以上。可图中几只小企鹅突然对插在雪地里的小红旗🚩感兴趣,死守路中不愿离开,那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呀。探险队员几次作手势让我们退后,最后一次她自己也忍俊不禁,笑了。我们苦苦等待(其实乐在其中)5分多钟,企鹅们玩疯了玩够了才依依不舍离开,放了我们一码。</p> <p class="ql-block">  晚九点的行程说明会,主持人吊足胃口,问今天感觉怎么样,大家都说好!他说明天会更好!明天的登陆点是尼克港(Neko),那是真正的南极大陆!那里有更多的企鹅,更多的动物,如海豹等,有一望无际的冰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导游微信告知,其后阿蒙森号邮船将会通过雷麦瑞海峡,南极半岛最美丽的景色。但今天实在太累了,先洗洗睡吧!</p><p class="ql-block"> 明天登陆尼克港,明天会更美好吗?</p> 11月25日:雷麦瑞海峡(利马水道) <p class="ql-block">  早晨,邮船缓缓通过雷麦瑞海峡。雷麦瑞海峡(Lemaire Channel )又称利马水道,位于南极大陆和布斯岛之间,长11公里,两岸是巍峨的群山,因为洋流和地形的关系,雷麦瑞海峡的海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的细碎冰山,色彩迥异,被誉为南极洲最漂亮的水道。</p> <p class="ql-block">  天越来越亮,两边山峰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起来。山体投影在水道,和水面点点的浮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对比鲜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恰逢此时,一艘游轮在水道中缓缓驶出,冰天雪地,动静结合,一幅特别的山水画。此时那边游轮的也许有旅客正在凝视着我们,欣赏着动态的山水诗?彼此都是画中画,画中人。</p> <p class="ql-block">  漂浮在水面上的形态各异的冰块,是来自远古的艺术雕塑,它们有的像巨大的鲸鱼背脊,有的似城堡的塔楼,每一块都承载着时间的记忆,蓝色的脉络在阳光下闪烁,诉说着深藏于冰雪下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跳跃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为冰冷的水域注入了一抹温暖。而那些半透明的浮冰,则如同镜子般反射着天空的颜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是光和影的世界,这是动和静的画卷,这是力和美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一块大浮冰在眼前飘过,上面一只海豹静静地休息,不远处有一只海鸟蹦蹦跳跳,也不怕吵醒性格暴躁的邻居。</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远离尘嚣,使人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沉浸在永恒的宁静与美丽之中。许多人聚集在甲板,用手中的相机和手机留下这永恒的美丽瞬间。</p><p class="ql-block"> 孜孜不倦的张和平老乡!</p> <p class="ql-block">  听从驴友的建议,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录像,做成一段冷峻惊艳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广播通知,因天气原因,原定的尼克港登陆项目取消,改为冲锋艇巡游奥纳港,这是第二次更改行程了。据导游说,南极地广人稀,天气变化太大,没有一个团队完全按照预订计划实施。但是船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定会把最好的南极特色呈现给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 虽然暂时取消了登南极半岛,但这次冲锋艇巡游的司机小哥来自国内,非常好说话,带我们就近欣赏千姿百态的浮冰、蓝冰,在最好的位置拍摄美照。</p><p class="ql-block"> 在南极,哪一块冰🧊不是千年万年几万年的道行,举起冰块,感觉举起了岁月。</p> <p class="ql-block">  南极的每一块浮冰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尤其是悬浮的巨大冰块在水中泛着独特的蓝光,不同于天空之蓝的通透,不同于大海之蓝的深邃,显得那么神秘,那么宁静,那么忧郁。当阳光穿透浮冰,折射出的蓝光有着特别神秘的味道。这是一个梦幻的世界,童话的世界,浮冰的世界。</p> 11月26日:登陆达摩角 <p class="ql-block">  今早5点就醒了,在南极第一次看到朝霞映红天际。夏季的南极处于极昼状态,没有黑夜。前几天早晨是阴天,到了中午、下午就变得亮色。但今天上午明亮亮的天,到下午突然变得阴暗,下起微雪,视线不好,感觉自然一般。</p><p class="ql-block"> 冲锋艇巡游和登陆都在达摩角。‌达摩角位于南极半岛,具体地理位置为南纬64度49分,西经63度31分‌。这里是个生态丰富的地方,拥有1600多对金图企鹅,又是贼鸥的常年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冲锋艇巡游时,一队企鹅排着队走在“高速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  茫茫的雪地出现两座小木屋。小的是阿根廷探险队修建的,现已废弃。大的就是被称为历史遗迹的达摩小屋,由英国人建造,于1975年到1993年之间用作停机坪操作中心。这些小屋本来可以参观,但据说屋底有企鹅,怕惊动小动物,就设置了围栏不让进去。</p> <p class="ql-block">  晚上有32人经抽签成为幸运儿,参加阿蒙森号邮轮组织一次露营活动,地点就在下午我们曾经经过的两个小屋旁,在南极的冰天雪地过夜。因为距离太远,只能看见帐篷⛺是红色的,也不知道露营者的真实感受。南极野外露营不仅仅是“野趣”,寒冷、风雪都需要面对,对身体和意志都是一个考验。</p> <p class="ql-block">  都晚11点多了,天还是那么亮,两只南极鸥在10楼后甲板的泳池边休息,一点也不怕人。把照片给探险队员看,确认是为白鞘嘴鸥,是一种仅分布于南美洲和南极洲的鸟类,以鱼虾为食,有时也会抢其他鸟类的食物。 </p> 11月27日:登陆奥恩港 <p class="ql-block">  上午依旧下着小雪,能见度极低,看得见两岸美丽的雪山,但拍到的却是一幅画糟了的水墨画。邮船航行速度很慢,主要景点和登陆点都在南极半岛周边,彼此相距不远,用不着赶路。到了活动地点,先是探险队员下来探路,评估安全系数,再具体划定行走的具体路线、插上小红旗标识。这个时候,邮船就停在海中央等待。</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将登陆奥恩港,第一次正式意义上踏上南极大陆的土地。奥恩港是南极洲葛拉汉地西岸的一个海港,因为这里有独特的帽带企鹅,是南极半岛最受欢迎的旅游圣地。多次读到关于奥恩港的游记,对这个地方既熟悉又陌生。等待时在房间试用手机全景功能拍了一张奥恩港的全景,两只冲锋艇一去一回,在水中画出一交叉白线,景色不要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  房间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各种冲锋艇、皮划艇和科考船等的出发和返回。</p> <p class="ql-block">  皮划艇在探险队员指导下摆着各种漂亮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在冲锋艇上看过去,奥恩港冰雪覆盖,白雪皑皑。因为坡度较大,早几批登陆的人,正走着蛇形,蜿蜒着向山上进发,目标是一块穹形的的巨大岩石——高约75米的斯皮格特峰。</p> <p class="ql-block">  回望邮船,实际上近在咫尺。因为吃水原因,只能靠冲锋艇驳客。</p> <p class="ql-block">  靠岸点冰雪有几十厘米厚,穿着笨重的登山靴爬坡有点困难,邮轮在沿路放置了许多登山杖,即使这样也有人一步一划,在雪地仰八叉。</p> <p class="ql-block">  走到约三分之一高度,山路变陡,往上爬,越来越困难,即使带着登山杖,也防不住冰地的滑溜。很多人打退堂鼓了,提前折返,回到岸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奥恩港用手机全景模式拍摄的照片。阿蒙森号邮轮再次进入视角,背景的几座雪山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  奥恩港是帽带企鹅的主要栖息地,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最终没有完成登峰壮举,张和平老乡发来三张美照,拍出了帽带企鹅的憨态和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晚上行程说明会探险队员爆料明天登陆点的第一选择是欺骗岛,又把我们激动了一阵。欺骗岛是南设得兰群岛的一座火山岛,岛上一半以上的地方都被冰川覆盖,是南极洲的活火山之一。附近海域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尤其是海豹、海狮和鲸鱼等。它得名于外围看似一个普通海岛,而实际是一个环状的被淹没的火山口,容易造成视错觉。</p><p class="ql-block"> 然后白白激动了,稍晚广播通知,因气候变化原因,航线前方出现大量浮冰,把登陆点调整为登浮冰!欢迎各位旅客于明早七点左右,在邮轮前方甲板看邮船的破冰行动。</p> 11月28日:登上南极浮冰 <p class="ql-block">  昨晚雪好大,早上醒来,邮船已停靠在奥恩港一块巨大的浮冰旁,三面都是冰,气温下降很多。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邮船如何破冰,如何把这个庞然大物开进浮冰之中。</p> <p class="ql-block">  吃早餐时,探险队员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划出行走线路,插上小红旗,备上登山杖等等。据介绍说,当前大浮冰厚度在1米以上,符合登浮冰要求。</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排在最前面出发,上午快九点时广播通知,请<span style="font-size:18px;">14组(雪海燕)做好准备,到四楼左侧甲板平台等候</span>,然后依次排队、刷卡,通过简易的楼梯走到浮冰。<span style="font-size:18px;">登浮冰一次只能下去50个人,每次只有15分钟。</span>探险队员指挥着旅客如何行走:讲英语的靠左,讲中国话的靠右,分两个方向行进。冰面非常大,堵在整只邮船的正前方,昨晚一夜下着雪,雪厚50公分以上。仅仅从船的中部走到船头又返回,15分钟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探险队员大声招呼回来,大家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站在邮船前头,这会儿见识了邮船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  和探险队队长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意犹未尽呢,15分钟过去了,探险队员们催促着旅客返回,就像催促忘记了时间的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  之后在房间休息,意外看见阳台底下有2只小企鹅,摇摇摆摆走到浮冰边缘,然后一骨碌跳下水,而后在水中愉快地游泳打闹,旁边多了几个小伙伴。没一会上岸时5只小企鹅陆续上岸,一起行走去寻找茫茫雪原中的家。企鹅的跳水、游泳、上岸,每一个镜头平常都很难拍到,这次手机居然完整记录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开始邮船匀速一直往北,将离开南极半岛再次横渡德雷克海峡,开往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p><p class="ql-block"> 这次南极之行非常顺利。但到晚饭时间,风浪有点增强,船身有点摆动,从七楼走到六楼,不得不扶着走廊的抓手,迈着企鹅的步伐走路。到了预订的奥恩餐厅,人比往常少很多。忽然面对的丰富食物已然没有任何胃口,这可是南极之行的第一次。而且突然感到身体闷热,微微出汗,这是之前晕车晕船的前兆啊!吃了一点新鲜蔬菜,赶紧回到房间,吃了一粒晕船药就躺下睡觉,这时刚过七点钟。老婆在我床边放了餐巾纸、毛巾、垃圾袋等,以防万一。马上入睡,11点左右醒来一次,老婆还没有睡呢。这时肚子好像有点饿了,但是也不想吃。</p> 11月29日—30日:二渡德雷克海峡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过德雷克海峡不是直线横渡,而是斜着切入,所以距离远不止800公里,时间也超过50个小时,2天多时间啊!比起第一次,风明显增大,船的摇摆幅度明显增强。几天来吃饭都没有胃口,肚子有饿的感觉,但没有吃的欲望。29日下午想听讲座“我们在南极看到了什么”,刚一坐下,顿感不适,赶紧回房间躺下,晚餐都没有去吃。幸好只是一般不适,没有翻江倒海。做好了在“魔鬼暴风带”晕船的准备,仅仅这样,是很幸福的事情。看看海图,航速、风速都远没有超过公认的舒适区,又感到惭愧不已。</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明显感觉到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明白告诉我们,离开南极越来越远了,外面只见汪洋大海,只见浪花朵朵。偶尔听得广播通知,有一群信天翁等海鸟尾随在邮船后部,赶紧前往10楼后甲板,看各种海鸟时而在浪花边翻飞,时而直冲天际。</p> <p class="ql-block">  邮船上有许多极地的专家学者、探险队员,在没有行程的日子,每天都安排有很多关于南极的生态、历史、现状等讲座。</p><p class="ql-block"> 《南极环极洋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讲座的主讲人是Matthew。我试用了手机备忘录的录音功能,由于网速慢,不能同步翻译中文。回来后通过翻译软件整理了一段,实在太专业了。佩服的是很多欧美人听得津津有味,还现场提出问题请专家回答。</p><p class="ql-block"> “南极环极洋流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洋流之一,它环绕南极洲流动。该环流从西向东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将不同海域连接起来,使得全球海洋系统得以沟通。南极环极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地球自转力影响和南半球西风带的作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有助于调节全球热量分布,通过输送热量到高纬度地区,并把冷海水带回赤道区域,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此外,它还控制着碳循环,帮助缓解温室效应。在维持地球气候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南极的气候变化》,主讲人茱莉亚。再听下去,我们都会成为专家、学者。</p> <p class="ql-block">  听完《福克兰群岛的历史(福克兰群岛从发现到福克兰战争的历史)》讲座,邮船已经驶进港湾,无限地靠近马尔维纳斯(福克纳)群岛。12月1日,我们将登陆这个阿、英争议的群岛,开始下一段行程。</p> 关于南极 <p class="ql-block">  南极之行是我们一生中最梦幻的旅行。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是一片神秘而美丽的世界。这里是世界最寒冷的地方,却有企鹅蹒跚,海鸟飞翔,海豹慵懒,鲸鱼傲游,自然、生态与动物的完美呈现。这里是世界尽头,有着亿万年的冰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一座座一片片千姿百态的冰块、冰山、冰川,在纯净的南极海水映照出宝石蓝的光影,晶莹剔透,流光溢彩。在南极的每一天都感到在梦中,在仙境;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每一天都叹为观止,感觉到语言的贫乏。借用女作家毕淑敏一句话:“南极,语言走到了尽头。”</p><p class="ql-block"> 在南极最大的失意是没有看到鲸鱼🐋!南极是鲸鱼的主要栖息地之一,11月份不是南极观鲸的最佳时机,但同团的小伙伴们不止一次在邮船上看到了在冰水中游弋的鲸鱼,把我们羡慕得要死。</p><p class="ql-block"> 然而,南极之旅本身充满了各种偶然,对每一个人来说,南极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终身难忘的体验。最大的收获是切身体会到南极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对世界的影响,今后将努力成为一个注重环境保护的地球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