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心不死则道不生”,短短六字,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在迷茫尘世中探寻真理与成长的道路。这里的“心”,可理解为我们过往执着坚守的固有观念、习惯模式以及深陷其中的妄念与私欲;而“道”,代表着更高层次的智慧、自然规律以及生命的本真状态。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若我们不能放下内心的执念,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便难以领悟更高层次的智慧,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执念所束缚。有人执着于功名利禄,将全部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追逐财富与地位的道路上。他们日夜奔波,身心俱疲,却忽略了身边真正珍贵的东西——亲情、友情和内心的宁静。这种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使他们的心灵被欲望填满,失去了感受生活美好与纯粹的能力。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当我们被执念掌控,就如同陷入了一个无形的牢笼,无法挣脱,也就难以触及生命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或者,我们执着于过去的伤痛与遗憾,反复咀嚼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让怨恨、自责等负面情绪在心中生根发芽。这些执念如同沉重的枷锁,锁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使我们无法释怀,无法迈向新的生活。我们的心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无法感受到当下的阳光与温暖,更无法展望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我们勇敢地“心死”,也就是放下这些执念时,“道”便有了生长的空间。放下执念,意味着我们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不再盲目地随波逐流,不再被外界的声音和标准所左右。我们学会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以一种更加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却能在困境中放下对仕途的执念,以豁达超脱的心境面对人生的起伏。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吟诗作画,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词正是他放下执念、顺应自然的心境写照。在放下的那一刻,他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实现了精神上的超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心不死则道不生”并非让我们消极地放弃追求,而是提醒我们要适时地放下那些阻碍我们成长的包袱,以一颗空灵、纯净的心去接纳新的事物,去领悟生活中的智慧。当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不再被执念蒙蔽双眼,便能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有“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让我们勇敢地放下心中的执念,让那颗被束缚的心重获自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领悟生命的真谛,让“道”在我们心中茁壮成长,绽放出绚烂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