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旅行,终点总归是家。带着不舍的心情,11月1日,我离开长沙,踏上了归家的旅途,启程40余分钟之后,列车途经岳阳,我选择下车,决定去岳阳看看,领略洞庭之美,探寻岳阳楼。</p><p class="ql-block"> 从我一个人旅行的经历看,要想快速了解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其博物馆算得上是一个最绝佳的去处了。基于这个原因,我在岳阳的第一站是岳阳博物馆。岳阳博物馆比邻岳阳南湖广场,也是推荐游玩的地方之一,我去的时候岳阳南湖广场相邻的旅游度假区正在建设中,周围被围栏护着,什么也看不到,游玩自然无从说起了。</p><p class="ql-block"> 岳阳博物馆是一幢七八十年代的三层建筑,外观也较旧,参观的人不多。一楼是主展厅,但是体验感极差,因为它的展览只到北宋这个时代就没有了,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从石器时代到北宋年间展品也少,给人留下影响的精品也不多。岳阳楼在岳阳算得上是超然的存在了,岳阳楼文化与洞庭湖文化相融,对于岳阳是一张名片,博物馆只是以图片、几尊雕塑对其进行了简单交待,基本上给人难以留下影响。二楼有两个展厅,一个是岳阳民俗展,感觉这样的展览更应该出现在民俗馆中,另一个展厅是个摄影展,我个人觉得在文化馆中举办这样的展览更好一些。参观岳阳博物馆感觉太过驳杂,且对一个城市的各方面有种交待不清的感觉,其所起的宣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了,收获少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带着一些遗憾的心情,我离开岳阳博物馆前往岳阳楼景区。岳阳楼景区是一个综合景区,集"湖、塔、楼、岛、观"一体,它包含吕仙观、巴陵广场、汴河老街、慈氏塔、岳阳非遗展示中心、李公真人观、君山岛、岳阳楼等。高德地图导航,我首先来到了洞庭南路,同时偶遇了吕仙观,这是纪念道教大闸吕洞宾所修的道观,依坡而建,高大的牌坊拾级而上后进入道观,一座三层歇山顶式建筑出现在眼前。主殿为三层混凝土框架,仿古建筑,五脊顶,三层殿上下雕龙绘凤,斗拱重檐,古色古香,神采飞扬。外墙砖体,观内木式构造,有的地方斑驳脱漆,看上去稍有点年代感。三楼是道教三清殿,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二楼是玉皇殿,供奉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一楼则是吕祖殿,上方供奉着吕洞宾的塑像,比较少见的是侧面竟然有刘关张和诸葛亮的塑像,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还有龙王的供像,香火挺旺的。主殿侧面还有一处圣帝望岳殿,大门紧锁,看不出究竟,旁边还有道士住的房屋和一个小菜园,其实仙气飘飘的吕仙观也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主殿下方两侧各有一幢二层歇山顶式建筑,分别是娘娘庙和真武殿,中间还有一个小巧的石桥和水池,侧面修有吕仙亭,整座道观布局紧凑,气势壮观,算得上意外的美好邂遇了。</p> <p class="ql-block"> 吕仙观所在的地方是洞庭南路的最末端,距岳阳楼有两三公里的样子,附近全是老居民区,低矮的一二层建筑,或者一个小院随时映入眼帘,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临街的铺面看上去窄小,繁杂纷呈中透着普通人的生活气味。路面也是青石板铺设,抬眼可见半拆的房屋,残垣断壁的感觉延续到景区旁边的一条老街,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可以感受到九十年代城市的样子。这段路上还会看到一些麻将馆,都是许多n线小城的样子,一些老人闲散的玩着几块钱一把的麻将,守候着岁月,样子倒也安静祥和,或许这才是岳阳真实的样子,也是完全不同于景区繁华热闹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步行过程中,我看到一个正在改造的老街,老街上的岳阳非遗展览中心也在建设中。老街的一处角落里,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写生,认真的样子又是另一种生活的模样。修葺后的慈氏塔焕然一新,伫立在阳光下,遥望着岳阳楼,守候着岁月的变迁。路边的岳阳打卡点和知行书屋并未洗去岁月的铅华,样子保留着古朴的沧桑感,有点孤独无助的感觉在心底瞬间蔓延。对于游客来说,似乎都是冲着岳阳楼而来,谁又会看这些地方的风景呢。对我来说,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的感觉,光华鲜丽的景区周边,实际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区和普通人生活的样子,其实他们是隔离于景区状态的,平凡的样子堆砌着岁月,苦涩而又生动,这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一个城市最真实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继续顺着洞庭南路一直前行,便会遇到一个十字路口,路口有一个很老的信号灯,而路口则完全是老街的样子,你会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百货大楼、信用社一样的建筑都还保留着,一幢转角大楼上还刷着1958的字样,透着复古的味道。十字路口向洞庭湖方向走,两旁的建筑虽以翻新,但依然保留了近代建筑的风格,你在这里的店铺还可以看到与捕鱼相关的器材,也有一些风干的鱼在售卖,当然还有一些网红店。而靠近洞庭湖岸边,则伫立着一座城楼,两层重檐歇山顶砖构,一层开有三个门洞,并书写着“岳阳"、"洞庭南路"的字样,这里也是一个新晋的网红打卡点,而周边则依势建成了休闲公园的模样。继续向前,就来到了巴陵广场,这里基本上就是岳阳楼景区的核心地方了。路途中还会遇到李公真人观,一个很小的道教庙观,外观很新,都是近年来重修的。</p><p class="ql-block"> 巴陵广场则以后羿射巴蛇的故事为主题,在靠近洞庭湖的一侧立有一座雕塑。雕塑后面下到洞庭湖通过一座生锈发红的铁桥可以登上停在湖边的游船,这里是发往君山岛的游船售票处,票价100,看不到出行的游人和船只,有点孤零零的感觉,船舶似在守护着洞庭湖,而湖边则有许多钓鱼的人,他们无视禁令,悠哉悠闲的打发着时间。因为是枯水期的缘故,洞庭湖的水位比较低,湖水少见清澈,灰黄的样子观感很一般。遥望远处,岳阳楼依稀可见,繁杂喧闹的湖畔,岳阳楼似在叙说着岁月的沧桑,守护着湖岸的人们。如果站在巴陵广场外侧城墙垛口处,远看洞庭湖,水暮霭霭,但难有水天一色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顺着巴陵广场前行,穿过汴河老街,就来到了岳阳楼景区门前广场。行走过程中,还可以看到瞻岳门、角楼、岳阳楼新景区记巨石、岳舞台、凉亭、十影亭、大宫殿等建筑,都是为了增加景区的体验感而新修的一些建筑,而汴河老街青石铺路,商铺林立,主要以岳阳特产为主,街道长百余米,游玩之际闲逛也是不错的。</p><p class="ql-block"> 时已下午3点左右,景区门口人不是很多,售票处可见一些背诵《岳阳楼记》以获取免票资格的游客出进,倒也热闹了几分。现今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闻名于世。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p><p class="ql-block"> 游览岳阳楼,我们在体验精美绝伦的建筑带来的美好感受时,更应该领略《岳阳楼记》中散发出的家国情怀。范仲淹作为北宋名臣,他致力于国事,在文学方面的作品并不多,但皆为精品,《岳阳楼记》便为其一,而范仲淹在写佳作的时候并未亲临岳阳楼,但《岳阳楼记》所呈现的文学魅力正是它立足江南三大明楼的根本。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蕴藏着心怀天下的情怀,诠释着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p> <p class="ql-block"> 从洞庭南路到巴陵广场,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岳阳,一个融入普通人岁月的岳阳楼,短暂的旅行中,些许遗憾夹杂着意外之喜,倒也是不虚此行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