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至23日我做了一次云南滇西的补课之旅,用了10天的时间游走了大理、保山、芒市和瑞丽。因为上一次和老伴去云南旅行时有几个地方没有去成,故称补课之旅。当天中午从北京大兴机场出发,下午时分到达大理。</p> <p class="ql-block"> 在大理安排好住宿已是华灯初上,这次住在了大理古城最热闹的地方,虽然大理我和老伴上一次来时曾游历过大理古城,但时间久了仍觉得十分新奇。尽管已不是旅游旺季,酒店老板已开始抱怨游客减少,但我走在灯红酒绿的街上仍觉得游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 在街上找到了一家号称最正宗的过桥米线餐馆,一碗滚烫的热汤配上丰富的食材,特别是切得薄薄的生鸡片、肉片、生鹌鹑蛋这就和北京的云南餐馆不一样了,在北京吃过桥米线肉蛋类食材都是已经加工熟了,所以吃起来又找到了过去在云南吃过桥米线的感觉。一碗热乎乎的米线下肚,我有了真正来到云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年岁大了早上起来的早,在大理古城的街巷里走走转转,由于游客都还没有出来,商店酒楼也都没有开始营业所以街上显得分外清静。街道路面非常干净,而且所有的店铺、民居门前都种植了各种鲜花和绿植,这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使这座古城充满了生机,走在路上觉得颇有几分像四川的阆中古城。在这种环境中散步真的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无意中走到了一个农贸市场,这里就很热闹了,都是当地居民在购买农副产品,这是我感兴趣的地方。但在这里让我驻足的是水果摊位,几乎80%的水果我都不认识,虽然想尝尝但真的不敢买,怕味道怪异受不了。在早点摊上吃了一种叫“稀豆粉”的东西,它是用豌豆粉做的糊糊,用它拌上佐料和油条一起吃,挺好吃的,据说只有大理才有。</p> <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餐去大理的文庙和武庙看看,大理文庙的规模超乎我的想象,没想到在这云南偏远之地儒家思想也有如此大的影响,我并不觉得自豪反而觉得是种悲哀,历代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实在太可怕了。武庙正在维修没能进去,我从来没去过武庙我想里边大概供奉的是关公吧,我想关公是个义气之人,但不知他有多强势武功。</p> <p class="ql-block"> 当我再回到古城中心五华楼时游客已是熙熙攘攘,店家也已开门迎客,喧闹声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 恰好女婿和他的朋友们也在大理,中午请我去了一家正宗的白族餐馆,吃了一顿白族的特色餐。一桌子菜肴我统统不知道名字和食材用料,只知道有一道菜叫“生皮”,即生的猪肉皮。这是白族人在杀猪之后为了去掉猪毛,将猪皮一面放在火上烧烤,去掉猪毛后刮去表面的黑灰,片下猪皮蘸佐料啖之即为民族佳肴,我没吃出什么特殊的味道。叫生皮但已被烧烤得快要熟了,这道菜只有在云南大理的白族餐馆才能吃到。这里蘑菇的品种极多,而且全部是野生采摘的,没有人工种植的蘑菇,味道非常鲜美,将其称为“山珍”名副其实。只是一般人不敢随便自己烧制,因为很多蘑菇是有毒的,和烧制河豚鱼一样要有手艺和经验。</p> <p class="ql-block"> 下午女婿陪我去了苍山上的万佛寺,一条专用的道路回旋在茂密的原始树林中,万佛寺的环境异常幽静,寺院的山门和殿堂都很宏伟气派。在这座寺院里我看到了两种奇特的植物,一种是多肉植物,虽然在北京也可以看见几株种在小花盆里的多肉植物,没想到这里长着成片的这种植物,种类多到数不过来,而且都长得特别茁壮肥大。另一种是一棵非常罕见的龙女树,高大的枝头上开着洁白的花朵,那花型就是一朵倒开的荷花,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 在万佛寺后边有一座“灵骨塔”可以存放亡者的骨灰,孩子们在这里也给我们买了两个位置,顺路过去看看,我太满意了。一则我身后这个躯壳的渣渣有了归宿之地,二则这里的环境太好了,近可看苍山涛涛林海,远可观洱海波起涛落;可听雨打树叶虫鸣鸟语,可闻寺院晨钟暮鼓僧人咏经。感谢孩子们的一片孝心。</p> <p class="ql-block"> 离开苍山我去了洱海边的喜洲古镇,据介绍那里有许多古老的白族民居,我很想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跑了二十多公里路让我赶到失望和遗憾,古镇已经成了旅游景点,和大理古城一样街巷民居都成了商店,我几乎走过了镇里的各条街巷,能进去看一看的寥寥无几,有一些看上去挺有特点,维护得也不错的宅子却挂着“私宅免进”的牌子。当然也看到了几处新建的很现代感的白族民居,那是非常漂亮讲究的。当我离开喜洲古镇返回酒店时天已黑了,这一天对我来说真的挺累。</p> <p class="ql-block"> 又一天的清晨早饭后去洱海边,沿着湖边步道扶杖漫步,游人很少安静而惬意,遗憾的是天上云层太厚了点,看着无际湖水的涟漪多了一丝凉意。偶尔阳光照射云层边际时的闪光与湖水相映别有一番美的景象。本想多走一会儿,这是城市生活中难得的享受,突然风起随之雨点而至,慌忙撑伞返回,颇有落荒而逃之态。雨越下越大,回到酒店衣服已湿。</p> <p class="ql-block"> 雨一直下的很大,中午第一次叫了个外卖。但下午一阵风吹过云开日出了,老天佑我让我去了在大理最后一个想去的地方:崇圣寺三塔。上次来和老伴曾去过那里,但时间紧没能仔细看看这次刚好补上一课。三塔的环境和上次比起来变化很大,整齐漂亮多了,特别是雨后三座高塔衬托着云雾飘渺的苍山更显得蔚为壮观。不过也因雨后路面和台阶积水挺多,本老汉没敢上山,但这美景已让我流连忘返,足矣。</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上午从大理乘火车中午到达保山,这是滇西火车的最西端。因为没听说保山有什么旅游景点,只想在这里看看市容第二天换乘长途汽车前往瑞丽了,在购买汽车票时了解到在保山西庄村有一座全国唯一供奉猪八戒的寺庙值得一看。于是找了一辆车去了十几公里外山沟沟里的西庄村。</p> <p class="ql-block"> 在西庄村了解到这座八戒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比吴承恩的西游记还早了200余年,也就是说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原型出自保山这里。现在西庄村的原名就叫“高老庄”,猪八戒本姓王,五大三粗相貌丑陋,人称“猪八戒”,但忠厚老实干活勤恳,娶高家之女高翠兰为妻,入赘高家。一日有一游僧过此将其带走,从此渺无音讯,后坊间传闻猪八戒得道成佛了,于是人们为其建庙供奉以祈风调雨顺。吴承恩的西游记面世后人们觉得猪八戒已到佛祖西天,且此时高姓人家也已搬走,便改村名为西庄。因为此地最早的拓荒者是江苏淮安地区高姓和戴姓两个家族的移民,而后陆续有江苏移民来此讨生活,后来有移民回故里探亲,也就把猪八戒的传说带回了淮安,猪八戒就成为了几百年后吴承恩西游记中的人物,为此我这趟保山就没有白来。现在的八戒寺是西庄村老年协会,是村里老年人聚会聊天和吃饭的地方,真是神与人共处之地。</p> <p class="ql-block"> 在离西庄不远的一个山坳里还有一座卧佛寺,寺院殿堂不多但面积不小。这是一座比丘尼的寺院,我也只看到了一个老年的尼姑在晒太阳。那座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的大雄宝殿实际是建在一个山洞里的,佛像后边的山洞里则是罗汉堂。据说这个山洞非常深远,要穿过好几个山头才有出口。手机的照明在洞里太有限了,因此我没敢深走。据说寺院内放生池里的鱼会嗑瓜子,能吃仁吐皮,可惜我没有瓜子来试试。还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座小小寺院的匾额竟是赵朴初题写的。真是小城故事多。</p> <p class="ql-block"> 一早从保山乘长途汽车出发前往瑞丽市,没想到现在的长途汽车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巴了,而是一辆九座的小轿车,因为乘坐长途汽车的人太少了,大部分当地人出行都自驾了。</p><p class="ql-block"> 瑞丽一直是我想望的地方,在我的想象中它不仅是孔雀的故乡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上次和老伴来滇西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去成,这次来滇西就是想看一看了却一桩心愿。安排好酒店马上赶往这里最出名的景点“一寨两国”,没想到瑞丽的交通如此不方便,费了一番周折总算来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所谓一寨两国是指在1950年中缅两国画划界谈判时国境线从这个村寨中穿过,形成了这种一寨分两国的格局。据说寨中的这条边界线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边界线,它全部是用缅甸玉的圆片镶嵌的,就连界沟上的小桥地面上都镶满了玉石。但今天两国的实际边界已向缅方推过去了十多米,而且建起了高高的栅栏界墙。</p> <p class="ql-block"> 村寨还是村寨的模样,只是这里的游客极少很是清静,寨中一些东南亚风情的建筑我也搞不清楚是什么意义或用途,也找不到人询问,我就到处走走看看倒也悠闲。最令我不解的是过去所说的两国边民热闹的边贸场面看不见了,连接两国公路的关口关闭着,由于刚到没有多想,只觉得是赶的时间不当罢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一寨两国景点又是一通周折来到了瑞丽市区中缅最大的“姐告口岸”,这里也没有那种想象中的车水马龙景象,也很冷清,我可以站在马路中间照相。口岸边上的免税店建筑物很气派,但店内几乎无人,说门可罗雀绝不为过。我并不是要买什么东西,只是想看一看几十年来一直唱颂的中缅胞波情谊,看一看两国民间的友好往来,但眼前的景象让我很错愕。</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发现在瑞丽基本上没有公交车在运行,虽然手机导航上有公交线路但实际上极难见到一辆车。所以只好学当地人拼打出租车,好在是个县级市都没多远,出租车费基本上就5块、10块两档。在与司机聊天中得知自疫情爆发开始中缅两国的口岸就基本关闭了,使瑞丽市的经济受到很大影响,瑞丽赖以生存的宝石加工、红木家具所剩无几,游客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地方财政非常吃紧,以无力支撑公共交通,所以绝大部分公交车都停驶了,近来由于缅甸方面内战打到了中缅边境,为了防止缅方大批难民要拥入中国,更是加强了边境的管控。为了恢复经济瑞丽从东南沿海地区引进了不少服装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用工基本都是缅甸人,月薪最高一千元左右,使这些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下降,我想这大概也是东部很多企业用工减少的原因之一吧。这些缅工是被严格管理的,不能随便外出,所以在街面上很少见到他们。想想也挺可笑,我不知不觉来到了紧张的战场边上。</p> <p class="ql-block"> 不管怎样我没有停止我的游览历程,去了瑞丽的总佛寺,寺院的规模很大,还有一所佛教学校,都是一些男孩子,据说他们在这里学佛经和傣文。这里的佛教是小乘佛教了,从寺院的建筑风格上看就与大乘佛教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完全不同了,倒是与东南亚国家的寺院一样了。这座总佛寺建在一个小山包上,不仅殿堂宏大而且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去了傣王宫,建在一个山坳里的镇子旁。维护的不好,门口小广场上建起了餐馆,镇子里的大妈在跳她们的广场舞。大概现在很少有人来,道路上的落叶无人打扫,建筑物和路面已有破损,只有宫殿的塔顶在落日余晖中彰显出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瑞丽江在这里的一段是中缅两国的界河,由于边界形势紧张,在瑞丽江边架设了高高的铁丝网,看上去挺渗人。隔江可以看见缅方无人的荒野和农田,在中方一侧沿江是一条漂亮的林荫大道,不过也很少有车辆和行人来往,在江边有一个瑞丽江广场,那里是孩子们嬉戏的场所也是卖各种吃食的地方,但现在闭门谢客了,显得空空荡荡。路边是一大片豪华的别墅区,可以看出生活在这里的人还都一切正常。离江边不远是瑞丽最大的边贸市场,不过也关门歇业了。我满怀好奇和希望的瑞丽让我看到的是萧条和紧张。</p> <p class="ql-block"> 在瑞丽这两天吃饭成了问题,由于游客减少,经济不景气,街上的餐馆也不多,关键味道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又酸又辣,这两项我都接受不了。好在找到了一家缅餐馆,但我又不知都是什么每次吃饭瞎点一气,居然把冷饮当汤了,好在多是甜口。</p> <p class="ql-block"> 离开瑞丽乘长途汽车去了德宏州首府芒市,这次长途汽车竟是一辆七座小轿车,司机看我老头子就一个人好心的直接把我送到了预定的宾馆。稍事休息立刻去了芒市最有名的大金塔,这里离边境远了,游客很多,也有旅游团了。建在小山顶上的大金塔确实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完全和东南亚寺院的建筑同样的风格,特别是那五头蛇的造型马上使我想起来在柬埔寨所见九头蛇的石雕。几天的旅程的确有些累了,走上这些台阶已是气喘吁吁。大金塔可以进去,殿堂正中是四尊巨大的佛像,他们慈眉善目分别面向四方。殿堂四周摆放着众多佛像雕刻,像是一个展览。围绕大金塔各种辅助建筑和雕像也很多,使我对小乘佛教的艺术造像有了更多的认识。站在这山顶上还可以一览芒市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大银塔离大金塔不远,徒步就过去了。要我看这大银塔比大金塔更漂亮,显得更圣洁。好像占地面积也比大金塔要大,只是银塔是不能进去的,只能外观。看到很多摄影者拍的照片真漂亮,他们的视角、光影选择我现场模仿都学不会,真得加强审美学习了,但愿以后能有进步。</p> <p class="ql-block"> 听说芒市有一个“傣族古镇”,于是我辗转找到了那里,但真让我大失所望,原来这是一处“古”到还没有全部完工的“古镇”。不过是一个仿古建筑的商圈罢了,不过里边修的确实也挺漂亮,只不过游人寥寥,听说晚上灯红酒绿还是挺热闹的,那是年轻人的世界,我不会再来了。</p> <p class="ql-block"> 老天爷小雨、阵雨的下个不停,我还是冒雨去了一趟芒市真正的古寺“菩提寺”,这座寺院的建成时间我不知道,但知道寺院最早的匾额是清朝雍正皇帝题写的,但遗憾的是这块匾额在那场“大革命”中被毁掉了,而庆幸的是这座寺院却保留了下来,这大概与傣族几乎全民信教有关吧。这座寺院的殿堂与我见过的所有寺院(无论汉传还是藏传佛教寺院)都不一样,它的建筑结构倒非常像傣家老式竹楼或木楼,地面一层是空的可以存放各种器物,上到二层就必须脱鞋进入殿堂,这也和傣家人的生活习惯一样。殿堂很宽大,它层层叠叠的屋顶和采光让我无论如何也看不明白它的结构,真是绝了。大殿内供奉了三座佛像,是用三种不同材质做成的,非常有特色。外边下雨我就在里边转了很久。</p> <p class="ql-block"> 离开菩提寺冒雨徒步着到了芒市有名的“树包塔”,这座古塔和这棵古树都应该有历史了,因为作为一个景观在清朝就对它进行过修缮,近年也曾进行过修葺,这棵老树仍然生机盎然枝繁叶茂。这景象使我想起了柬埔寨的吴哥窟,一旦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灭绝,要不了多久大自然就会消灭一切人类存在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在芒市的最后一项活动就是去了“德宏州博物馆”,对我国西南边陲的这一片土地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过老了,记不住了,只能靠拍的照片来回忆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从芒市德宏机场乘飞机到昆明转机回北京,结束了十天的滇西补课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