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给那位我支持的写观察日记的朋友写回复时,非常有触动,当她说,我想等现在这个剧本结束了,我就好好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做到的部分!</p><p class="ql-block">我想,她之所以这样说,应该是认为自己最近经历的这些不如意在她看来是拿到了一个不太好的人生剧本,很苦,很难,能看得出来,她很想快速的结束这一段,好重新开始,就像我们70后小时候,每逢过年前,都想快速的脱下旧衣服换上新衣服,把破旧的,脏乱的都扔在上一年里,新的一年重头开始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就有感而发,给她多写了一些道理,因为根据她的这个当下,我对她的评估是,她此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我们的关系也已经建立的很好,所以,她能听得进去道理,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对求助者也好,来访者也好,诊断评估是第一要素,无论咨询技术再高超,如果评估失误,也会南辕北辙,和任何人相处,其实都需要一个基本的评估,才能做到我们说的有效沟通。</p><p class="ql-block">说到诊断评估,这里就可以穿插进来一些概念了,也就是郭念锋教授的三原则: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有了三原则还有李心天教授的四标准: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正是有了这个三原则四标准,我们在面对一个咨客时,才有了抓手和框架!</p><p class="ql-block">但是作为对心理学专业涉足不是太专业的,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去评估我们面对的什么人,应该怎样应对 说到这里,我们要首先区分四种心理状态:1.心理健康的状态,他们的表达方式是用言语,面对心理健康状态下的人,我们可以讲道理,2.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们的表达方式是用情绪表达,指责,抱怨,攻击等等,这时我们可以用心理去共情到她,让她能感受到你对她这个人的关爱与在乎。3.心理不正常的人,他们表达方式往往用行动,就像一个无法正常表达自己感受的两三岁的孩子,摔摔打打是轻的,甚至可能用到拳脚,那这时候我们要顺着她去说,替他表达出来她的需要。4.心理死亡的人,这个死亡是说心理的死亡,听不见也看不到,人在心不在,心死了,我们做什么也就是多余的,那我们能做的就是闭上嘴巴不说是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说完了心理的四种状态,我心理学的眼睛也可以摘下来了,随心所欲的表达一下我的鸡汤给朋友灌一灌,毕竟当一个人处在身心脆弱期时,适当的来点鸡汤还是挺有营养的!但忌多!</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的回复,不涉及保密内容,所以可以摘抄过来:</p><p class="ql-block">做任何事不是等完美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有机会完美,不是等本次剧本结束,我们再去看到孩子做到的,而是我们先去看到孩子做到的,这个剧本才有机会杀青!</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拿到的剧本总是不满意时,我们往往期待着赶紧结束去换个新的,重新开始,如果把自己的人生好坏归结于拿到的剧本是否如意,那我们就无法让自己真正的活出来,真正的好导演是能把一个不好的剧本导出精彩,而不是躺在好剧本里迷失,就像你说的,幸福是比较的结果,剧本也是比较的结果,我们拿到的剧本好与坏只是在当下这个心境下的比较,和真实无关!往往在一个不太好的剧本里,导演和演员可能发挥的空间更宽广,因为他们不依赖剧本,也就没有约束,更能创造,最后的精彩往往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就创造出来了,这和我们的人生一样一样!恭喜我们自己,有机会去重新创造我们自己的精彩!</p><p class="ql-block">榜样的力量就是在一个群体中被激发出来,我是被我身边的老师和同修激发,所以才想模仿,我们的孩子一样,只要我们做父母的去找到自己的模仿对象,不断去深耕自己,自然我们也就成为了孩子模仿的对象,人都会被光吸引,就像我们愿意去追光一样,孩子也如此,但是,所有的种子在进入光明之前,都是在黑暗中种下,等待发芽,经历磨难和不堪,就像我们目前面临的所有不如意都是一颗黑暗中的种子,现在的蓄积都是为了破土而出走进光明世界的必经之路,所以,勇敢的活在这个当下吧,你已经很棒了,你是一颗非常有生命力,也很饱满的种子,我看好你哦!</p><p class="ql-block">哈哈,今天真的是感觉借鸡生了个蛋,不用专门为了完成今天的千字文而加重我的川字纹了!</p><p class="ql-block"> 周晓军2025年1月13日于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