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光阴飞驶,悠忽之际2024年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美篇里受人尊敬的平顶山美友老陶树(陶校长、陶敎员、陶老师),在腊八节之际对2024年作了精彩回顾:《与万事可物言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一张一张撕,厚厚的一本日历被撕完了,一年过去了!一年一年过,人生的历书没剩多厚了,马上七十岁了。日历可以换新的,一年一本新日历;而人生的历书,只有一本,想厚实就把剩下的年历变成日历,一天一天过。岁末年初找几个人围着红泥小炉,撸串涮青菜,能酒的酒,能茶的茶,想想能喝到一个壶的不少、能尿到一个尿的不多,栾兄在锦州,铁丁在北京,老张在上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约平顶山,喝酒叙桑麻,北京的铁丁老师不喝酒,三人虽从未和陶敎员谋面,但彼此在美篇的空间里,隔空和陶教员喝过无数次宝丰的美酒,友人兴会更无前,三人中栾大哥和我同年,因出生比我早二个月,应该是大哥,陶老师生于五七年属猴居中,铁丁老师最年轻,三人中栾大哥有三高,一,年龄稍高;二,是行政级别高;三,是有50多年的酒龄,在文学創作兼书法彖刻起步最早,吉林绵州日報当年曾连载作家栾力《落草集》作品,栾大哥名字当年锦州那也是家喻户晓; 学问老陶树(陶敎员)最高,河南大学文学院高材生,专攻中国秦汉和近代史,同样精通书法、彖刻、古诗词、古文研究,毕业后任学校领导,带领学校进行敎学改革,敎案改革,是当年平顶山教育界阵地一面旗帜,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还炼就了一身江湖及时雨大侠豪爽硬功夫;铁丁老师是北京白衣战线上优秀的白衣战士,也是美篇上著名栏目主持人,可惜一生与酒无缘;遗憾的是自己,曾是芜湖一国企下岗职工,九九年怀揣40年工龄换来的下岗安置费12000元,为了生活自谋生路,商海拼博十多年,一身疮伤,60岁终于爬上岸,在上海有了一个家。四个互不相识,生活轨迹完全不同的陌生人,终于有一天在美篇这个天地里相识相知,最大的粘合剂是对文学的热爱,再就是有三人同是奔驶在50大道上的老司机,都喜欢在50大道上谈酒、品酒、属平民阶层品牌白酒爱好者,懂酒者,收藏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激情燃烧的岁月(摘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栾力大哥喝酒起萌于当年在吉林森工当伐木工的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冬天在森林里伐木,傍晚收工回来,去伙房帐篷打回一脸盆炖白菜,抱一摞硬煎饼,酒都是予先准备好的,开造前兄弟们围坐在铺板上,一只大海碗将一瓶白酒倒满,炉火烧的通红,铺板底下化的雪水悄悄地流着,白天在森林里伐木湿透的棉袄、棉裤、绑腿,挂在火炉二边铁丝上烘烤着,此时每一个人的身体里怎么能没有酒,(把头)班长端起满满的一碗酒,由他起头大喝一口,然后从左到右,依次循环,轮流大口喝酒,大碗吃炖白菜,拿着硬煎饼可劲的造,一碗酒喝干,再将第二瓶白酒倒入大碗,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一脸盆纯白菜底朝天,地上堆滿了空酒瓶,战斗方告结束,在半醉半醒下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栾大哥自称:我的酒量是炼出来的就像在深山老林跟高人学过拳脚,50多年了,什么样的白酒都喝过,就是毒酒没有喝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宝丰美酒:“宝丰和宝丰酒带给我这个宝丰人的有甘醇,也有苦涩,从我在13岁时第一次醉在喝宝丰酒头开始,一直到上世纪末,我一直喝宝丰酒。</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表哥李秃子带我进入宝丰酒制造车间,工人将发酵池子里发酵好的粮食推到大蒸锅前,然后一铁锨一铁锨装进锅里,车间里热气腾腾,没有一个人是穿戴整齐的,一个小裤衩遮羞,光着上身,穿着一个深捅胶鞋,锅装满了,一个大铁盖子盖上,炉火熊熊燃烧起来,露气的地方用布条子塞上,气压表上气压缓慢上升。</p><p class="ql-block"> 酒锅的一边,有个水管开关,开关关着,你就等着吧,当蒸汽变成直线上升的时候,那个水管就开始滴出酒来,流出来的酒,流在水管下的酒桶里,冒着白烟。升腾着酒香,没闻过那味道的,不算是真正意义上品味酒香。</p><p class="ql-block"> 当大锅下的水管开始滴酒时,表哥拿起酒提子,就在水管下一滴一滴接滿,掂出来,那提子上面的酒鼓的像个圆圆的镜面,闪着亮光,冒着热气,这就是“酒头”,度数大约在70度到75度之间,轻轻的凑到嘴边,小小的吸溜一口,瞬间,一股火流冲过胸腔,上下立刻通透。</p><p class="ql-block"> 没有喝过那“酒头”的,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会喝酒。</p><p class="ql-block"> 酒是龟孙,谁喝谁晕!</p><p class="ql-block"> 我喝了半提子,表哥李秃子把我背回了他的宿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一九六九年的中秋节,注定应该是我生命史册最难忘的一页,那一年我17岁,从合肥中学下放到江南山区农村挿队,落户农村一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下午二点,我们大队知青10多人,受邀参加回乡知青新郎何安庆今晚婚礼,新娘是一河之隔河溪大队上海女知青冯华英,新郎爸爸是县木材採购站驻站站长,新郎何安庆是今年刚刚从县中返乡,在公社放映电影,听何安庆妈妈说,俩人婚礼原准备在春节举办,可是新娘冯华英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时间来不及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新娘冯华英在三位上海女知青陪伴下,出现在何安庆家里,新娘冯华英是河溪大队最漂亮的上海女知青,刚下放农村一年不到就要作新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在何安庆家大院子里张灯结彩,贴喜字,挂红灯,偌大的院子里里外外摆了十桌酒度,新郎爸爸何站长从县城买了十几条黄壳渡江香烟,交给我们男知青,代发喜烟、喜糖,又从县供销社拉来两缸当地产的米酒足足有40多斤,为今晚婚礼祝兴。</p><p class="ql-block"> 热闹的婚礼二个小时就结束了,当晚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一轮滿月高高悬挂在天空,太富有诗意和浪漫情怀了,当大院里就剩下我们二个大队的知青时,大家相拥在新郎新娘身边,大家想到了各自家乡,和遠在家乡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今晚由于帮助应酬,二大缸米酒已经见底,每位知青不知道米酒历害,都喝的迷迷糊糊,此时没有人提出回去,对着明月,我们有太多的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歌要唱,一曲滿怀愁绪的《草原之夜》唱起:美丽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遠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充满民族伤感的歌,点燃了大家的乡愁,歌声穿透了山村的宁静,狗也不叫了,记得当晚唱的最多的是十五的月亮、三套车、红河谷、喀啾沙、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当最伤感的知青之歌唱起: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我可爱的家乡,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的时代已载入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此时大家都站了起来,对着十五的月亮,对着寂静的山村,含着眼泪,一遍一遍地唱着,此时此地我们身体内荷尔蒙在发酵,在血液中急速奔腾,我们集体进入虚无缥缈的梦幻世界,那一亱新郎新娘陪着我们一起昏睡在何安庆家结婚的大院里,一夜无眠。</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中秋节,是我人生第一次喝米酒,从此知道了,喝酒须谨慎,米酒有风险;第一次醉倒在米酒陷坑里,米酒也开啟了生命途中酒的啟蒙。</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学校毕业后在一千人企业担任分管销售副总,彼时工作所需白天喝晚上喝,天天忙于应酬,酒桌上一口喝半斤只是起步价,单位三位领导分获雅号:一把手沈不醉;二把手龙不倒;三把手张不怕!感谢国企改革,人员分流,自谋生路,才让我跳出酒海苦海,重新回归正常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章写于腊八之际,不想蛇年开门不利,先是泳池水太泠导至身体受凉,大意失荆州,不吃药不看医生,逐渐发展到浑身上下发冷,继而连续发热,咳嗽,无奈去医院挂水,打针,吃药,静养,中间不慎又将热水壶碰倒,造成肌肤局部烫伤,反反复复折腾,各种各样药摆滿床头,一度怀疑自己大限将近,可家中还藏着那么多品牌白酒,还等待着带到平顶山和栾大哥,陶老师相聚,不醉不休,不醉不归,功德尚未圆满,天爷千万开眼照顾,万幸万幸,老天爷昨天终于开眼,身上病痛跑的无影无踪,哈哈哈哈,老张又躲过一劫,又满血复活了,趁热打铁将断断续续几天未能写完的文章写完,算是对2024年的栾大哥、铁丁老师、陶老师一个交待了,不写是立场问题,写的不好是能力问题,在新的一年祝福遠方的朋友们吉祥、幸福、安康,祝福朋友们家庭皆美满,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莲花公寓 2025年一月十三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