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 人之患 在于不读史 <p class="ql-block">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清雍正十三年至清乾隆十八年(1735—1753年)、清乾隆三十七年至清嘉庆十年(1772—1805年)大学士纪晓岚在此居住62年,2001年11月30日作为纪晓岚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纪昀(纪晓岚)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历任侍读学士、学政、知府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罹法,纪昀为其通风报信而获罪,谪戍乌鲁木齐三年,后遇赦返京。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纪昀受命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始终其事,十有余年”,是其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后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纪昀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通儒”、“怪杰”、“真正的才子”、风流才子、一代文宗,号称是“无书不读”、“博雅淹通”的学者。 有《纪文达公遗集》三十二卷,另有诸多学术著作。纪昀在主持纂修《四库全书》系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时人及后世学者对纪昀(纪晓岚)以上成就多给予较高评价。 关于纪昀的成就,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名过其实,这主要是针对《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局限性而言 ——既受制于当时的文化高压政策,纪昀这两部著作难免遭到“阉割”,从而也限制了其个人的学术成就。 </p> <p class="ql-block">纪晓岗故居在纪晓岚之前,曾是岳飞的21代孙,雍正时期的权臣、兵部尚书、 陕甘总督岳钟琪的宅子。</p> 《四库全书》诞生地 <p class="ql-block">纪晓岚在此度过了六十余载,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并撰写了《阅微草堂笔记》。</p> <p class="ql-block">阅微草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纪昀)的命名。纪晓岚在晚年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阅微草堂”,并亲笔书写了匾额。这个名字的来源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对命运的彻悟,他认为“阅尽世间冷暖百态,方知人生的微小如尘埃”;二是表达了他阅尽天下藏书,细微之处也不漏过的志向。</p> 名家书法欣赏 纪氏文宗 <p class="ql-block">纪晓岚之所以被称为“纪氏文宗”,不仅因为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更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他的《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同时,他还留下了许多文章警句和器物铭文,汇集成了“纪氏家训”,借以教导后人乐守清贫、书香传家。</p> 海棠·紫藤 <p class="ql-block">紫藤树下有一铜制纪晓岚雕像,标志性的拿着长烟袋,仿佛在向过往的游人讲述这里的前世今生。院内还有一块造型奇特的山石,是当年乾隆赐给纪晓岚的,用来镇宅。此外,院内还有一棵海棠树,是纪晓岚亲手种植的,距今已有310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p> <p class="ql-block">晓岚紫藤碑记记录了纪晓岚与紫藤树的故事。这棵紫藤是纪晓岚在清乾隆年间亲手种植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碑记中提到:“此株紫藤,系清乾隆年翰林院侍读大学士礼部尚书纪昀(字晓兰)亲植,至今已越二百余载。虽植藤人早已驾鹤,紫藤萝岁过垂暮,然老根赖有新枝发,古藤盎然生机在……”这段文字不仅描述了紫藤的历史,还表达了纪晓岚对这棵树的深厚感情。</p> <p class="ql-block">这棵海棠树,是纪晓岚当年手植,据说记录纪晓岚与婢女文鸾的一段美丽凄婉的恋情。话说纪晓岚少年时曾与其四叔家聪明美丽的婢女文鸾相恋,并在海棠树树下订下终身,文鸾要纪晓岚先博取功名再回来娶她。谁知,这位后来的才子,成功获得了乡试第一名,却在第二年考举人的时候落榜。几年之后,发愤图强的纪晓岚成功以第一名夺魁。不过,这时的纪晓岚已经有了自己的夫人。纪晓岚心里仍然放不下年少时与自己约定的婢女,随即就准备回到老家准备迎娶这个丫鬟。</p> <p class="ql-block">但丫鬟的父亲狮子大开口,要很多的钱财。纪晓岚叔父一气之下,让这个丫鬟回到河南沧州的老家。丫鬟回到家以后,长时间思恋纪晓岚,最终病倒家中,抑郁而亡。可想而知,纪晓岚得知丫鬟在家中去世后的消息后,悲痛欲绝。</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中,纪晓岚栽下了两棵海棠树。奇怪的是,那棵代表纪晓岚心中挚爱的丫鬟的海棠,最终也莫名枯死。多年后,纪晓岚四十八岁的某天,忽南柯一梦,梦见与文鸾一起在海棠树下卿卿我我,醒来,他独自来到海棠树下,感慨万端,写下一首《题秋海棠》的诗:“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花一怅然!”</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看书,婢女文鸾在一旁弹琴的塑像,就是这个故事的再现。</p> 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站 <p class="ql-block">纪晓岚故居在1928年至1931年被称为“刘公馆”,其主人就是集秀才、士绅、共产党人三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刘少白。</p> <p class="ql-block">1928年,刘少白出任河北省建设厅秘书主任,迁居北平珠市口西大街的纪晓岚故居,时称“刘公馆”。刘少白一家住进后,昔日清冷的后院便热闹起来。</p> <p class="ql-block">他利用自己的名望和社会地位,竭尽所能地支持革命,“刘公馆”也成为中共地下活动的秘密联络点,除了接待中共顺直省委(即河北省委)和北平市委地下党员负责人外,还负责中转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给顺直省委的经费、信件。</p> <p class="ql-block">往来于此的人员多是中共地下党人,其中有河北省委书记殷鉴,刘少白长女、省委秘书长刘亚雄,省委组织部长陈原道等人。</p> 京韵园——京剧发祥地 <p class="ql-block">京韵园,这个位于北京西城区大栅栏的西南角,珠市口西大街路北的小广场,原来属于纪晓岚故居的西跨院。</p> <p class="ql-block">梅兰芳先生在1931年在纪晓岚故居内成立了北京国剧学会,后又成为“富连成”京剧科班社址,使纪晓岚故居也有了京剧氛围。</p> <p class="ql-block">自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住址都设在大栅栏附近,使这一地区成为了京剧的发祥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