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一早的江南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标题是:《关于“祠堂保护” 以“返璞归真”守护文化根脉》报刊内容如下:惠山古镇保存着全国罕见的中国祠堂文化群落遗产。多年来,它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纷至沓来,无锡市民更将其视为精神文化家园。然而,市人大代表陆炳兴在调研时发现,部分祠堂在“改造出新”中将原有的介绍标牌去掉了,使祠堂建筑遗失了历史的痕迹;有些宗祠在文化布展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可个别的却因过度商业化,影响了古镇古朴典雅的形象。 “惠山祠堂群承载的不仅有谱牒文化、祖制家训,更是精忠报国、勤政廉洁、尚德仁孝等传统文化精髓的生动体现。”陆炳兴呼吁广纳文化专家的专业之智、管理部门的统筹之策、原住户的质朴心声及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的深度洞察,让祠堂群重拾原有的文化属性。 陆炳兴建议,当务之急是统一惠山祠堂群的管理权属,在合理开发利用的进程中,避免过度改拆和商业化,让惠山古镇的祠堂文化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报纸上刊登的这篇内容其实是这次无锡人大会议上关于惠山古镇祠堂保护的提案,支持市人大代表陆炳兴,这个提案应该要引起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的重视!</p><p class="ql-block">★关于惠山古镇祠堂群的看法与建议:惠山古镇祠堂群拥有 118 座祠堂,在本人看来,这些祠堂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也是当初惠山古镇祠堂群申请 “世界非遗文化” 的独特之处,少了任何一座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 “祠堂群”。祠堂,按其本质应是祭祀先祖的场所。在古镇祠堂群的商业开发过程中,无论是古镇祠堂群管理处、文旅局的领导,还是开发商的领导,都应更加注重祠堂文化传承方向的打造,保留原本的历史痕迹,这将使祠堂群更具特色。每座祠堂都应以文化为核心进行打造,可让各个姓氏自行整理整顿自家祠堂,让每个姓氏的先祖牌位能在祠堂群里的自家祠堂中拥有安身之所。</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源,都拥有一部家族的文化史。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为了能完整地保存祠堂群,合理地进行祠堂打造,在此分享惠山古镇宝善桥旁边的“徐氏宗祠”往期的相关视频。同时,建议市人大代表陆炳兴能带领相关领导一同前往视频中的徐氏宗祠进行参观,共同探讨祠堂群的保护与发展。</p><p class="ql-block">宝善桥旁边的这座“徐氏宗祠”,为惠山古镇所有开放祠堂中唯一的宗祠型祠堂,徐氏宗亲先后投资二百多万元,按照原有形制程式进行文化布展,作为古镇传统文化礼仪展示场所,其先后四次举行的“成年礼”经央视等媒体播放后,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图是祠堂内容的功德碑:上面记载着有美国、澳大利亚、北京等地以及无锡本地徐氏宗亲的1000元以上的捐款明细,数额达200多万。(因功德碑面积有限,1000元以下的捐款另记载于捐款功德榜)</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徐氏宗祠”以往的一些报道内容,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都有宣传发布。</p><p class="ql-block">▼▼▼祠堂的意义——无锡惠山古镇“古十笏”徐氏宗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