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幼儿阅读(15):提升小孩的思维能力

阿福

<p class="ql-block">到了阅读训练阶段,识字不再是小孩的首要任务。这里突然出现一个重大转变,新课文的每一句话,都要小孩自己读,即头一遍就让小孩读;这不论是美国小学课本或读本,还是鹅妈妈童谣,还是文言文的新国文及其繁体字线装书,一律如此。</p><p class="ql-block">起初一个阶段小孩最吃力,步履艰难,一句话中的每个字都认识,就是读得磕磕巴巴,因为他分不清哪个字跟哪个字合起来是一个固定词语,按他自己的想法组合,往往无法理解这句话。后来,课文越读越多,这道坎子就会给他跨过去。而消除了阅读障碍后,理解课文就从次要地位上升至首要位置。</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理解的意义,不单单是看懂一篇篇课文,而且是逐渐提升小孩的思维能力。也就是,阅读训练最初的目的是提高小孩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达到这个目的后,磨砺小孩的思维就成了头等大事。读到牛群“在吃长出来的新草”时小孩问,为什么不是新鲜(的)草?这时候,你要给她区分新草和新鲜草的不同,前者是刚长出来的,后者是刚割下来的。小孩问,为什么说“内德可不是好孩子”,你说课文后面很快就回答了你的这个问题,因为“内德想用石头砸死一只鹌鹑”,因为“一个好孩子绝不会想把鸟儿弄死”。这是文章的前后呼应,圆融自洽。写文章的人,往往会在前面让你迷惑,心里产生疑问,要你读下去,你不用问谁,读到后面自己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思维是什么?是思想,是思考,是运用概念来判断或推理。简单点讲,就是动动脑筋。阅读时,我家小女孩会动起她的小脑筋来:是不是国王给小男孩东西叫赐,小男孩给国王东西叫献?是不是国王看到这个小男孩叫接见,小男孩去看国王叫觐见?阅读的目的是吸收并消化知识,若只是得意于单纯的记忆,什么什么背得出来,这没多大意思。惟有思考、表达甚至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向,使自己得到更好的更有意义的生活,这才不负幼儿早期教育的识字和阅读。</p><p class="ql-block">眼下,我们正悄悄进入一个无可回避的新时代,它是所谓人工智能即AI开创的一个全新的人类发展阶段,机器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正以汹涌势头朝设计并制造它的人类压过来。有人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沦落到第二聪明的位置上,甚至被机器毁灭。如果,你现在只得意于小孩的记忆以及因了这种记忆而记住的一些知识,就未免有点鼠目寸光。因为,人在记忆方面跟机器比,将越比越差。人的厉害在哪里呢?是在思维上的细致深入以及个人经验上的独一无二,人的灵感、直觉和想象力,是机器望尘莫及的。每个人在终其一生的学习、理解、表达以及在寻求方法和达到目的中的独立特行,使他成为了他自己。这是机器没法比的。</p><p class="ql-block">机器是可以画画,看上去比你画得好,但它的作品往往流于一般,仅时髦而已。机器是可以写作,似乎也比你写得好,但它的文字不用看就知道它会怎样往下写。有一天,人可能不会成为机器的主人,但还是能够成为他自己。因为,人惟一不同于动物的是他有思维能力,惟一不同于机器的是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于小孩的认字和阅读,最终的落脚点,只在提高他的思维能力,维护他的直觉,激发他的想象力,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日读课文时,我家小女孩问,为什么这里是凯不是凯特?该死,老家伙打字时漏打一个特字。马上承认自己出了错,马上拿红笔给这篇课文加上去。发现自己出错时,你不能为保有你在小孩面前的尊严,找借口掩饰的自己错误,或稀里糊涂滑过去。你要让小孩从小就具备对待犯错的正确态度,小孩发现你错了,这正是你让他获得这种态度的一个好机会。错了就改,没啥了不起。</p><p class="ql-block">你和小孩一起读课文时,或共同商量一件事情时,多数是坐在地垫上或蹲在地上说,彼此目光平视,你跟你小孩是平等的而非居高临下。所以,他出错你给他指出来,你出错他给你指出来,谁也没有丢人感觉,不必为亲者讳为老者讳。外婆说外公这个老家伙时,小女孩劝外婆别生气:“谁都会出错的,上帝总统也会出错。”</p><p class="ql-block">美国小学语文会讲到上帝,一年级会讲,二年级也会讲,但占比很小,一课两课而已,微不足道。你不必因宗教或宗教信仰的不同,就跳过讲上帝的课文。三岁半的小孩对上帝同样有好奇心,我家小女孩问,上帝是什么人?老家伙答,有人认为天上也有人,上帝是天上最厉害的人。为什么叫上帝不叫下帝?因为上帝在天上,而地下呢?有阎王,但不叫下帝。</p><p class="ql-block">你无法让小孩避开宗教或宗教信仰。到了真如看真如寺,到了龙华看龙华寺,到了米兰看米兰大教堂,你得顺其自然而非惟恐避之不及。我家小女孩早在识字初期,就读到过“观音送子”四字,这是中国武术招势里面的一种,老家伙打给她看,及至后来进了佛家寺庙看到了观音,这有千手、四臂、白衣、杨柳、龙头等等,这女孩就依样学样,跟人家并排屈膝,跪在蒲垫上给观音磕头。到了圣诞节,老家伙给小女孩讲,这是基督的生日,她已经在博物馆里看到过不少基督给他妈妈抱在怀里和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或解下来的绘画及雕塑,对基督不是一无所知。关于宗教,你只说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有的人信佛教,有的人信犹太教,还有不少人信伊斯兰教,点到即可,不必深究。</p><p class="ql-block">读到有关上帝的课文,只当寻常文字一样,更多解释字义句法,更少讲解内容内涵,否则,你会越讲越讲不清楚。你要时刻明白,你的学生才三岁半!麦加菲美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第52课“念想主”这首赞美诗里面有两句话,你觉得应该给小孩讲一讲。其一是“你的所行所言,他都能看到听到”,这个他就是上帝,这里用单人旁的“他”,是我们认为上帝跟人一样,若用示字旁的“祂”,就表明我们尊其为神(祂是外国传教士创造的一个汉字,专指上帝或耶稣基督);这里的“所行”是你所做的事情,“所言”是你讲的话,这是讲,上帝能看到你做的事情,并听到你讲的话。其二是“他知道你的喜和悲,看到了你的微笑和眼泪”,喜是高兴快乐,悲是伤心难受,高兴了就会笑,难受了就会哭,就会有眼泪。在这里,诗人的思维逻辑及其表达,全严丝合缝。</p><p class="ql-block">读到精卫填海时,小女孩问,灵魂是什么?你说有人相信,人是又有身体又有灵魂的,有时候,灵魂会从身体里面飞出去,这里的女娃,她的灵魂,就飞出去变成了一只鸟,取名为精卫。讲到这里,你要就此打住,若小孩打破沙锅问下去,你得赶紧想办法转移话题,或者拿一粒西梅干堵她的嘴。</p><p class="ql-block">跟小女孩一起读一本杂书时,老家伙问,什么是落日?她摇头不知道。你说太阳落山,夕阳西下,傍晚你在楼顶上看到的西边那个太阳就是落日。小女孩问,为什么太阳要落下去?因为地球一直在(自)转。现在,我们把客厅灯关掉,把手机手电打开,然后转动地球仪,手电筒是太阳,你看,地球仪是不是一半照得到,一半照不到,不是太阳落山了,太阳一直挂在天上,这是地球转过去了,我们这里照不到太阳,天黑了,美国那边有了太阳,天亮了,小女孩点头明白,懂了。接着你又问,什么是曙光?小女孩再次摇头,你说早上的太阳光就是曙光。小女孩随即说,曙光打在鱼缸上会有小彩虹。不久又读到“笔芯”二字,小女孩问,为什么加个草字头?你说心是心脏,它像一个球,笔芯是长长的,灯芯草里面的草髓也是长长的,自行车的气门芯也比较长。这时候,小女孩撒腿跑开,拿来一支铅笔给你看它的铅笔芯,替你找来一个证据。</p><p class="ql-block">美国通识教育读本第一册第67课是一首诗:我棕色的朋友。小女孩问,“我的棕色的朋友”是谁?呃……啊……让我想一想……你说我不知道时,小女孩一脸惊愕表情。你说我不是样样都知道什么事情都懂。是罂粟花还是向日葵?好像都不是。我读一篇英语文章马马虎虎看得懂,读英语诗歌就稀里糊涂了。最好,我们让爸爸妈妈看原文,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正确答案。我们,就因为好多事情都不懂,才要问一问懂的人,才要读读书让自己懂得多一点。这世上,没有一个人什么都懂。每个人,只是把自己想弄明白的事情弄到懂。这些话,你可以试着给你小孩讲,听得懂最好,听不懂也无所谓。</p><p class="ql-block">我家三岁小女孩的童稚童语,多数是鹦鹉学舌学来的。你随口说过上帝也会出错,结果她就记在心里了,后来不知哪天会冒出这句话来,就叫你有点吃惊。你不是惊讶她的记性,都隔了半年一年还记得这句话,而是惊讶她的活学活用,居然用得如此恰当妥帖。幼儿园家访老师送给这女孩两个玩具小乌龟,过了若干日,两个都不见了,然后,终于找到一个,小女孩叫起来:被我找到啦!居然,会说被动句了。</p><p class="ql-block">可这并不稀奇,更厉害的是,这女孩读多了课文,读多了杂书,居然有了构词能力。她看到抽水马桶里有蓝色液体便问为什么要把它放进去,你说这是要它把马桶弄干净,她说这是“清洁液”,这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跟商品标识“清洁剂”仅一字之差。识多了动物、植物的名称,小女孩也会试着自己命名新事物。你问她,这个用乐高块搭起来的建筑是什么?她说望远塔。女孩爸爸问,你搭的这个寺庙最高处是什么?撑天柱。她知道女娲拿乌龟的四只脚撑住天,也知道巨人赫拉克勒斯拿肩膀撑住天。一日老家伙做了一个健身动作,拿无锡话把它称为隑(靠)墙头,小女孩当即用普通话命名它:靠墙半蹲。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准确更科学。</p> <p class="ql-block"><i>(题图为网络撷取)</i></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