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何陋轩茶室》</p> <p class="ql-block">不久前,我曾经陪二位朋友去松江看一处敬老院,顺道去了方塔园并特别的看了“何陋轩”。</p><p class="ql-block">在远处,我先拍了这张全景图,很美!</p><p class="ql-block">里面应该是诸葛亮在等老廖去喝茶吧?</p><p class="ql-block">(三顾茅庐…)</p> <p class="ql-block">何陋轩位于松江区方塔园内东南角,是冯纪忠先生最后一件建成作品,也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建成于1986年。</p><p class="ql-block">何陋轩的竹厅部分可能是国内现存唯一的竹结构历史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价值。其设计巧妙,黑色长弧墙与白色短弧墙引导视线,竹结构和交接点弱化结构本身,突出屋顶和台地的特点,屋顶设计融入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何陋轩不仅是冯纪忠先生的典范作品,也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和现代建筑和谐融合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冯纪忠老先生一代中国建筑大师,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就是他设计的,园林大师陈从周就是冯老的部下,阮仪三是他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直奔主题,进口处左拐就是“何陋轩茶室”,有个保安把守着,看来已经停业很久了。去年,同济大学的园林大师张振山老师曾经问我:“方塔园里有个何陋轩,去过吗?” 我如实回答:“方塔去过好几次,何陋轩倒是不知道唉。”</p> <p class="ql-block">行家看门道!经张振山老师的指点,今天让我来瞧个究竟吧。</p> <p class="ql-block">噢,顶部由无数根毛竹构成“支架”的草棚,可能就是冯老设计的一个亮点吧。</p> <p class="ql-block">老廖是外行,抬头看,横七竖八…</p> <p class="ql-block">毛竹与毛竹的结合部,是完全不用螺钉等金属配件固定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底部,关键部位老廖都看在眼里了。新加出来的这几根毛竹,估计是抗震救灾、防台防汛吧…</p> <p class="ql-block">进口处,是一排旧砖垒的单面墙,一条窄窄的土路,噢哟,陋,算是陋到底了。</p><p class="ql-block">这个“何陋轩”茶室名字的出处,来自唐诗《陋室铭》(刘禹锡)</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p class="ql-block">水不在深,有龙则灵。</p><p class="ql-block">斯是陋室,惟吾德馨。</p><p class="ql-block">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p><p class="ql-block">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p><p class="ql-block">可以调素琴,阅金经。</p><p class="ql-block">无丝竹之乱耳,…”</p> <p class="ql-block">我已退到不能再退的河边,就为了拍下这张近距离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茶室的那一刻,竟然在小路上与一大帮官员模样的人擦肩而过。巧嘞,这些人正是同济大学的领导和建筑圈里的大佬,今天特别来现场“考察”的,看来“何陋轩”生死未卜…</p> <p class="ql-block">去年年底,忽然看到一条报道,2024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UNESCO Asia-Pacific Award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获奖名单公布,上海市方塔园何陋轩文物保护工程,荣获优秀项目奖(Award of Merit)及可持续发展特别表彰奖。</p><p class="ql-block">噢哟,幸好没有拆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1.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