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共工是谁,不周山又在哪里,共工为什么要怒触不周山?</p> <p class="ql-block"> 《列子 汤问》: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p><p class="ql-block">《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道家列子(列御寇)所著,内容多为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汤问》是以商汤和他的老师夏革一问一答的形式记载的。</p><p class="ql-block">商汤问夏革:四海的外面有什么?</p><p class="ql-block">夏革就提到共工的故事,是这么说的:</p><p class="ql-block">所以从前女娲烧炼五色石来修补天地的残缺,斩断大龟或大鳖的足来支撑四极。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失败一怒之下,撞倒不周山,折断了支撑天空的大柱,折断了维系大地的绳子;结果天穹倾斜向西北方,日月星辰在那里就位;大地向东南方下沉,百川积水向那里汇集。</p><p class="ql-block">相传大禹治水时,驱逐了共工,因为共工利用洪水为害,共工在尧舜时期被列为“四凶”之一。</p><p class="ql-block">《尚书·虞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p><p class="ql-block">尧舜时期,将共工流放到幽州,将驩兜流放到崇山,将三苗流驱逐到三危,将鲧流放到羽山,四个有罪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天下人都心悦臣服了。</p><p class="ql-block">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工的形象是不太好的,是四凶之一,是尧舜禹时期的反面角色,是为害于天下的人,还跟颛顼争夺帝位,显然就是恶人。</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问题,从颛顼到尧舜禹时期,少说有数百年,多说可能近千年,共工如果是一个人的话,能活这么长时间吗?</p><p class="ql-block">显然不能,这里的共工显然不是一个人,共工可能是一个称呼或者俗称,就像“首领”的意思一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或者是某个氏族部落的首领,史书中多次出现“共工氏”称呼,共工氏就是氏族首领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因为共工能治水,有人认为共工是治水的官员,郑玄在《尚书 尧典》中做注,认为共工是水官的意思,与火神祝融一样,共工不仅是水官,同样还是水神,他不难制造洪水,也能治理洪水,这多少有点夸张了,大多数典籍中认为共工心术不正,所以成为四凶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工作为部落首领,一直想争华夏部落联盟的总首领之位,不仅与颛顼争夺帝位,尧舜禹时代,共工一族一直与华夏争夺帝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逸周书 史记篇》: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以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尧帝时期,共工自认为贤能,自以为是,目无群臣,难以让大臣们心悦诚服地对他臣服,显赫的官位长久以来一直是空缺的,下一等的官员们相互勾结作乱,老百姓及民众没了依附和保护,从而失去了安全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唐尧兴师问罪,兴兵讨伐共工,共工因此灭亡,这是尧帝时期与共工的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非子 外储说》:尧预传天下于舜......共工又谏日: 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尧准备传位于舜,共工不服气,劝谏唐尧说:怎么能把天下传给匹夫呢?尧帝不听,于是发兵在幽州之都攻打共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除共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有功,压制了洪水,驱逐共工以消除人民的祸害。</p><p class="ql-block">这说明从颛顼到尧舜禹时期,共工的部落一直与华夏部落争夺最高统治权,既然能够争夺权力,这也说共工氏也是华夏部落中的成员。</p><p class="ql-block">《山海经 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p><p class="ql-block">山海经说共工是炎帝之后,炎帝与黄帝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因此共工也算是华夏族成员。</p><p class="ql-block">炎帝的妻子,即赤水氏的女儿听訞生下儿子炎居,炎居有个儿子叫节并,节并有个儿子叫戏器,戏器有个儿子叫祝融,祝融被放逐到长江边成住,他的妻子生了个儿子叫共工,生工有个儿子叫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呈现方形,发明了翻耕土地而使农作物丰收的方法,并回到祝融曾经住过的长江边上。</p> <p class="ql-block">共工还有个儿子叫后土,后土有个儿子叫噎鸣,噎鸣生了个儿子叫岁十有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语·周语》贾逵注: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语也说共工是炎帝之后,是一支炎帝部落的首领,共工姓姜,这就比较好理解共工为什么要与华夏部落首领争帝位了,炎帝是被黄帝征服的,但明显炎帝一系不服,双方部落断断续续的斗争一直存在,共工始终被华夏一系的古帝所驱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淮南子 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为什么失败后要去撞不周山?导致天崩地裂,不周山又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工撞不周山明显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大多是有原型的,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后,大概是发生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有可能是地震与洪水,古人都喜欢把历史事件与自然灾害结合在一起,共工是不可能撞山的,只有可能是地震或洪水导致了不周山的崩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不周山,大多数人认为是今昆仑山,但也有其它意见,有说陕西岐山的,有说山西蒲山,有说山西历山的,还有说祁连山和贺兰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徐旭生考证共工居住地在河南辉县,也就是古共国的地域,如果属实,所谓的不周山也应该在附近,共工不可能跑到千里之外的昆仑山、祁连山或贺兰山去撞山,大概率是山西蒲山或山西历山。</p> <p class="ql-block">不周山的意思是不完整的山,有缺陷或者缺口的山,山西历山的西北部有一组较宽的深大断裂与盆地相连接,山上有泉水,很容易冲出一个缺口,符合不周的含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记载,历山及附近多次发生地震,黄河水从附近流过,因为黄河多次改道,地震也会促使黄河改道,因此历山也大致符合山海经所记载的黄河水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历山位于山西省南部垣曲县、翼城县、阳城县、沁水县交界处,离河南辉县只有170公里,这个距离不远不近,共工曾被流放到幽州之都,今北京一带,同样不是太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嘉庆重修一统志》:历山在翼城县东南七十里,相传舜耕于此,上有舜王坪。西北属翼城县,西南属绛州垣曲县,东属泽州府阳城、沁水二县,为四县之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山也是史书上记载的舜帝耕作之地,安徽、山东都有历山,但与河南辉县相距遥远,山西历山海拔2322米,是方圆二百公里内最高的山,历山离中原很近,临近汾河平原与伊洛平面,是山西南部最高的山,很有可能就是不周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后,发生了地震,古人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认为是共工生气撞塌了不周山,这就是神话与历史的结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