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黑夜的光芒(五)

我心飞扬欧荃

<p class="ql-block">(原创中篇小说)</p> <p class="ql-block">阳家分的田地很少,家里收的粮食不够吃。腊梅新来没有分到田地,本来不足两个人的田地,现在多了一个人吃,生活压力很大。腊梅经常想着怎样才能增加粮食。村里的山离家太远,去开垦荒田也是难有收成。腊梅想破脑壳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唯一可行的就是养猪。这里房密人多,养鸡鸭不现实,只有养猪。自从农民分到田地,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大部分家庭已经有了比较充足的粮食,靠吃野菜为生的人家已经极少了。野外到处都有野草野菜,用来喂猪很不错。阳辉很支持腊梅的想法,镇上赶集就买了猪崽。把房子后面加几根柱子,盖上塑料薄膜,再压些茅草土石,四面一拦,猪就养起来了。</p><p class="ql-block">腊梅做事认真,懂事以后,她就知道家里条件不好,没有谁能帮助自己,凡事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去做。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严谨认真,而且不肯轻易服输。干起事来总想一口气干完;做不好的,她会反复思考,希望找到做不好的原因,有没有改正的办法。看她那瘦弱的身躯,随时都像会被风吹倒,而干起事来,又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就是炒菜,她也会尽量让菜爽口入味。因此,两个侄子女,只要腊梅一炒菜,他们就端着饭碗过来要菜吃。腊梅喜爱侄子女,菜随他们夹,自己总是多炒些。嫂嫂看到儿女天天围着婶婶要吃的,心里很厌气。她生性懒散,做事得过且过,拖拖拉拉,与腊梅刚好相反,看见腊梅讨人喜欢,心里就忌恨。更可气的,老公动不动就拿自己跟腊梅比:“你看看你自己,懒得要死,哪像人家腊梅……”“你就不能学学腊梅,做事慢吞吞的,三年还在现地方……”有时候她真想回怼一句:“她那么好?既然那么好,你怎么不去找她?”忍了忍还是没有说,她知道腊梅没得罪她,对她和老公也很尊重,她不好拿她出气,只能生闷气。腊梅知道嫂嫂对自己不满,可没做对不起她的事,也只能由着她去。</p><p class="ql-block">麦子尚未收割,家里的粮食已经吃完。腊梅问阳辉怎么办,阳辉也没有办法,说只能先问别人借。“问谁借,借了什么时候还?”腊梅又问。阳辉不作声。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这里的人家粮食都不多,借不了多少。腊梅知道老公为难,就借口回娘家一趟。阳辉问自己要不要一起去,腊梅说不用。回到娘家看望了父亲和弟弟,又帮他们干了一天活,问父亲借了一担谷,父亲哪里肯说借!家里本来就有她的田地,又是她天天劳动收获的,到天黑才回来。弟弟现在已是壮劳力,一直送出外村大路上才回。</p><p class="ql-block">公公和老公看腊梅挑着谷子回家,心里很是难为情,也更加感激腊梅。</p><p class="ql-block">腊梅晓得屋里困难,只有拼命劳动才能多收粮食作物。她早晨天不亮起来,不是去田里施肥管水,就是到地里侍弄油菜麦子等作物。干得很累很饿了,才坐地上休息一下,拿出带来的红薯充饥,渴了就在山沟里捧一把水喝。精力恢复过来,又去用镰刀割野草嫩叶放在背篓里,这些野草嫩叶什么的,都是喂猪的好饲料。当然,如果条件好,像以前的东家家里,用红薯米饭之类喂养肯定更好,现在自己家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公公阳春山身体不好,有较严重的哮喘病,稍一劳累呼吸困难,天气一热一冷也会感冒而咳嗽,一咳嗽又呼吸困难。腊梅嫁到阳辉家后才知道,媒人根本没提。腊梅心疼公公,就让他在家煮饭、喂猪弄家务,累了就休息。公公知道腊梅心善、孝顺,所以煮好饭,自己总是少吃,把更多和更好的留给腊梅和儿子。腊梅吃饭就总要公公自己多吃些,要多保重身体。</p><p class="ql-block">外面修的厕所方便的人多,又有些漏雨,很容易蓄满粪水。腊梅就隔些天去挑粪,把它浇到油菜或麦子上。加上她平时经常松土除草,田地里的油菜麦子比同村人的茂盛许多。到了麦子收割时,家里粮食危机得到了缓解。</p><p class="ql-block">腊梅每天与老公一起劳作,出双入对,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阳辉从小习惯这种贫穷生活,思想上没有过多地想到如何去改变,做事也就没有太大的动力;腊梅从小做事,习惯了靠自己的努力来支撑家庭;分了田地后又拚命劳动,改变了贫困的局面,家里的粮食已有盈余。到了婆家,看到丈夫家的情况,心里就有一种压迫感,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地改变这种局面。因此她帮助丈夫修厕所、加修猪棚喂猪、开恳荒田荒地扩大种植……目的都是想快速让家里摆脱贫穷。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阳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对妻子的敬佩与疼爱,也就与日俱增。腊梅看到丈夫爱自己,自己自然也更加关心、体贴丈夫。两个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尽管辛苦,心里却像喝了蜜糖一般,特别地甜美。</p><p class="ql-block">腊梅廋小的身躯挑着大粪行走在大路上的身影,让沿路两边做事的人看到,一次两次,人们并不奇怪,次数多了,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相互询问,知道是靠山村阳辉的女人,这女人不简单,做事像发了疯似的,天天有使不完的劲,你们看不是挑粪担柴,就是背着猪草,关键是又心疼男人,什么重活累活都争着干,这样的女人谁娶了谁享福。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就知道了腊梅,靠山村阳辉女人,踏实、肯干。</p><p class="ql-block">到了早稻收割需要抢时间的时候,镇上有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就要雇人。这与解放前地主家劳动其实差不多,只是过去替地主家劳动,地主一般比较狠心,雇工获得的报酬很低;现在是新社会,拥有土地的百姓自己家缺少劳动力,不得已才请人帮助,报酬高很多。以前绝大部分农民没有土地,能去地主家干活,再苦再累也能多少得些回报,以期延续家里的生存;现在人人有田地,经过了一年多的辛勤劳动,镇上人大都家里不缺粮食,自己家也忙得很,没时间没精力帮别人家收割。阳辉家田少,因为水源肥料等多种因素,又只种一季,别人收稻谷,他家的禾苗才出穗不久。腊梅除了去娘家帮忙抢收,剩下的时间就要去别人家收割。阳辉心疼她太累,不要去。她觉得可以挣钱,非去不可。抢收完稻谷,立马又要耕田插晚稻,这叫“双抢”,特别累人。腊梅又帮娘家“双抢”,又去别人家帮工,人常常累得虚脱,她都咬紧牙关,始终不叫一声“累”。</p><p class="ql-block">通过“双抢”帮别人做活,腊梅挣了一些钱,她从来还不知道帮别人做事可以挣钱的。以前在娘家,大家相互帮助,最多也就是在别人家吃饭。这是她到了镇上才明白的道理。</p><p class="ql-block">镇上七天赶一次集。腊妹出嫁前从未到过镇上,家里东西都是父亲带回。父亲不在家时偶尔叫别人给她带点必须的东西,像盐、洋火之类。她没有钱,有一点点钱也不想乱用。嫁到阳家看到镇上那么多住户,感觉嫁到了大地方,心里就特别感激阳辉。现在有了钱,赶集时就可以自由自在随意去逛一逛,看看集市上的热闹。</p><p class="ql-block">集市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东南西北各个不同方向的人,坐船的、走路的、挑着东西物品的,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得腊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手中有余粮,心里不发慌。腊梅这里走走,那里看看,问问衣服的价格,看看农作物成交的情况,脑海急剧翻越,想不到在这个市场上,什么东西都可以卖,什么东西也都能买到。她觉得只要能挣到钱,就不怕没有粮食吃,她决定以后要多帮别人做事,多挣钱,改变家里贫穷的面貌。</p><p class="ql-block">镇里人组成的成分不同,来源处也不一样。家里条件有好有坏,条件好的不做苦活累活,就需要别人去做。腊梅凭借自己的勤劳,获得了众人的认可,经常有人找她做事,她也获得了不少的酬劳。家里生活条件也因此不断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腊梅的肚子越来越大,有了身孕,做事就不能特别拼命。越到后面,越不能做事,只能在家做一些家务。她感到苦恼,也很失落。又想着能给男人添加人口,心里又很欣慰。她希望能生个男孩,在农村,谁家不想延续香火?</p><p class="ql-block">孩子生了下来,果然是个男孩,阳辉信他取名阳志高,希望他以后志向高远。全家人欢天喜地,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腊梅第一次分娩,自己个子又小,痛得是死去活来,这时候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感到妈妈很伟大,生下自己遭了不少罪,分娩前后还天天做事,一辈子没想过福。想到这些,自己的心里也沉重起来。</p><p class="ql-block">添了孩子,腊梅不能外出做事,家里的收入一下子又显得困难。公公阳春山也只能增重劳动量。尽管这会不时诱发他的病情,却也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根据上面要求,县里要求所有农民都要加入农业合作社,之前有地方试点先是自愿原则,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全县必须尽快完成这一进程。镇里以公路分界,成了两个大队,腊梅所在村子分成两个生产队。所有农户的田地及生产资料都上交队里,计入股份,队里员工统一生产,按男女人工计工分,年底计算分配劳动成果。腊梅一家三个劳动力,阳辉十分;腊梅如果出工,按八分计酬;阳春山身体有病,只能记六分。腊梅曾经争取过,说服不了队长,也只好如此。</p><p class="ql-block">眼看着自己家长得茂盛的禾苗和油麦并入到队里,腊梅心有不舍,好在队上说年底多分些粮油给自己家,她也就没有话说了。</p><p class="ql-block">小孩可以走路了,家里需要一个人照看小孩,也要找猪草喂猪等,就让公公在家,腊梅随社员外出劳动。</p><p class="ql-block">刚开始社员们热情很高涨,大家一起上山下田,嘻嘻哈哈边做事边闲聊,累了就休息,肚子饿了就回家。忙时天一亮就出发,天黑还不能回来;闲的时候也没事可干。</p><p class="ql-block">腊梅向来做事积极,现在大家同工(实际上男女不同酬)劳动,你做得再多再好,工分也固定不变,尤其是没事干时,自己也没法去做,除了极少的一两块小地,全都成了公家的东西,砍柴只能去山上割茅草,树木只要砍一根就会罚钱,不要说砍多了;别人队上的山又不能去,烧柴就有了困难。最让她苦恼的,现在是生产队,没有人家有田地的活需要请人,这也就断了她靠给人做工挣钱的门路。当然,有了孩子,自己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腊梅的肚子又起了变化。生产队没干几年,又开始了吃食堂、大炼钢铁的时代。全大队的人都去大队部去吃饭,家家户户砸锅卖铁,全民炼钢铁。那时候的人们,热情也真高涨,大家齐心协力,没日没夜烧火炼纲铁,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孩子们更是开了眼界,围着食堂跑,守在炼钢铁的地方不肯走,开开心心,打打闹闹,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p><p class="ql-block">炼钢铁炼了一段时间,也没炼出好钢。后来别的地方炼出来了,把经验一推广,各地都完成了任务。可是食堂开不下去了,粮食吃得差不多了。又停止吃食堂,各自回家吃饭。大家只得再去买锅做饭,腊梅第二个孩子也诞生了。</p><p class="ql-block">1958年下半年,腊梅家的粮食就没有了,因为吃食堂,这一年地里的红薯、南瓜等可以做饭吃的东西很多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又回家自己做,许多家庭没有准备,陷入困境。到了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三年里,许多有病的、年长年弱的人,迫于饥饿寒冷,相继离世。公公阳春山、父亲扬长寿、幼子都去世了。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腊梅整个人像一堵墙似的突然间一下垮塌下去,跌跌撞撞哭泣着回到娘家,父亲已冷冰冰躺在了棺材里,看到父亲那枯瘦冰冷的脸庞,腊梅又放声地大哭起来,声音如一把把凄厉的尖刀,划向空中。父亲的去世,对她的打击特别大,她知道自己从此就再也没有了爸爸妈妈,没有了那个温馨的家庭。她会像一个孤儿,永远无人依靠的孤儿!没有了以前那黑夜中的一束微光的照亮,今后的一切,都只能在摸索中前行!失去幼子,宛如挖下了心头的一块肉,那种锥心的无言之痛,是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的。公公死时,家里无钱买棺材,就在楼上拆了三块木板,用钉子钉成一个盒子,阳辉和哥哥两人扛着下了葬。三个亲人离世的打击,饥饿的时刻侵蚀,让腊梅的身心受到巨大创伤,好几次差一点随亲人而去。身体尚未恢复,第三个孩子又一次降临,阳辉给他取名志高。</p><p class="ql-block">到61年夏末,队上的粮食收割回来,大家随时被饿死的局面才得以改变。</p><p class="ql-block">因为灾害频发,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取得较好的收成,全国各地陆续兴起兴修水利建设的浪潮。县里决定在马头垴山坳修一座全县最大的水库,分渠灌溉各地农田。水库灌溉最多的都是镇上公社的田地,因而各大队必须承担大部分工程。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拼命大干200天,高效攻克马垴关”。队里所有男劳力全部出工,女劳力留下做队上的农活。(未完转下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