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0日上午(三九第3天),天气晴朗,今天最高温度6度,最低-1度。我们驱车去豫园(城隍庙)游览观光。</p><p class="ql-block"> 祥龙摆尾,福泽旧岁;瑞蛇探头,新启芳华。当新春的钟声敲响,记忆的潮水也随之涌来,漫溯青春的悠悠长河。青春是张灯结彩下的那一抹羞涩,1991年暑假时的我,壮志满怀,于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全国生物学教学教材研讨会闭幕的前一天,会议组织我们到豫园一游。在这瑞蛇纳祥之际,打开了我青春记忆的闸门,因为它有着青春故事。我们将沿着这些足迹,探寻往昔岁月,重拾青春的记忆,让那些或甜蜜、或酸涩、或激昂、或怅惘的瞬间,再度鲜活。</p> <p class="ql-block">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25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豫园园主人是四川布政史潘允端,是明刑部潘恩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他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城隍庙西北隅,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儿女们,借潘允端在《豫园记》中注明“匾曰 豫园为了愉悦老亲之意”。建此园是为了让父母回乡在此安度晚年。故带我们来游览“豫园”。</p> <p class="ql-block">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冠”。</p> <p class="ql-block">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p> <p class="ql-block"> 九曲桥是前往豫园必经之路,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迎新春2025”几个大字,广场中心有着吉祥灵动和财路好运的“属相蛇”作为标志,蛇作为我国传统文明中的灵异神物,也是历经千百年来不断进化而成的稀有生物。</p> <p class="ql-block"> 豫园素有“城市山林”之誉,又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说,是上海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所说的豫园,通常包括了进入豫园几条热闹的街道以及豫园的标志九曲桥、湖心亭等。豫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豫园始建于1559年,占地三十余亩。</p> <p class="ql-block"> 在豫园,九曲桥是一座游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标志性建筑。弯弯曲曲,像飞驰在天空中的龙身子一样。</p> <p class="ql-block">迎新年卡通灯展</p> <p class="ql-block"> 卡通精精、从从、凤凰、鹿也纷繁前来,加入到祈福纳祥的队伍中,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无限喜气。</p> <p class="ql-block"> 今天,可贵的是一个艳阳天,不仅九曲桥上不拥堵,就连上海老街也游人稀少,格外宁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 让快乐,贯穿年初年末;让幸福,陪伴年头年尾;让好运,伴随晨曦日落;让健康,守护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于1986年10月1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江泽民、吴学谦等陪同下,先在湖心亭品茗听曲,后九曲桥步入豫园游览。几十余年来,豫园先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城隍庙最热闹的区域、九曲桥的北端,前往豫园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豫园正门(入口处)</p><p class="ql-block"> 豫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豫园、古漪园、醉白池、秋霞圃、曲水园)中唯一位于市区的一座。豫园布局细腻,在有限的面积内建有点春堂、玉华堂、万花楼、大假山、古戏台等数十栋建筑,游人走在曲径游廊间,处处可见奇峰异石、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非常別致。</p> <p class="ql-block"> 三穗堂景区内有江泽民题词“海上明园”石。是江泽民同志于1999年5月18日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涂金的大字在黄山石的映衬下,愈发显得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 题词石后面是一座高大宽敞的厅堂“三穗堂”,它是园中主要建筑之一。“三穗”出典于《后书》中“梁山三穗”的故事,寓意吉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三穗堂后紧挨着的一座两层的楼阁,下层叫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北有回廊,曲栏、临池,供游人小憩的同时观赏对面的大假山。</p> <p class="ql-block">大假山</p><p class="ql-block"> 大假山是江南现存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黄石假山。它是由明代著名叠山专家张南阳主持精心设计的。由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堆砌而成。山高约十四米,奇峰攒峙,陡壁幽壑,蹬道盘旋,气势磅薄。昔目陟顶“望江亭”,浦江舟帆之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大假山往左向上走,能看到耸翠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豫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古树名花,布局有致,疏密得当。</p> <p class="ql-block"> 别致的游廊——复廊,中间用墙分开,两边皆可行走……我们走回廊,穿假山,步曲径,充分体验一步一景的感觉,因为这里的楼阁亭台、假山、水池,奇花异木,无时无刻都牵动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回廊墙上开设不同形状的漏窗,我们老姐俩从漏窗中左看楼台掩映,右看溪流假山,真是宛在画中游一样。</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峰回路转。</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平安门,前往观看经历460多年依旧生长着的一树鎏金。</p> <p class="ql-block">百年鎏金,杏好有你。</p><p class="ql-block"> 一棵古老持重的银杏树。为明嘉靖年间豫园主人潘允端亲手所植至今已有460多年历史一树鎏金,满地金黄粉墙黛瓦,玲珑玉华。</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460年)、广玉兰(100年)</p> <p class="ql-block"> 我们姐俩与银杏树合个影,愿我们像银杏一样挺拔、矫健!</p> <p class="ql-block">万花楼</p><p class="ql-block"> 原是明代花神阁遗址,精雕细镂,造型美观,楼下四角漏窗有“梅、兰、竹、菊”四幅,意指此地一年四季,鲜花常开。</p> <p class="ql-block"> “隔水花墙”一景建在鱼乐榭前的小溪上,花墙把小溪分隔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形门,从鱼乐榭望去,只见一池碧水悠悠而去,不知何处是尽头,惹人遐思。</p> <p class="ql-block"> 花墙、漏窗,半圆形门,花墙顶似弯曲的龙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乐水榭”绕出,看见一个小小的池塘,由于水池弯弯曲曲像龙,取名为九龙池。</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生命中的好朋友,如花香淡雅,如美酒飘香。既相伴于岁月风雨,又深情于日久天长,珍重友谊,感恩相遇!</p> <p class="ql-block">龙墙</p> <p class="ql-block"> 豫园的美,在山、在水、在亭台楼阁。在豫园处处都能寻找到美的踪影。</p> <p class="ql-block"> 古香古色建筑,都能将我们置身于古代,绕过曾出不穷的楼台,昂首一看,梁脊竟然雕刻着双龙戏珠、龙凤齐飞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打唱台( 凤舞鸾吟)</p><p class="ql-block"> 内园里的整座戏台依山临水,俗称“打唱台”。戏台四面石柱上的四幅对联,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内园古戏台颇具观赏价值,建筑宏敞,藻饰精美,画栋雕梁,被称为“江南第一戏台”。</p><p class="ql-block"> 戏台顶部藻井很有特色,呈隆状,上有二十二层圆圈和二十道弧线相交,二十八只展翅欲飞的金鸟分布四周,中心有一块明镜,周围有金鸟和圈圈盘绕,据说这样的构造有助于取得良好的音响效果。戏台的石柱上镌有著名表演艺家俞振飞先生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为环境雅致的古戏台平添了几份生机与活力。继而使豫园增添了一个环境典雅、古趣盎然的新景点。</p> <p class="ql-block">点春堂</p><p class="ql-block"> 堂名出自苏轼的词句“翠点春妍”。整座建筑高敞轩昂。堂后有临池水阁,曰“飞飞跌跃”。曾为“上海小刀会”(公元1853-1855)城北指挥部,现堂内陈列有相关文物、史料。</p> <p class="ql-block"> 山高十四米,奇峰攒峙,陡壁幽壑,蹬道盘旋,昔目陟顶“望江亭”,浦江舟帆之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曲径,游廊间……</p> <p class="ql-block">处处可见奇峰异石,欣赏精美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豫园内除了一些精雕细镂、造型美观、独具特色的楼阁外,复廊、奇石、隔水花墙、古戏台等也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 豫园内还保存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树名木、精美绝伦的泥塑砖雕、名人字画、楹联等文物珍品,无不凝聚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为豫园增添了无尽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人生遇好友,开心到永久!无论在那里。诚实去相守!</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对待生活积极乐观,阳光洒脱,任何困难都不会使我们退缩,宛如松柏般的根,能深深地扎根于贫瘠的土地,任凭风吹雨打也岿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 驻足园中,放眼望去,古树参天,绿荫如盖;亭台楼榭,鎏光溢彩。这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深深地把我们陶醉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和煦堂</p> <p class="ql-block">和煦堂</p><p class="ql-block"> 和煦,形容温暖的阳光。此堂面对湖有假山,四周窗户环绕,光线充足,冬暖夏凉。堂内陈列的家具系榕树根制作,工艺精巧,造型别致。</p> <p class="ql-block"> 家具系榕树根制作,请看根雕座椅下方雕刻的小熊猫的憨态可掬,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小石桥</p> <p class="ql-block">蹬道盘旋</p> <p class="ql-block">松翠亭。</p><p class="ql-block">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山辉川媚</p><p class="ql-block">门旁的这对南方狮子,笑得合不拢嘴。</p> <p class="ql-block">跨鲤</p> <p class="ql-block">龙舞云祥,山辉川媚。</p><p class="ql-block"> 位于和煦堂西的围墻合拢处,这里龙墙设计十分精致。龙头相对,中间有一颗明珠,意为“双龙戏珠”。这一景观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到吉祥寓意,也展示了豫园园林艺术的精湛工艺。龙墙下的门洞上,还有题额“山辉川媚”,用以形容风景的优美。</p> <p class="ql-block">听涛阁</p> <p class="ql-block">和煦堂的围墙</p> <p class="ql-block">寻幽</p> <p class="ql-block">临池水阁</p> <p class="ql-block">园中小河 </p><p class="ql-block"> 豫园里还有一大亮点便是园内的小河。小河上的小木桥离水面很近,河水澄澈见底碧波荡漾。水中还游着一群群红鲤鱼,它们在水中游泳、嬉戏,一对情侣将美景拍射,继而给小河又增加了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园内一步一景,把它拍下来,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涵碧墙</p> <p class="ql-block"> 豫园的花,水,树,三个独特的风景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们相互衬托,相互倒映,给人一种和谐优雅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们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回廊</p> <p class="ql-block"> 长廊的一旁是一条小溪流,澄澈的水面下成群的金鱼来回穿梭游动。长廊终点是一座小桥。这桥离水面只有两三寸,人走在桥上,两边就是缓缓流淌的碧波,游人就似乎在碧波上行走一样。</p> <p class="ql-block"> 眼前是一个巨大的花坛。中间摆放的三块太湖石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显得特别新颖。右边一块太湖石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弹琵琶;左边的太湖石则拔地而起,像个英勇的武士;中间的那块太湖石最大,相传是进贡皇帝的贡品。三块太湖石组合在一起,就像皇帝在观少女弹奏琵琶,旁边站着一位武士在爱护着她。这景象多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回廊对面岸上有一片小竹林,绿的可爱,从岩石缝隙中流出源源不断地流到在池水中,流动着的湖水非常清澈,波光粼粼,水中游动的金鱼和小虾清晰可见,它们都那么生机勃勃,令我们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当人们过桥时,人影绰绰,再加上阳光照在水面上显得波光粼粼,给人画一般的美。偶然有一两条金鱼跃出水面,此时此刻湖的那种静静的美,又多了几分活力,湖的岸边栽满了杨柳,杨柳倒映在湖面上,那是鱼儿栖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玉华堂</p><p class="ql-block"> 园主人潘允端的书房。潘允端十分钟爱玉玲珑,为便于朝夕观赏,故建此堂,并以玉玲珑上镌刻的“玉华”两字命名。堂内陈列着文房四宝、明代紫檀木画案等书房用品。</p> <p class="ql-block"> 红的花,绿的草,把假山打扮的非常美丽。绕过假山,穿过长廊,一路走到豫园中最有名的奇石——玉玲珑园。</p> <p class="ql-block">玉玲珑</p><p class="ql-block"> 园中最有名的奇石要数太湖石“美人腰”了。它亭亭玉立,好像一妙龄女子,在回眸流转,楚楚动人。可以和“美人腰”相媲美的的奇石名“玉玲珑”,它高一丈余,姿态阿娜,正如米芾对太湖石的描述:“漏、透、瘦、皱”之美于一身,周身多孔,古人曾曰:“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如此奇石,真乃世间少有,不愧为豫园镇园之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艮岳遗石,镇园之宝。</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时期的“艮岳遗石”,距今约有一千年历史。玉玲珑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奇石”。若论玲珑剔透,当首推玉玲珑。</p> <p class="ql-block">照壁</p><p class="ql-block"> 用于衬托玉玲珑。四个彖字为“寰中大快”意为在豫园中游玩,身心可获得极大的愉悦。</p> <p class="ql-block"> 亭下的奇石,似一群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估计十二生肖也能找到吧。</p> <p class="ql-block"> 内园门两边也有一对狮子,不过不是石狮,而是铜狮。据说这是一对“南方狮子”。这对狮子眯着眼,咧着嘴,一副笑模样,温顺可亲。</p> <p class="ql-block"> 我看过汹涌澎湃的大海,趟过激流勇进的小溪,从没见过豫园这一带的水。豫园的水真静啊,静得如同一面未打磨的镜子;豫园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江底的沙石,豫园的水真凉啊,指尖稍稍触遇到一点点水,一股凉意从心头涌了上来。如此美丽的环境,怎能不让你爱上这里呢?</p> <p class="ql-block"> 豫园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儿的古典建筑了。设计精致,布局细腻,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木门、木窗、木门槛,还有用榕树根雕的豪华家具,一切充溢古典秀美的韵味。最有特色的还是房子的屋檐,几条活灵活现的龙盘距在屋檐,这样的屋檐非常有特色,非常罕见园林中还有戏台、走廊、见景亭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让看了目不暇接。古代人用巧夺天工的技法,创建出这样漂亮的古典园林,为后人留下这样珍贵的财宝。我由衷地佩服古人那精妙绝的技艺,且使得我们能观赏到这样的美景而折服!</p> <p class="ql-block"> 墙角下的绿树、绿竹、红花,他们形态虽然各异,但都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屋檐上站着的龙</p> <p class="ql-block">涵碧楼顶上的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涵碧楼(楠木雕花楼)</p><p class="ql-block"> 取意于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整栋建筑由缅甸上品楠木构建而成,典雅华丽,藻饰精美,梁枋上雕刻有百余种花卉图案和四十幅全本《西厢记》画本,故又称“楠木雕花楼”。</p> <p class="ql-block"> 内园守在大门口的一对狮子,一只是雄狮,一只是雌狮。它们瞪着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非常威历。</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两只是北方狮子。雄狮脚下踩着大石球,象征着权力、皇位;雌狮脚下护着一只小狮子,表示皇位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内园面积不大,它环境高雅,奇迹不少。</p> <p class="ql-block"> 在豫园每棵树边,每条路上几乎都有几块或大或小、形态各异的怪石。每块石头都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园林又有了几分秀丽的色调。</p> <p class="ql-block"> 静观大厅是内园的首要厅堂。一迈进门槛,就看见堂上高悬“静观”和“灵沼寺”两块金匾。</p> <p class="ql-block">静观</p><p class="ql-block"> 静观,亦称啃雪堂,曾是清代钱业总公所,深广离敞,是内园的主要建筑。面对假山,取古语“游观万物自得”之意,宜端坐于堂中,静观对面林立的奇峰异石。</p> <p class="ql-block">假山</p> <p class="ql-block">奇石</p> <p class="ql-block">楼顶上的飞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 古代人用巧夺天工的技法,创建出这样漂亮的古典园林,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财宝。 豫园,就像江南园林中一颗闪光的明珠,愿你永放光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豫园,右转前行经过相爷府、城隍庙、龙门,这里均属于老上海的东段,现今已成为豫园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 1991年7月我来过这里,今天(2025年1月)又重游,经过了三十三年,感慨万千……悠悠岁月中,人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须彷徨、犹豫和茫然,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充满色彩,达到理想境界。人生如此类丽,犹如游凉的月光、醉人的花香和清新的空气,弥漫、浸染在人生旅途中。面对烟雨花落温暖的春,面对绿叶婆娑热烈的夏,面对果实累累酣畅的秋,面对雪花覆地纯净的冬,我们怀着一种感激之情,去体验那超越平凡的无极之境。</p> <p class="ql-block">上海老街</p><p class="ql-block"> 老街西段以仿明清建筑为主,突出上海老城厢的民情风俗,以黛瓦粉墙、红柱飞檐显示出老城厢明清時代,别有韵味的建筑风格,并以花格门窗、彩绘牌匾勾勒出老城厢的盎然古意”。</p><p class="ql-block"> 上海老街东段,沿街建筑大部分保留了清末民国初年的民居特色。曲曲折折的老街两侧店面装饰用花格窗、排门板、範氏糊杆、落地摇杆门等,再配以屋頂上的飞檐翅角,花边滴水及马头墙,使老街东段真正回到三、三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 上海老街全长835米,位于上海老城厢的方浜中路,东起人民路,西至河南南路、依照其沿街建筑和地势分布,可分为东段和西段。与著名的豫园商城毗邻,是一处充满民俗风情的仿古商业街市。上海老街以上海老城厢传统文化为历史背景,以上海明清、民国初年民居风韵为建筑格调,以上海原始商业形态为街市风貌,体現了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取些许美好,守一份心静,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有的经历都可以化作成长。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我们带着诚意慢慢来,快也好慢也罢,只要往前走就好,到了暮年有幸重游豫园、重温往事,这是一种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