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1955年身着少将礼服的王明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明贵,1910年9月出生在吉林省磐石县一个贫农家庭,10岁开始上学,仅读过一年零八个月的私塾。1931年9月,他离家到黑龙江省汤原县格金河金矿做工。1934年5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苏联、俄罗斯、中国8枚功勋章和奖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王明贵任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公安部队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全国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6月22日,王明贵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明贵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传奇的一生。他为苏联的“二战”做过重大贡献,荣获苏联红旗勋章、俄罗斯朱可夫奖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60周年荣誉勋章;他在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同时参加了国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说明他是长寿将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明贵在东北抗联期间,以敢打硬仗、善打奇仗、勇打险仗而著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王明贵在黑金河东北山战斗中与日军交手被炮弹炸伤,头部残留着数枚弹片。他病逝遗体火化后,从骨灰里取出很多未烧化的弹片,日军的弹片伴随了他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3日,在冬季反讨伐的西宝山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王明贵的小腿。当时没有医生和手术器械,没有麻药,在战士们的帮助下,他把伤腿绑在凳子上,自己用一把剃头刀剖开伤口,用老虎钳子拔出了卡在胫骨缝中的子弹头。伤口包扎完毕后,他骑上战马,指挥部队巧妙地摆脱了日伪军,安全转移。</p> <p class="ql-block">(图: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抗战的抗联战士)</p><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军长殉国,抗联斗争进入艰难岁月。8月,王明贵率部深入龙北地区,在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救国会的支援下,采取长途奔袭、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一举攻克了讷河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明贵并没有满足已取得的胜利,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伪满“模范县”克山县城。日军把克山县称之为“铁打的满洲国,模范的克山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克山县驻守着日伪军队总计千余人,王明贵手下只有100多人,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他经过3个多月的侦察,制订了调虎离山的策略,先派小股部队在县城周边活动,引诱日军追击。而后,带领部队星夜兼程返回克山县城,与城内潜伏的人员里应外合,一举攻破“模范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王明贵提前几个月袭击克山周边城镇、车站,入秋后再佯装撤回朝阳山根据地。对日伪军采用了调虎离山的妙计,恼羞成怒的日伪果然集结大军,进山“讨伐”。此时王明贵获悉,克山城防部队只剩日军数十人、伪军百余名,遂定进攻克山县城。他们假扮成伪军,大模大样进了城,日伪军猝不及防,仓促抵抗一阵就四散逃命。城外日军急忙乘汽车赶来增援,结果半路碰到了王明贵设计好的地雷阵,日军死伤惨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战,王明贵带领部队共击毙和俘虏日伪军100多人,缴长短枪百余支、迫击炮4门,子弹数万发。抗联牺牲5人,轻伤3人,打破了日军宣扬的克山县“不可攻破”的神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指挥过230多次战斗,参加过的就数不清了,但最津津乐道的还是智取克山那一仗。”王明贵的儿子王昶军回忆说。</p> <p class="ql-block">1953年11月12日,时任朝鲜内阁首相的金日成来华进行友好访问,我国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陪同检阅三军仪仗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迎仪式结束后,突然一位军官走向金日成,伸手搂住了他的脖子,开口就是:“来了老金,可想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这场景,大家都惊奇地愣住了,周总理立刻上前制止,并严肃批评对方:金日成首相是朝鲜领导人,已经不是抗联的营长了,你的行为很不妥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军官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歉,但金日成笑容满面地摇摇手,回了军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冒失的军官就是王明贵,他在外交场合的失态,也说明他与金日成首相的关系非同一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