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闻朱家角古镇,是在一本介绍江南水乡的画册中,那青瓦白墙、枕河人家的画面,仿若一轴诗意长卷,于心底悄然铺陈,勾起我对水乡古韵的无限向往。怀着这份憧憬,我踏上了寻访朱家角之旅。</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紧靠淀山湖。它处在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交通要冲,在历史上便是商贸往来的重要之地。</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的历史源远流长,始建于三国时期,那个时候这里已经形成了村落。到了宋、元时期,这里发展成为集市,名为朱家村。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为珠街阁,又称珠溪、珠里,俗称角里。在明清时期,朱家角发展到了鼎盛。</p> <p class="ql-block">明代时,朱家角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而到了明末清初,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当时有着“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盛景,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其商业繁荣程度连江浙两省百里之外的地方都受到影响,有“三泾不如一角”的说法。1991年,朱家角被列为上海市四大名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踏入古镇,第一站便是课植园。这座园林始建于 1912 年,园主马文卿耗银三十余万,历时十五年方才落成,其名取“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漫步园中,仿若置身世外桃源,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林立、池沼清幽。</p> <p class="ql-block">亭台轩榭上的雕花精美繁复,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皆栩栩如生,尽显工匠巧思。透过一扇扇雕花窗棂,园中的四时之景各有韵味,春日繁花似锦,夏日绿树成荫,秋日丹桂飘香,冬日雪落无声,恰似将江南四季的温婉与灵秀尽揽于一园之中。</p> <p class="ql-block">从课植园出来,毗邻的便是和心园。相较于课植园,和心园规模略小,却也玲珑精致。园内布局紧凑,以水为脉,亭台、回廊依水而建。粉墙黛瓦倒映水中,随着微风泛起涟漪,虚实相生间,仿若天地倒悬。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精心雕琢,又仿若浑然天成,于细微处彰显江南园林追求自然、寄情山水的文化精髓——以有限空间营造无限意境,让人心生宁静淡泊之感。</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前行,便步入了北大街。这是古镇最繁华热闹的老街,青石板路在岁月打磨下光滑如镜,两侧店铺林立,幌子高悬。阿婆粽子的清香、扎肉的醇厚、熏青豆的香脆弥漫在空气中,诱惑着往来行人的味蕾。街边老手艺人专注于手中活计,编制竹篮、制作糖画,一招一式皆为传承百年的技艺,承载着古镇往昔的烟火日常。</p> <p class="ql-block">北大街的喧嚣渐远,上海市鹤龙美术馆映入眼帘。馆内藏品丰富多样,从古朴的书画到精美的瓷器,从民间手工艺品到当代艺术佳作,穿梭其中,仿若与古今艺术家对话,感受艺术在时光长河中的流转与沉淀,为古镇的人文底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行至泰安桥,这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石桥横跨漕港河两岸,桥身如虹,桥石斑驳,见证了古镇数百年的风雨变迁。驻足桥上,俯瞰漕河街,枕河人家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阿婆在河边淘米洗菜,孩童在桥下嬉笑玩闹,时光在这里仿佛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沿着漕河街前行,经永丰桥,步入东湖街。这里少了北大街的商业繁华,多了几分静谧悠然。街边老宅大门半掩,偶尔传出几声吴侬软语,引得人好奇窥探,仿若能瞧见古镇旧时光里的家常琐事。</p> <p class="ql-block">折回再经永丰桥至西湖街,不远处便是大清邮局。这座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邮局,是古镇近代通信发展的见证。古旧的柜台、邮筒,还有泛黄的信件,诉说着往昔游子的思乡之情与古镇对外沟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过戚家桥,大新街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保留着诸多传统民居,偶尔可见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慵懒惬意,岁月静好。至美周路的银杏树广场,一片金黄灿烂映入眼帘,在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浪潮中,古镇焕发新颜。广场上,陆士谔铜像雕塑静静矗立,引人缅怀这位生于朱家角的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陆士谔,清末民初著名小说家与医生,自幼聪慧好学,初习医术,悬壶济世,后投身文学创作。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百余部通俗小说,其科幻小说《新中国》更是惊世骇俗,书中畅想百年后的上海万国博览会,精准预言诸多未来景象,展现非凡想象力与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站在铜像前,敬意油然而生,他恰似古镇孕育的文化火种,照亮历史,启迪后世。</p> <p class="ql-block">告别铜像,沿着新风路前行,放生桥横跨眼前。作为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石拱桥,它气势恢宏,桥栏雕刻精美,五百余年屹立不倒,承载着古镇人的出行记忆,也见证历代善举——放生祈福,护佑生灵。</p> <p class="ql-block">过放生桥,踏入东井街,寻至阿婆茶楼。择一临河座位,沏一壶香茗,看窗外乌篷船悠悠划过,听桨声欸乃。茶香袅袅间,思绪仿若与古镇融为一体,回溯其悠悠岁月,从宋元初创的质朴,到明清鼎盛的繁华,再到近现代的坚守与新生,朱家角恰似一部活着的史书,于每一寸砖石、每一道水纹间镌刻下历史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东井街和西井街充满了美食的诱惑。在这些街道上,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美食,阿婆茶楼里可以喝到传统的茶品,感受古镇悠闲的生活节奏。</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古镇在新时代也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浪潮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使古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等多方面不断提升。</p> <p class="ql-block">例如在交通方面,更方便的交通线路让更多游客能够来到这里;在文化方面,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也让朱家角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得更远。这座古老的江南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也迎接着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日薄西山,余晖洒在西井街,我带着满心眷恋,缓缓步出古镇。朱家角,这座古韵今风交织的水乡明珠,以其温婉灵秀、厚重深沉,在灵魂深处镌刻下一抹永不褪色的江南记忆,待来日,再续水乡旧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