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南欧环游掠影--北非迭影:突尼斯,西迪布撒以德

秋水乐鱼

座落在突尼斯地中海边,建造在悬崖峭壁上的一个小镇,北非最美丽的小镇之一,被称为蓝白小镇。<div>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镇之一。</div> 所谓蓝白小镇,其大面积的屋墙都是白色,而门窗、屋檐和廊柱都蓝色相衬,且建筑一般都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地中海的碧海蓝天相互映衬,如同梦幻般的童话场景。 世界著名的蓝白小镇前四,非排序,有西迪布撒以德,以及希腊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布尔和摩洛哥的舍夫沙万,而取前三,则有西迪布撒以德或舍夫沙万之一在列。 除了印度的焦特布尔,其余三座小镇都在地中海区域,地中海是蔚蓝的,纯净的,深邃的,配以白色,是地中海地区颜色的典型和代表色。 那三座小镇之外,在地中海地区还有许多小镇甚至城市的环境色彩元素是蓝白,这三座,只是经典的体现。 没去过印度的焦特布尔,正好,地中海的三座都去过了,个人评判一下,圣托里尼居首,舍夫沙万其次,西迪布撒以德位末,无论是规模还是景观。<br>即便如此,西迪布撒以德也是很有特色,绝非浪得虚名 西迪布撒以德位于突尼斯城以北偏东约20公里处,坐落在地中海边风光秀丽的山包上,是突尼斯市东北郊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始建于13世纪,当时,为躲避中世纪的宗教迫害,众多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人从伊比利半岛渡过地中海,来到南岸边的这座山包上安家扎营,成为了一个小村庄,号称地中海南岸的世外桃源。 1905年,法国男爵罗德尔夫来到西迪布赛以德定居,他把自己的别墅刷成了蓝白两色,还向邻居建议也刷成这两种颜色。<br> 1916年,当地政府规定:在该镇上建房一律只能用蓝、白两色,一个世纪以来,家家户户恪守不渝,此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圣地,世界盛名的蓝白小镇。 <br> 西迪布赛以德在地中海边突尼斯湾的一个尖角上,也可从下图看出其与突尼斯城市的关系,北偏东约20公里。 拉近,小镇的俯视,星号为下车地点,向北,至主路,右转,向东向上,开始了游览。 初始,主路上还可通车,是柏油路,往上,就是青石块铺就的路,也不让行车了。 道路两旁,都是小店。 也有小铺小摊。 <b>草席咖啡馆</b>,白色石阶从地面直通至二层正门,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馆内不大,约100平米左右,里面摆放着许多建店以来使用过的老旧生活物品以及历史照片,据说其装饰格局基本不变,保持原貌。 草席咖啡馆的名字来源于其座席特征:如我国东北的大炕,上铺草席,放着小桌,脱鞋上炕就坐,客流大时,也会在门口外石阶上铺以草席,故得名,是游客的打卡景点之一。<br>但我们不知道,拍照也是因为其建筑的外观特色,撰写本文时才查索获<br> 草席咖啡馆在小镇中心,从下车点往上那条主路的尽头,游客必经之处。<br>在咖啡馆处右侧延伸,虽是主街,却如巷道了。 当然,主街就是商业街,或者是旅游商业街,最多的是旅游纪念品,似乎大同小异。 也有特色店家,下是一家画廊的门面,后图是糖圈饼店,当地特色,引来很多人惠顾,导游也买了让我们尝了一下。 主街在山包的坡肩,往上,小街小巷,是居民的住家,随势而建,沿坡缓缓而上,。 往下也是,可看见地中海。 当然,在一个坡高处,也有等平路面,幽静的小巷,巷路多由青石块铺就。 这个是小弄了,小弄有小弄的味道。 门框多用土黄色石块包边,阿拉伯风格的拱形,精雕细琢的圆顶拱门以黑色圆钉扣出特别的图案,窗户和护栏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决无重复。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安达卢西亚与阿拉伯风格元素,将北非的粗犷风情和欧洲的优雅气息结合得恰到好处。</p> 当地居民基本上是关窗闭户,这时门外的一个守护者。 一家咖啡馆,门面很小,里面好大,露天的台座,是最好的观景处,可看到下面的港湾。 一杯浓郁的阿拉伯咖啡,或是芬芳四溢的薄荷红茶,小憩一下,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除了游客,更多的是当地人,这是一家三口,请了一位歌手,为孩子吟唱。 小镇多为二层住房,这是坡脚下,一栋三层楼房,算是鹤立鸡群。 伊斯兰小女孩,有些害怕,但在旁人的鼓动下,勇敢地伸出了手,留下了一张相,做一个纪念,也作为本篇的结束标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