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江南渔翁</p><p class="ql-block">拍摄于井象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8307350</p> <p class="ql-block"><b>寒冷的冬天不能阻挡人们参与户外活动的热情,南昌井象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文化节期间,作为重头戏的非遗打铁花,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打铁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北宋时期,盛行于明清两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烟火表演艺术,主要流传于中国的河南、山西等地。打铁花的表演形式独特,表演者在空旷的场地搭建起高约六米的花棚,棚上密布新鲜柳枝并绑满烟花鞭炮。表演时,表演者将高温铁水击打至花棚上,形成壮观的铁花景象。</b></p> <p class="ql-block"><b>打铁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最初是由工匠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展而来。它在明清两代达到了鼎盛,成为一种独特的庆祝仪式和祭祀活动。打铁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工匠们技艺的展示,更是对丰收的庆祝和对幸福生活的祈愿。</b></p> <p class="ql-block"><b>打铁花的表演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搭建花棚,然后在旁边设立熔炉化铁汁。表演者头戴防护装备,手持盛有铁汁的棒子,迅速击打铁水使其飞溅到花棚上,引发鞭炮和烟花的爆炸,形成壮观的景象。整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表演者需在高温铁水中赤膊上阵,展现出惊险与美妙并存的表演。</b></p> <p class="ql-block"><b>打铁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蕴含了道教文化、商贸习俗和民间工艺等内容,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宝库。打铁花的表演气势磅礴,场面宏大,不仅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此外,打铁花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b></p> <p class="ql-block"><b>文化节从元月10号到19号,非遗打铁花每天表演两场,分别是晚上7:30和8:30。时间还没到,井象文化广场就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市民游客都在翘首以待,期待观赏这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象。演出台上,表演者身穿防火服装,一旁的铁炉热焰腾腾,火光冲天。演出开始,一名表演者拿起两个火球,飞身旋转,辗转腾挪,顿时火花四溅,热焰冲天,幻化出五彩缤纷的火焰,就像璀璨的烟花一样,瞬间照亮了整个夜空,非常令人震撼,场面十分壮观。非遗打铁花象征着新年伊始,人们的好日子更加热热闹闹,红红火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