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茬下 《便利店社会》

月明千里

<p class="ql-block">在便利店之前,有小店,不由想起来小时候村子里的小卖铺,一开始村子里只有一个小卖铺,什么都有,就是陈列毫无逻辑,也不会考虑消费群,东西随处堆放,只有老板自己知道在哪里,有一次去买一罐酱豆腐,老板居然真的找到了一罐酱豆腐,令我非常惊讶。不过这种建在窑洞里的小卖铺,采光确实说不上太好,过道狭窄,不像便利店那样富丽堂皇,明亮,而且现在便利店正在拓宽自己的公共休息空间。</p> <p class="ql-block">便利店是城市化的隐喻,每几千人有一个便利店似乎就是城市化率的另一个指标。大同虽然有便利店,但是是名便利店,并不是便利店,也不像是太原的便利店,就像是一个叫便利店的店,唐久和金虎似乎在大同存在,但是无法扩张。能够扩张的还是赵一鸣零食店,赵一鸣不仅在大同市,在张家口也是扩张的很迅速,甚至沙岭镇都有很大的赵一鸣零食店。据说2022年的湖南省已经兴起了零食店,大超市为了竞争不得不搞活动,这一点颇似伊藤洋华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超市正在没落,便利店在崛起,有的人不太喜欢大超市,是因为庞大的购物空间,找到一个商品不容易,现在店员也在减少,所以很多时候找不到要买的东西只能放弃。</p> <p class="ql-block">之前我以为消费社会,消费需求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不过也有一些潜在的消费需求没有被发掘出来,如果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则会激发消费欲望,制造销售业绩。比如有的书友觉得便利店的煮串比外卖要好一些,少油少盐,营养搭配均衡,在周末带孩子去补习班赶场的间隙,也是一个不错的饮食选择。</p> <p class="ql-block">谈到北京的“无印良品”,其实我还有一本《无印良品管理笔记》没有看,有点儿类似于名创优品,它的文具设计很有特点,以前喜欢手账的朋友们估计也沉迷于和纸胶带,其陈设、布局、灯光都比较讲究,就是一个垃圾桶也设计的赏心悦目。坂本龙一为无印良品创作配乐《舒适感、从何而来》,购物时听一下很有感觉。大家谈到名创优品的牙刷比较特别,价格不高而且可以挑选的款式比较多,还有保护套,满足用户需求。</p> <p class="ql-block">还有现在的网络购物,抖音购物就像是在逛庙会,被称为“逛街式购物”,就是会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的消费是不是就是在销售一种感觉,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趋近于精致消费,为感觉买单,对价格反而不太敏感,这一点儿像下一次读书会要分享的书籍《稀缺》。比如泡面,专门煮方便面的店曾经短暂的在百盛对面巷子里存在过,也许我们需要异国风情的精美包装,现在泡面机也在兴起,跟着金城武学泡面在小红书上也是热门话题,韩国自助泡面机的视频也有较多观看,我想起以前学生说的,家里有世界各地的方便面,每天都有不同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另外就是随着单身社会降临,“一人食”也会渐渐大行其道,现在有的火锅店已经注意到这个,设立了“一人火锅”,将来便利店就成为一个社交场所,或者说一种基础设施,在那里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人与人既有边界感,又感到熟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