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不分家

翁昌年

<p class="ql-block"><b>《2024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申昊</b></p> <p class="ql-block"><b>  2024中国诗词大会夺冠的江苏选手申昊的经历引起我的思考,他是我省姜堰中学毕业,清华硕博连读的理工科学生,工作后曾是援建巴基斯坦的水电工程师,是地道“理工男”,却在全国最高水平的诗词大会过关斩将,一举夺冠,可见其古诗词的知识十分了得,我联想到我校退休老师孙光和周亚红两位理工科教授,也会作诗写文,写作能力超群,我发现二位教授写游记散文有共同特点,少有虚言浮词,记叙事实言之凿凿,数字精准,逻辑合理。</b></p> <p class="ql-block"><b>  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数学大师苏步青写的古体诗,70年代我教过的洪甦同学在78年江苏省中学生语文竞赛中获第六名(语知分全省最高),国内多所名校中文系表态愿录取,我征求她意见时,她告诉我考理科,78年高考中她以化学100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化学系录取了。于是我根深蒂固地认为在人类的大脑里接受理科知识和学习文科知识是不互相排斥的,有时甚至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因为文科生多用的形象思维与理科生擅长的逻辑思维,是可以相互强化,如将两者结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b></p><p class="ql-block"><b> 当下中学教育文理分科是急功近利,是应付高考的短视措施,是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高考必考几门课程,是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已而为之。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及世界上部分国家也实行文理分科。</b></p> <p class="ql-block"><b>苏步青</b></p> <p class="ql-block"><b>业余诗词钞</b></p> <p class="ql-block"><b>孙光</b></p> <p class="ql-block"><b>旅游摄影诗集《诗意天涯》</b></p> <p class="ql-block"><b>雅红</b></p> <p class="ql-block"><b>《美篇》优秀作者</b></p> <p class="ql-block"><b>  从长远观点看,教育现代化在中学阶段要努力构建宽实基础,才能满足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当文理并重,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虽然文科出身,不主张重文轻理,但认为学好文科,以文见长,能使学生终生受用,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有利学生将来认识社会,热爱生活,涵养道德,丰富想象,愉快生活。绝大多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与数理化无关,再也接触不到高中阶段学习到的理科知识,而人文知识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你终生。</b></p> <p class="ql-block"><b>  现行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全面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要求。</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教育史上曾出现这样的现象,对有特殊才能和专长的学生可以破格录取。据有关资料记载:</b></p><p class="ql-block"><b>朱自清1916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b></p><p class="ql-block"><b>罗家伦1917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b></p><p class="ql-block"><b>钱钟书1929年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一说15分);</b></p><p class="ql-block"><b>吴晗1931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b></p><p class="ql-block"><b>臧克家1931年参加青岛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b></p> <p class="ql-block"><b>  这些大师级的人物都是当年被有远见卓识校长特批,破格进入北大清华等学府深造的,今天当然不能照搬用于高考招生,为了有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能否改革高考制度和方法?值得思考,恢复高考后,录取工作也有破格的先例,2001</b><b style="font-size:18px;">年蒋昕捷因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被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2009</b><b>年,总成绩只有428分的黄蛉以一篇甲骨文作文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b></p> <p class="ql-block"><b>黄蛉</b></p> <p class="ql-block"><b>蒋昕捷</b></p> <p class="ql-block"><b>  我有不成熟的建议:1,教育部制定有关破格录取的规定,既有利特殊人才不被埋没,也有利于高校领导遵循,避免产生录取工作混乱。2,为了有利数理人才脱颖而出,每年高考试卷有部分数理化高难度的附加题,能解此难题者即使总分不够,也可按规定破格录取,能改变我国基础科学拔尖人才缺乏的现状,催生孕育诺奖获得者出现,弥补天才少年大学生数量之不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