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湖高铁通车了,一天行程湖州双林,南浔两古镇

南泉

<p class="ql-block">2005年元月8号上午乘座元旦前刚刚通车的沪苏湖高铁列车,虹桥火车站至湖州东站不到一小时车程。计划游玩素有“文化之邦,诗书之乡”之称的湖州双林古镇和南浔古镇。开启了2025年的第一次外出休闲旅游!</p> <p class="ql-block">湖州双林古镇,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江南水乡集镇,兴始于唐代。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旅游古镇中的冷门小众古镇!</p> <p class="ql-block">双林古镇闻名江南的是双林三桥。三座清代古桥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为之震撼。在长不到400米的三林塘水面上,万元桥、化成桥、万魁桥三座石拱桥自东向西一字排开横跨两岸,宛如历史的长廊,连接着古今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今天也许是天气寒冷,游客稀少,但走在桥上,你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古朴。</p> <p class="ql-block">万元桥栏杆上雕刻精美,栏杆上还有石狮雕,桥面护栏则是座椅样罕见一绝!</p> <p class="ql-block">每二桥间相隔尽一百多米,这是站在中间化成桥的桥面上向东拍摄的万元桥,背景是三林塘南岸的文昌阁。游玩中不解的是古人为什么在短短三百米河道中连建造三座如些规模的三孔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由于没有无人机,只能在东边万元桥上拍下了化成桥和万魁桥同框!</p> <p class="ql-block">三座古桥的长度,宽度及造型基本一致,观察到不同的是护栏石立柱的首端造型狮子,官帽等!</p> <p class="ql-block">中间化成桥的石台阶两边铺设了水泥斜坡,不时有村民开电动车摩托车骑行过桥。</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万魁桥</p> <p class="ql-block">见万魁桥下有一木椅子,搬到桥顶中央,站在椅子上胆颤心惊地拍下化成桥与万元桥的同框照!</p> <p class="ql-block">三十几年前曾出差来过双林镇,住在一小旅馆内,租了辆自行车骑行到乡下去看望上海回乡职工,记得也是冬天田间有积雪,河道宽阔也翻过几座石桥,不知是否走过这三座古桥,那年代是只知道干活的,没有看美景和知道古桥来头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除了三桥,古镇东侧还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宫庙:蓝灰色的文昌阁、橙黄色的水镜寺和紫红色的东岳庙。是三林塘水域南北俩岸的奇妙组合!</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作为双林古镇的最高建筑之一,文昌阁是拍摄三桥的绝佳位置。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古镇的美景。登上文昌阁,你可以感受到那种居高临下的震撼,同时,这里也是拍摄日落美照的绝佳地点哦!</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文昌阁时正逢修缮期间不开放,心有不甘等待中与工人师傅商量是否让我俩登楼拍照,师傅可能见没有其他游客,破例开门准许上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匆匆登楼拍下三桥同框照片!</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无人机拍摄的完美,毕竟来之不易,也属珍贵!</p> <p class="ql-block">双林古镇文化底蕴丰厚,拥有古桥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书画文化、绫绢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历史上,双林镇曾有古桥125座,是江南古桥留存集中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听当地人说双林人很会唱戏,凑上几个人就能整出一台戏!</p> <p class="ql-block">一部民国史,半部在南浔!<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午滴滴打车去湖州的AAAAA景区南浔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古镇免费进入,景区内各园林景点和名宅可凭当天游客至南浔古镇高铁站的乘车票根免费参观,俺们是高铁至湖州东站的不能享受此优惠!</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小莲庄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典园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历时40多年完成,是晚清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花园‌‌。小莲庄因其精巧的园林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南浔古镇的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刘氏家庙‌:家庙前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御赐牌坊,</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会有“一部民国史,半部在南浔”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很多元老是湖州南浔人,而且在最开始孙中山创立国民党的时候,所有的活动经费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南浔的私商。</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书生捧的不是线装书,而是手机刷看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大户人家的古宅围墙不仅高大雄伟,还错落有致,形成了壁垒森严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一群豪门大院中的女婢和帮工匆匆赶路!</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河埭小巷中,感受江南水乡环境。这里的生活气息浓厚,每一处都透露出南浔古镇的文化底蕴和脉络。</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民居建筑多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以白墙黑瓦、飞檐翘角,青砖黛瓦马头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传统江南水乡风格为主。</span></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大胆而巧妙地渗透和融合西方建筑风格,特别是在园林布置和宅园装饰中随处可见有西方建筑艺术元素和宗教文化!开放使经济繁荣!</p> <p class="ql-block">开窗即见河,出门便是桥、典型的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河道穿街而过,水波荡漾,映照着古建筑的影子,仿佛一幅流动的江南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河道水系基本保存。河边傍水筑宇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南浔百间楼:历史韵味,水乡风情。从古镇南门沿河逛街游玩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古镇北门的百间楼民居群景区!</p> <p class="ql-block">相传,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他的孙子和南浔一位进士的孙女结婚。女方嫌弃男方家的房子不够宽敞,便提出要求,说有100个陪嫁的婢女,男方家的房子太小,住不下。于是,男方家立刻沿着河边建造了100间楼房,每间给一个婢女住,这就是百间楼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从古镇东吊桥到莲界桥,全长超过400米。这座建筑群至今仍有许多原住民居住,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沿河民居群。</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静。这里离南浔古镇的核心景点较远,游客不多,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走在沿河骑楼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而遥远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嘉庆年间,古人张镇曾以诗赞美百间楼:“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诗句中描绘了百间楼的美丽景色和独特的江南风情。</p> <p class="ql-block">南浔最美的地方,莫过于走进寻常人家的巷子,慢慢地感受时光流逝!</p> <p class="ql-block">也许自己自幼在江南水乡长大,看见这临河而建的民居实在是充满了亲切感,仿佛回到了老家祖宅,推门就是河溇边青石河岸的条石路,河岸下是有二个相对石阶的河埠,不远处的河沿夏天有丝瓜棚,还有两棵苦楝树。思乡啊!</p> <p class="ql-block">正是这临河的民居群,孩子们个个从小都是浪里白条,夏天的傍晚说是洗澡,其实就是一场水中游戏,“打水仗”,“躲没头酸”(潜泳)是最常见的,直到家长在岸边大声叫喊才肯上岸!</p> <p class="ql-block">小桌子小板凳沿河一摆,一壶开水,江南水乡的氛围感也瞬间拉满。</p> <p class="ql-block">这片江南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群落,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宁静。夕阳斜下,温和的阳光将廊柱的影子拉得老长,乌瓦粉墙也渐渐染上了暖意。河道蜿蜒逶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的建筑不仅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还融入了清代的建筑特色,使其成为一座具有历史韵味和独特魅力的民居楼群。</p> <p class="ql-block">夜暮降临,‌南浔百间楼的夜景美得如诗如画,夜晚的百间楼更显静谧,一排排临水而建的木结构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十年,一直旅行在祖国各地,也游览过几十个古镇,个人觉得南浔古镇是古镇中的天花板!一个看了一遍更想再看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天空有了梦幻蓝色调, 百间楼换上了璀璨的晚装!</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万盏红灯亮起,晚六点半,因要赶乘当晚7:20分南浔高铁站返沪列车,打滴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