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厦门名景之《万石涵翠》</p> <p class="ql-block">欢迎来到厦门市园林植物园!</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最具特色的专类园之一<b>雨林世界</b>。</p><p class="ql-block">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占地面积4.93平方公里,建于1960年,现已建成16个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区,收集了近万种植物,在全国200多家植物园中,它是唯一一家位于市中心的植物园,是市民尽享森林氧吧游客纷至沓来的地方,它还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厦门市的绿色名片。</p> <b>地球之肺—热带雨林</b><br><br>热带雨林是一种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的植被类型,在雨热资源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形成,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南北纬5-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br><br>雨林虽然仅占地球陆地面积6~8%,却是超过一半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不仅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摇篮,也是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雨林对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p class="ql-block">世界上<b>三大热带地区</b>都有热带雨林的分布。</p><ol><li><b>亚马逊雨林</b>:位于南美,主要分布在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国。是全球面积最大、生态系统最复杂的热带雨林,目前覆盖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亚马逊雨林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是众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li><li><b>印度马来雨林</b>:位于亚洲,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li><li><b>刚果盆地雨林</b>:位于非洲,主要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哈麦隆、加蓬等国。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li></ol> <p class="ql-block"><b>我国的热带雨林</b></p><p class="ql-block">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海南岛和台湾省南部的恒春半岛,尤<b>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b>。</p><p class="ql-block">但是由于我国雨林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因此,林中附生植物较少,龙脑香科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不如东南亚典型雨林多,小型叶的比例较大,一年中有一个短暂而集中的换叶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季节变化。</p> <p class="ql-block">厦门地处福建省的东南部,地带性植被属于南亚热带雨林类型,并不具备热带雨林形成所需的高温、丰沛的降水和高湿度的环境,这个雨林世界是人工模拟的热带雨林。</p> <p class="ql-block">该园在保持原有自然植被的基础上,通过引种栽培具有雨林特征的植物,丰富物种多样性,形成群落层次较多的雨林植被,表现绞杀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板根现象等雨林特征,并在园内建造雾森系统,将自来水雾化喷出,营造雨林的潮湿多雾的气候环境。</p> <p class="ql-block"><b>”雾森“系统:</b></p><p class="ql-block">引进福建省第一套”雾森“系统,利用高压运行的水流,过滤的自来水通过无数个细小的喷口,喷晒出轻盈细密的水雾,弥漫空间,若隐若现,营造出热带雨林潮湿多雾、亦幻亦真的奇幻世界。</p> <p class="ql-block">紫云景区有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两大水系之一樵溪贯穿其中,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这里的雨林世界是2003年开始打造,2004年建成的,现在是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的樵溪桥,宽1.5米,长14米,此桥建于明朝永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厦门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岩石上有南明永历七年(1653年)的石刻“樵溪桥”。</p><p class="ql-block">古人择水而居,当年这里溪水潺潺,人们在此居住生活,附近仍留有一些不知名的石刻遗迹。</p> <p class="ql-block">樵溪上的天然石洞,洞里有一块长石,形状象一张古琴,淙淙溪水流经石下,响声犹如琴声,所以人称“琴洞”。<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诗云:“倾耳静听流水调,却疑钟子写水弦”,充满了诗意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洞口上方有乾隆年间题刻的“琴洞”二字。</p> <div>相传琴洞旁的山麓曾经有一处高读岩,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曾在那里读书。两处景观合称”高读琴洞“,是厦门旧24景的景外景,但现在只有琴洞,高读岩不知所在。</div>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雨林奇观之老茎生花</b></p><ul><li>人们常见的植物,通常是枝上开花结果,一进入热带雨林,便会发现这里的花、果是开在或结在树木的大枝桠、粗大的树干上,有的甚至长在树干的基部上。这就是热带雨林特殊现象之一的“老茎生花"。</li><li>"老茎生花”是某些树木在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适应对策。<span style="font-size:18px;">热带雨林中这类老茎生花的中层树种</span>把花朵开在老茎或树干上,为的是引起昆虫的发现和光顾,获得更多的授粉机会。</li></ul><p class="ql-block">茎上开花植物种类不少,常见的是菠萝蜜、火烧花、木瓜榕、对叶榕,以及著名的可可、炮弹果等植物。</p> <p class="ql-block"><b>可可</b></p><ul><li>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可可果实成熟时,颜色从绿色变为黄色或者橙色。果实内部含有可可豆,可用来制作可可粉和巧克力。</li></ul> <p class="ql-block"><b>炮弹果</b></p> <p class="ql-block"><b>铁木瓜</b></p><ul><li>热带植物,果实呈绿色,形状类似西瓜但质地坚硬。果实直接从树干上生长出来,形成独特的“干果挂树”景象。</li></ul> <p class="ql-block">杨桃(阳桃、五棱果、五敛子):</p><ul><li>杨桃是开花机器结果劳模,不仅一年四季开花4~5次,而且全树上下都能抽生花序,结出果实。花期4~12月,果期7~12月,花果期都超长。一边开花一边结果,此起彼伏好不热闹。</li></ul> <p class="ql-block"><b>炮弹树</b></p><ul><li>炮弹树是一种热带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雨林地区,名字来源于其果实形状,果实象炮弹一样大且坚硬。炮弹树花因其独特的形态和鲜艳的颜色而闻名,花瓣呈粉红色,雄蕊结构形似刷子,引人注目。</li></ul> <p class="ql-block"><b>雨林奇观:滴水叶尖</b></p><p class="ql-block">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种类旁乱繁杂,然而这些树叶不论形态大小,却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叶子多具有尾状尖端,称为”滴水叶尖”。</p><p class="ql-block">雨滴落到叶面上,水分会慢慢汇集于叶顶,形成水珠,最终由叶尖落下。而且热带雨林高温高湿,空气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空气与叶片表面接触,水分就会逐渐凝结成水滴,沿叶面慢慢往下滴。</p> 在湿热的热带雨林中,繁茂的植物对生存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由于雨林植物茂密,树林下层缺乏阳光,很多“弱势”植物只好向高处发展以争取更多的阳光,这类植物就是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萝藦科和各种蕨类等。<div><br></div><div>各种附生植物布满整个热带雨林,形成美丽壮观的空中花园。</div> <p class="ql-block"><b>雨林奇观之附生现象</b></p><p class="ql-block">热带雨林的附生植物与其它森林显着不同,附生植物中有大量是高等植物,主要有<b>兰科</b>、<b>天南星科</b>、<b>凤梨科</b>、<b>萝藦科</b>和各种<b>蕨类</b>等。</p><p class="ql-block">低等的附生植物有时会附生在叶片上,形成“<b>叶附生</b>”。各种附生植物布满整个热带雨林,形成美丽壮观的“<b>空中花园</b>”。</p> <p class="ql-block">潮湿的空气使附生植物远离土壤而不必担心失去水分,但它们仍然必须想法收集并储存水分和营养。</p><p class="ql-block">附生植物的种子可以轻轻松松的飘上来,这些搭便车的植物中,有些还在种子阶段就附着在动物皮毛上,或者通过鸟类的粪便排泄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b>兰科植物</b></p> <p class="ql-block">兰花的种子小得像一粒尘埃,只要一阵微风,这些种子就能翩然上路,所以就算是在高耸的树木顶端都开满了美得令人屏息的兰花。</p> <p class="ql-block">有些海拔较高的森林终年笼罩在雾气中,而雨林的树冠也不时受到定期来袭的暴风雨的雨水洗礼。</p><p class="ql-block">兰花的解决方式是将其绿色的根部绕在下方的大树干上,如此以来就能拦截在树皮上滚落的水分及其内所含的微量养分,同时兰花将其水分储存在肉质的茎干中。</p> <p class="ql-block"><b>美丽的空中花园</b></p> <p class="ql-block">凤梨科植物、鸟巢蕨等植物生长在植物的树干上,从降雨得到水分,从树皮、和被风吹来的微尘中得到养分。</p><p class="ql-block">凤梨科植物中央的水塘,不光贮存水分,也是其营养成分的来源之一,像蚊子幼虫一样的小动物,在此水塘中定居,有些青蛙的蝌蚪甚至能在凤梨叶丛的微型水池中孵化。这些小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沉淀在底部,形成一层营养丰富的沉淀层,所以植物长得越大,储存的食物就越多。</p> <p class="ql-block">蕨类植物</p> <p class="ql-block">凤梨科植物</p> <p class="ql-block">空气凤梨</p> <p class="ql-block"><b>空气凤梨(气生凤梨、铁兰花):</b></p><ul><li>根部退化,叶子长得象根一样,依靠叶子表面大量的鳞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存。</li></ul> <p class="ql-block"><b>扁担藤</b></p> <p class="ql-block"><b>扁担藤(过江扁龙、腰带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产印度和中国热带雨林,是常见的藤本植物,依附着高大的树木四处攀援,交织缠绕,延申到森林的各个层次,为热带雨林增添了许多神秘感。扁担藤中储存水分,砍断之后会有清水流出可供饮用,据说西双版纳傣族猎人进山,就靠这种”天然水壶“的清水解渴。</p> <p class="ql-block">缠缠绕绕的扁担藤,不知从哪里来不知又往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b>龟背竹:</b></p><ul><li>叶片形似龟甲而得名,幼叶呈心脏形,长大后有了缺裂和穿洞来消风漏雨,暴风雨带来的伤害,是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运用。</li></ul> <p class="ql-block"><b>桫椤</b></p><p class="ql-block">别名蛇木,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p><p class="ql-block">在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影响,濒临灭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笔筒树</b></p><p class="ql-block">茎直立高大,茎外皮布满落叶后留下的大型叶柄瘢痕,形成菱形花纹。</p><p class="ql-block"><br></p> <div>笔筒树茎干去髓干燥后可作为笔筒,笔筒树叶因此得名。</div> 叶集生于茎顶,大型展开的叶片和拳卷状的嫩叶构成大型蕨类植物的特有景观。 笔筒树原生长于中生代侏罗纪,为当时恐龙的主要食粮,第四纪冰川期基本灭绝。仅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国家部分地区有少量植株残存,被称为“活化石”。<div>1982年,厦门大学生物系赵修谦教授在厦大后山发现一株,这是中国大陆对笔筒树的首次记录,引起了植物学界的轰动。</div>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雨林奇观之绞杀植物</b></p><p class="ql-block">一种植物的根象网套般紧箍在另一种植物的树干上,直至把它勒死,这种植物人们管它叫“绞杀植物”。热带雨林中榕属的一些种类就是知名的绞杀植物,常见的有<b>榕树和斜叶榕</b>。</p><p class="ql-block">整个过程相当缓慢,起先是种子被鸟类带到其他高大乔木的树桠上生根发芽,接着长出了许多气生根,有的悬挂下来,有的则贴着树干向下交错延伸,这些气生根着地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与被附生的乔木争肥争水;另一方面,它们与原来的乔木争夺光线和空间。</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固着在树干上的气生根迅猛增粗,粗壮的根分生支根,支根又生细根,盘根错节,形成强大有网络,把乔木树干紧紧地箍了起来,使原来的乔木养分和水分的运输通道严重阻塞,直至中断而枯死。</p><p class="ql-block">乔木一死,树干腐烂变空,绞杀者的网络根迅速密接或愈合,终于变成一株独立的植株,取代了原先的植株,绞杀过程就这样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兩林奇观之板状根</b></p><ul><li>板状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所特有的<b>板状不定根</b>,是支柱根的一种形式,也是热带气候下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是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之一。</li><li>热带雨林的中、上层乔木,树冠宽大,树高几十米。板状根强而有力的根系,解决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的问题,又能有效地增强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li></ul> <p class="ql-block">植物世界探索中,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纪录片《绿色星球》是由大卫•爱登堡解说的一部自然纪录片,聚焦于植物的世界,展现了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竞争关系。</p><p class="ql-block">该纪录片共分为五集,其中第一集《雨林天地》专注于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展示了热带雨林植物之间为争夺阳光、空间和营养而展开的激烈竞争,揭示了它们在生存中所采取的各种策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BC 纪录片以其高质量的制作、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画面而著称。</p><p class="ql-block">大卫·爱登堡博士是一位著名的自然历史学家和广播员,他在自然纪录片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以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让观众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科普志愿者2024年年终总结会合影,有幸成为一名科普志愿者,向前辈老师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2024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第四批新晋科普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蓝花楹高大挺拔,是一种以蓝紫色花朵闻名的观赏树种,它的浪漫和美好营造了一个紫色的梦境,有着幸福和满足的味道。</p><p class="ql-block">2024年开启了火红热情的“火焰木年”植物探索之旅,2025年定为“蓝花楹年”继续我的探索,也许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植物小白成长专辑》了,而这也是可以期待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