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难舍乡愁《忆往昔峥嵘岁月》<br><br>作者 臣本布衣</h3> <h3> 走在岁月的河边,软软的河滩上,会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光阴倏忽,瞬间清清的河水便盈满了印痕,或许,一场雨,就能将这些印记洗刷的无影无踪,这样的美好,我希望在转身之际,能被深深的珍藏。</h3> <h3> 那些随风而逝的美好,变得越来越淡,零零碎碎的散落在各个角落,无法捡拾,只能被遗忘或者丢失。当有些美好的事情,美好心情的时候,不妨就记录下来,用自己的笔,在人生的素笺上留下点滴的墨色,是故事,也是记忆,流年的刹那也将被我们亲自定格。</h3> <h3> 河南省第二毛纺织厂,位于人民大道与东工路交叉处的西南角。1952年2月,在棉织一社的基础上,经多次名称变更,于1973年七月定名为安阳市第二织染厂。1975年与安阳市毛纺厂合并,成立安阳毛纺织厂筹建处。1980年1月,河南省政府决定将安阳毛纺织厂收归省纺织工业局领导,6月更名为河南省第二毛纺织厂。</h3> <h3> 在1973年定名为市二织染厂时,占地3.3万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3542平方米,办公宿舍楼2500平方米,生活用房700平方米。1975年在此基础上,分两期工程进行扩建。第一期工程1976年~1982年投资746.6万元,共完成建筑面积22651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厂房和仓库11007平方米,生活区住宅10189平方米,动力区锅炉房1455平方米。第二期工程经省计委批准,1985年6月至1987年12月土建投资871.59万元,完成建筑面积22020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厂房8734平方米,生活区8863平方米,办公楼3952平方米,水站及回水设施671平方米。工程完成后,年增加呢绒产量50万米,税率272万元。此外,在厂区扩建工程的同时,还利用自有资金承建了食堂,澡堂,幼儿园等工程,建筑面积3446平方米。</h3> <h3> 多年来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成为现有5148定规模的中型精梳毛纺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830万元,房屋建筑面积50442平方米,毛织机96台,年产精纺呢绒120万米,是安阳市高效企业之一。最后又经过了企业改制,合并,转产,裁员增效,人员分流,使省二毛纺厂走向了良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h3> <h3> 当年的那些工厂职工,如今大多数人年岁已高,说句实在话,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正在逐年减少,许多那时的记忆也将“消逝”殆尽。我不想这些记忆被遗忘,这是我们父辈及数千万的产业工人挥洒汗水的地方,是他们的青春,是我们这些工厂子弟的童年和少年。</h3> <h3> 目睹它的衰落,消逝,内心无处安放的情绪油然而生。我们这些企业职工,昔日的主人翁,还能去哪里缅怀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我们的父辈,还能去哪里缅怀自己的青春?改制的车轮下,我们曾经的“故乡”不复存在,有许多工厂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h3> <h3> 如今,记忆中的厂房与食堂早已被拆除,即便再次回到了那片熟悉的街区,也再找不到曾经在一起的工友。郝云在《回到那一天》歌里唱到:“可惜变换了时代,再也回不到那一天。”<br> 可不可以回到那一天,让我们再一次牵着手,再看一看厂区的那个车间;可不可以回到那一天,烟囱浓烟滚滚,车间热火朝天,工友们满是笑颜;可不可以回到那一天,哪怕只有一天也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