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旅,不能空手而归

梦白浪

出发时背包就很沉重——我一个月的物品应有尽有,所以决定尽量不捞取资料、不收集纪念品。<br><br>导览册一路走,一路被迫放弃。<br> 这里的纪念品商店自然鳞次栉比,莫扎特都来站台,非要掏空你的账户余额不可。<br> 本地特制,过这村没这店儿。 除了照例购买冰箱贴和书籍、地图,我还是标准从严淘换了一些物件(也许有的纯属国产?),途中时不时把玩。由此带来的负重增加让我一度想邮寄,但担心损毁,只好蜗牛般沿路背下去。<br>参考国内价位,我对这类货色的心理承受一般是10欧元以内。<br><br>最轻便者属纪念章,分别购自法国诺曼底、荷兰阿纳姆、德国柏林、波兰居里夫人博物馆、捷克布拉格。<br> 巴黎首选奥运纪念品。奥运大概结束两个多月了,见到的特许纪念品不多,价格更令人咋舌,我最后买了这个塑胶吉祥物,12欧已属较低价格。<br>但我还是出手早了,在凡尔赛宫外的市场上看到了绒毛吉祥物(我一般收集运动会绒毛玩具)标价20欧,如果不是这个胶佬已入囊,一定会买下。 凡尔赛市场买了拿破仑BUST,价格比巴黎城里便宜,但也突破了10欧。<br> 浪漫杯,一个5欧,来两个吧。(一路都担心会不会破碎)<br> 卡昂和平纪念馆购买82空降师兵人,挺大个头才8欧。<br> 鲁昂贞德教堂旁的一家纪念品商店里有大大小小的贞德像出售,有一个10欧的骑马舞剑形象我很喜欢,但携带不便,买了这个更小的。店家提供了纸盒和包装,非常考究。<br> 比利时的丁丁手办只能看了,无法问津。铺子里都是这家伙,选黑色的含蓄一些吧(价格也比白色的便宜一些)。<br> 荷兰的木头郁金香纪念品很多,沉甸甸显然不适合携带。在郁金香博物馆我选了这个木制品,对2.5欧的价格比较满意,要不是占地方,我无疑会多买一些。<br> 柏林墙的碎片至少是商家热卖商品,真的假的谁也不知道,价格虚高。在东边画廊博物馆见到这类小规格的,标价6欧,还可以接受。<br> 华沙原本考虑买个白鹰棒球帽,有这个就行了。<br> 维也纳摊位上茜茜公主小雕像不少,粗制滥造貌似东施,可以正视的又要挤出一顿饭钱,于是我选了博物馆出售的2025月历,9.9欧,含13张生平肖像。<br> 1957年诞生的捷克鼹鼠纪念品包括冰箱贴(全部木制)和布玩具,150克郎起步(合人民币50元),感觉太贵了。后来在小巷里找到一家,以98克朗拿下冰箱贴。<br>售价不让我那么意外的是好兵帅克(特意请教老板如何发音,就是帅克)兵人,轻松到手。<br>最早认识帅克是通过捷克木偶片(上下两集),片头背景音乐是“拉德兹基进行曲”。<br> 布拉格穆夏博物馆的商品不少,性价比都谈不上满意,好歹买了这个杯垫聊以纪念。<br> 永不着陆的伞兵。购于巴斯托尼最大的军品店,虽然兵人面部形象扭曲,7欧的价格我认了。在柜子里放不住,挂吊灯上合适。<br> 用于拍照衬底的,是我在德国辛斯海姆技术博物馆购买的德军外衣,标价14.95欧,居然和国内军品店一个价位,收纳没商量。<br><br>送给孩子的肖邦纪念品,空盒而已。古典音乐有个空筐理论,意思是你年轻时和年迈时听同一首曲子,因为阅历不同而感受有异,如同筐已装满。<br>其它事物亦如是。 最后感谢好友海军大将先行从诺曼底为我带回的空降兵联络哨,我就不用再买啦。<br> 这种能发出噼啪响的玩意儿在电影《最长的一天》里翻成“板球”,在同名原著中翻成“蟋蟀”,在另一本诺曼底战记中翻成“蟋蟀响板”,网上则译成“蟋蟀哨”。<br>本来是当年廉价商店哄孩子的,空降兵上级花小钱办大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敌我识别器。<br>虽然遭到很多人的鄙视,但确实有士兵因为弄丢了这个,差点被军官误杀。<div><br>要注意的是,原著里操作方法是:按两下,回应一下。但电影里却一再强调:按一下,回应两下。<br>试试就知道,后者听起来悦耳,大概是这个缘故,电影才不顾史实加以颠倒。<br>而且这还涉及电影中一个惊心场面:<br>一个空降兵按一下,听到两下似乎是回应。他放心走出来,当即腹部中弹,临终前喃喃:我听到了两声。。。。。。<br>那是毛瑟步枪退弹壳、上膛发出的两声。<br>当然,原著里没有这种记载,属于电影改编。<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