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蔡振源 || 批评与允许

爱姐•书画经纪

<p class="ql-block">群眾自動放棄了批評庸俗與俗媚以及膚淺的權利,我們已經在無形中允許了環境裏的美感退化!我們逐漸把自己變成一種低級的視覺動物,我們透過更多更膚淺的視覺誘惑,赤裸裸的來滿足自己的自淫自樂。</p><p class="ql-block">群眾已經自動放棄了可以選擇美的權力,反正只要是別人給的誘惑,都會自甘墮落的全然接受。</p><p class="ql-block">群眾已經開始自動放棄美感的思考能力,人們的感受越來越傾向表面與直接的感動⋯⋯對於深層的美感感受情緒,已經不再思考和探索,大家開始不再動腦思考,大家對於美感的感動,似乎越來越傾向可悲的盲從。</p><p class="ql-block">魯莽的群體越來越強大,不負責任的情緒勒索也是日漸膨脹,越來越多速成的表面功夫,似乎已經形成了主流價值觀⋯⋯人們主動的放棄了挑剔與要求完美的權利,所有的人們都開始縱容自我生活中,低俗媚慾的視覺環境呈現,更可悲的是盲目的自我追逐著令人作噁的搔首弄姿,並且將自己投入俗媚的潮流中。</p><p class="ql-block">蔡振源</p><p class="ql-block">2026 01 07</p><p class="ql-block">AM ~08:17</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的文人墨客和藝術家們,最大的本事就是抱著前人的大腿,然後自傲的鄙視著當下新生知覺的覺醒⋯⋯那麼我們實在是太落伍了,而且落伍的可怕!</p><p class="ql-block">更可悲的是,整個藝術環境都是在教育著,如何抱前人大腿的技巧,和鄙視探索未知的勇氣⋯⋯</p><p class="ql-block">蔡振源</p><p class="ql-block">2025 01 07</p><p class="ql-block">AM ~10:06</p> <p class="ql-block">不是我們不會思考,而是我們太會思考了,現在藝術環境中的人們,往往在思考之後,最終都會因為想著避開可能會得罪人的風險,所以寧願選擇一條討好環境的創作路線,也不選擇發出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一個有可能讓自己變得更真實、藝術創作更圓滿的機會,一條不負藝術生命存在意義的途徑⋯⋯</p><p class="ql-block">藝術家也好、文人也罷,群眾們也同樣的陷入這樣的思維泥沼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因為利益和虛名,努力的在討好另一個人,深怕得罪不同的聲音!</p><p class="ql-block">大家都非常勇敢且理直氣壯的虛偽、非常努力矯情的偽裝自己,所以每一個人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討好別人的出發點上,奮力勇敢的前進。</p><p class="ql-block">蔡振源</p><p class="ql-block">2025 01 08</p><p class="ql-block">AM ~09:16</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做夢,然後在夢境裏面繼續做著夢裏面的夢⋯⋯我一直沈浸在沒有底、沒有邊界、沒有止盡的空洞!</p><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對一個人說著他聽不懂的話,我一直在對某個人說著他聽不懂的話,然後一再重複、一再重複⋯⋯我看不清楚那個人的面孔。</p><p class="ql-block">我一直重複看著日出與日落⋯⋯日出與日落也一直重複再重複的用著毫無溫度的表情看著我。</p><p class="ql-block">我一直無力反抗置身於,窒息在死亡的邊緣,然後才得以喘一口氣⋯⋯我一直無奈的置身於,窒息在斷氣的臨界點⋯⋯然後才得以喘一口氣!</p><p class="ql-block">慢慢的我從渴求呼一口新鮮的空氣,到現在的不再渴望、不再渴求、不再眷戀著呼吸。</p><p class="ql-block">蔡振源</p><p class="ql-block">2025 01 09</p><p class="ql-block">AM ~10:34</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藝術即是真實的人性,我們可以輕易的看見,現在的人們不願意面對真正的藝術,包括當前的藝術教育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就是因為在當下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為了生活與生存⋯⋯人們彼此內心都知道,並且清楚自己不願張顯於眾的醜陋人性,所以把藝術隱藏在自欺欺人自我聰明的世界裡面⋯⋯然後集體形成一種極度自卑後的自負藝術環境共識。</p><p class="ql-block">檢視並且觀察一個環境的藝術呈現,就可以簡單的看見生活在這個環境裏的人們,這些人的自我自卑情結有多麼的嚴重!</p><p class="ql-block">或許換個角度來看,一個環境中的藝術呈現,是讓世人可以快速的透過這樣的虛藝術表現,快速的瞭解生活在這一個虛藝術環境中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生存困境。</p><p class="ql-block">藝術不止是人性的一面鏡子,藝術更是一個環境真與虛的自然反射動作,一個不談思想的藝術、一個不談人性的藝術、就是虛藝術、就是極度自卑後的自負藝術,這種掩飾自卑式的自負藝術與藝術無關⋯⋯是的~你也可以說,這也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呈現。</p><p class="ql-block">蔡振源</p><p class="ql-block">2025 01 10</p><p class="ql-block">AM ~08:26</p> <p class="ql-block">我渴求藝術能夠伸出強而溫柔的援手,扶住人們將要傾倒在廢物堆的意志!我祈求藝術能夠張開雙臂,擁抱人們即將失溫的知覺!我奢望藝術能夠散發光芒,照亮人間迷亂成一團糟的美感!</p><p class="ql-block">我如此虔誠的向著我眼睛所能夠看見的一切,和我靈魂意識所能相通的一切⋯⋯祈求禱告!</p><p class="ql-block">蔡振源</p><p class="ql-block">2025 01 10</p><p class="ql-block">PM ~05:45</p> <p class="ql-block">我後來才理解,許多人的牆面上所掛的畫不是畫,如果說掛的如果不是畫?那麼掛的是什麼呢?原來真正的重點是作者的名字⋯⋯那些畫啊,畫的好不好?大家能不能理解、看不看的懂畫的含義?一點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些畫上所簽的名字一定要清楚,這名字寫的清不清楚關係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當然如果有空間的話,也會順便把買畫的價錢數字,和發票或收據一併裝裱掛上。</p><p class="ql-block">順便把自己和作者的合照⋯⋯再一併高高掛上。</p><p class="ql-block">我看見過有人的牆壁上都是名人的畫⋯⋯並且掛滿了那種令人難忘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蔡振源</p><p class="ql-block">2025 01 12</p><p class="ql-block">AM ~11:46</p> <p class="ql-block">我們對未來是恐懼的、我們對未來是懦弱又膽小的⋯⋯所以環境中的文人學者專家們最擅長的領域就是講故事!當然整個環境裏的人們也都熱愛聽故事,所以我們只能夠在過去的故事裏面打轉!</p><p class="ql-block">我們的故事多,所以生產出了許多奇幻的英雄!我們的英雄也不少,所以我們可以編撰的故事,也就呈現幾何倍數的成長。</p><p class="ql-block">我們太眷戀著過往的種種事物,我們的想像力一直被困在逝去的歲月裏,我們一直在編寫幻畫著各種不同版本的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和梁山泊與祝英台⋯⋯</p><p class="ql-block">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沒有了過往的故事與傳說,我們就沒有辦法啟動想像力?為什麼我們的想像力會被困在已經成為過去式的時空膠囊。</p><p class="ql-block">我們一直拿著過去的神秘力量,來和未知的明日打仗⋯⋯我們生存在現代,卻用著過去的神祕力量,把自己綑綁。</p><p class="ql-block">一個環境如果無視藝術存在的重要性⋯⋯那麼我們似乎很難突破想像力受困的窘境!</p><p class="ql-block">我們環境裏千百年來不變的神鬼傳奇,把我們想像力的燈光,早就吹熄在懦弱的季節裏,讓我們看不見想像力的光。</p><p class="ql-block">蔡振源</p><p class="ql-block">2025 01 11</p><p class="ql-block">AM ~10:30</p> <p class="ql-block">蔡振源 Tsai Cheng Yuan 1961年出生于台湾台北,台湾水彩画家。走过日本、泰国、 新加坡、北京、上海和欧洲,最终被云南留住。 2013年旅居云南,寄情于⼭水之间,激发了澎湃的创作灵感, 在云南创作了100余幅“看⻅云南”的作品,举办了七次画展。 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写下一篇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并出版诗文集《潮骚》。至今已发表近三十万文字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