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 琴声心声

刘东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年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父母、老师、同学(知青同学)投身新疆建设,劳武结合、屯垦戍边,人民子弟兵、复转军人、兵团战友,援疆人员,电力、交通、铁路、民航、邮政电信、军工…老家河南的父老乡亲。</span></p> 百姓故事 <p class="ql-block">  喜爱音乐的人一般都喜爱广泛,音乐、舞蹈、摄影、美术、诗词歌赋、体育运动…等。思维超前,一般人评价这些人有点清高和另类。华夏盛德首席国学子儒老师讲:“音乐反映出内在灵魂”状态,大千世界人的物资世界差别不大,精神世界差别就非常大。喜爱音乐的精神世界非常辽阔,不懂音乐的狭窄浅陋。不同灵魂对音乐欣赏也不同。喜爱音乐灵魂不会枯萎,心灵不会荒芜。</p> <p class="ql-block">  手风琴是一种既能独奏,又能伴奏的键盘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除了独立演奏外,也可重奏、合奏,可以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小型乐队。另外手风琴携带方便,适合专业和业余爱好者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  如今,手风琴在制造工艺、演奏技巧和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变革性的发展。在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早在1931年德国便在特洛辛根市建立了一所手风琴专业学校。到一九四八年学校改为州立手风琴学院。英国把手风琴作为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1936年建立了英国手风琴演奏者学院,为发展英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音乐组织建有国际手风琴协会,并经常举办国际性的手风琴比赛。在西方一些著名音乐院校里都建立有手风琴系,在一些普通大学里,也设有手风琴专业。</p> <p class="ql-block">  我也喜爱手风琴,文革中“知青”下乡,当教师的父母被批斗扣发工资,只发35元生活费。当时出身不好,父母有“问题”的有几个孩子下乡几个孩子。我和姐姐、大妹我们是老三届,下乡前母亲从生活费中拿出75元,在寄卖店给我买了一台二手的80贝斯长江牌手风琴,伴随我度过了三年艰苦难忘的知青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1971年从周口淮阳招工到“开封火电厂”,机修钳工。开封市工会组建“职工业余文工团”,从全市各行各业抽调文艺骨干,有学校老师,机关干部,商场营业员,企业职工…等。我和“电厂子弟学校”教音乐的吴老师二人被抽调到开封职工业余文工团,她在舞蹈队,我在乐器队手风琴给女声小合唱伴奏。文工团在工人俱乐部的工人电影院排练上课。工会聘请了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和老师给我们所有团员上声乐课、舞蹈课,理论作曲课…。</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星期六、日排练和上课,我印象深刻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4年全国女排联赛</span>开封是分赛区,我们在相国寺旁的人民会场给运动员演出,“八一”前夕我们到驻豫“第一集团军”,到空军部队飞行团演出,晚上演出完,安排我们演员在飞行员餐厅吃了晚饭。70年代初期物资还比较短缺,非常丰盛的晚餐让大家高兴不已,羡慕飞行员的生活待遇。…工人电影院、大众电影院都演出过。这段经历一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职工业余文工团大部分是没结婚的年轻人,共同的爱好把我们大家集合在一起。我们认真听课,刻苦排练,两年多时间我感受最深的是,文化大革命耽误了我们这一代人继续求学的机会,但是开封市工会“职工业余文工团”给我们补上了音乐这一课。</p> <p class="ql-block">  文工团中不管你是独唱演员、相声演员、舞蹈演员、乐器独奏和伴奏。也不管你年龄大小,一律都要按规定课程上课。当时文工团拉手风琴的还有一位是开封省府后街我的邻居王定武(我二妹退休后在老年合唱团,她说:你再回开封我帮你和王定武老邻居见面)。当时我们上课前老师点名,两次不到者点名批评。在专家、教授的指点下,我们演出水平提高了不少,加上严格的纪律,大家的齐心,我们的演出很受观众欢迎。</p> <p class="ql-block">  教我们声乐课的是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艺术系声乐一位女教授,个子不高,但身材很匀称,面相和蔼可亲。她教我们练习气息、发声、咬字…。她讲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要加强胸腔共鸣,高音区的练习,鼻窦和额窦的练习。要求我们胸腔、口腔、鼻腔共鸣的高中低三个声区要协调一致,我们练习吗﹣吗﹣吗、咪﹣咪﹣咪中让我们找感觉。她还教我们手扳着桌子边往上用劲练习发声。课堂上学唱“雄伟的天安门,雄伟的广场,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打从这面战旗在这里升起,中国人民的心中从此充满阳光,----。”学唱完后,每个人都要单独唱,然后老师点评。</p> <p class="ql-block">  形体训练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舞蹈基础练习可塑造人的优美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教我们的舞蹈课是艺术系一位年轻女老师,她身材高挑,十分漂亮。她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买一双舞蹈鞋。从小到大我没学过跳舞,也不会跳舞,认为跳舞是女孩子学的舞蹈。但是,我们每人还是按老师的要求买了一双舞蹈鞋,我们在有镜子的练习大厅跟老师学习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六位、七位。后来陪孙女在青少年宫上舞蹈课,看到她的练习动作,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也曾练习过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  教我们理论作曲课的是艺术系的张教授,他在全省很有名气。瘦瘦的高个子,人很精神,讲课的时候很有激情。我过去对乐理知道一些音调、附点、切分音、三连音、渐强、渐弱、反复符号等都能看懂。但区分什么是大调、小调,什么是和弦不太懂。通过张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学到了不少音乐理论知识。对我后来从事电视工作有很大帮助,让我一生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衡量一座城市现代文明和变化,不但但是高楼林立,马路宽敞,文化同样重要。古城开封虽说落后了,但原因是多方面的。皇城根家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封市工会重视宣传,为提高“职工业余文工团”的演出水平,聘请大学教授和老师培训团员难能可贵。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艺术审美和欣赏水平,也提升了城市品味。</p> <p class="ql-block">  我也非常喜爱摄影,对调到郑州以后,完成了新闻函授专业学习,我从摄影到摄像,从业余到专业,从基层到河南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专职从事电力电视新闻宣传工作。15年前托朋友在天津手风琴厂买了一台鹦鹉牌120贝斯手风琴,在“河南电力系统文艺汇演”给男声小合唱伴奏过二次,在省电力公司机关本部三八节“芳菲之歌”给审计处孙红梅独唱伴奏过一次(孙红梅的父亲是焦作电厂厂长)。</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河南省电力公司工会主席李学军还上台给我送了一枝花,感谢我在“三八妇女节”演出中的帮忙。我退休后边走边拍记录生活和老百姓的故事,也是记录一段历史,宣传老家河南,宣传家乡,宣传电力。去年霍纳手风琴团举办培训活动,我去拍摄中看到你们背的漂亮的手风琴让我羡慕。萌发了换琴。想买一台进口手风琴也是我的一个梦想。开始告诉妻子可能2万多,最后买琴的价格乘以二,妻子风趣的说:你的爱好都特费钱。你还想买微单相机和飞行器,我说暂时不买了。能有一位理解我的妻子是我一生的福分。</p> <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河南霍纳乐龄手风琴乐团”有我们电力系统的职工,有郑州供电公司一位,还有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二位。这次焦作来郑州霍纳音乐工作室学习的还有焦作电厂1位。许多人对电力企业并不了解,总和省电力公司总部比工资和待遇,这不客观。总部大部分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技术人员,全国电力联网,全省发电企业和电网调度,一般人胜任不了这项工作。只有走进电力基层单位,你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企业,理解电力职工的辛苦和奉献。</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力是央企,半军事化管理,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出发。</span>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越是恶劣天气电网会出现故障,严寒酷暑,风雨交加,电力职工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修。我们电视第一时间要赶赴现场采访拍摄。我一年当中有1/3时间在基层采访,比如:1998年湖北抗洪抢险,2008年春节期间湖南遭遇冰灾,都非常危险,湖南郴州抗冰抢险中我是电视采访组组长。我一直跟随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抢险队伍拍摄采访,有许多故事让我感动的落泪。</p> <p class="ql-block">  比如: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常年在野外高山峻岭中施工,爬上100多米的铁塔线路上施工的有不少还是大学生,没有路的地方汽车进不去,电力职工运送塔材和器材要人拉肩扛。一年在家1~2个月,湖南抗冰抢险中,家里亲人去世回不来,家里有生病的父母,妻子儿女不能回来照顾,孩子出生回不来。</p> <p class="ql-block">  河南送变电抢险队长张申伟几年春节没有和妻子女儿在一起过春节了,2008年妻子带着女儿到湖南衡阳找他,张申伟带着抢险队伍又去了郴州。他班里一位年轻人女儿出生,晚上他给妻子打电话想听一听女儿哭声,当手机传出女儿哭声时,大家都落泪了…,这就是敬业爱岗的电力职工。</p> <p class="ql-block">  我通过二炮文工团转业的田老师介绍认识乔慧老师,是巧合也是缘分。“郑州霍纳音乐工作室"乔慧老师和史爽老师都是手风琴老师,我父母也是老师,见到二位老师有一种亲切感。我因为想买意大利手风琴,乔慧老师专程到“北京霍纳手风琴艺术中心”总部和丁鹏总经理视频连线帮我选琴。非常感谢“北京霍纳手风琴艺术中心”丁总和乔慧老师。我认为你们全国各地霍纳音乐工作室对提升城市品味非常有意义。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我拍摄这期节目,不但拍摄拉琴,我主要还是想宣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百姓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元月11日下午,河南霍纳乐龄手风琴乐团焦作分团一行6人乘车到郑州霍纳音乐工作室来学习。乔慧老师和史爽老师热情接待来自基层的手风琴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  焦作手风琴团的部分团员演奏了他(她)们排练的手风琴合奏曲请史爽老师指点。</p> <p class="ql-block">  公益史爽老师说:手风琴合奏要分声部,就好比交响乐。左手贝斯只能有一个人弹奏。如果每个人左手都弹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一个按键三个音,你6人那么多和弦怎么能分清声部。手风琴演奏水平高的弹主旋律,低音好的手风琴打节奏。其它手风琴的变音器各不相同,只有这样你才能分清楚各声部,每部手风琴音量要根据需要控制,不是每部手风琴声音越大越好。通过史爽老师指点,大家找到感觉了,都说这次来收获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  焦作退休老师62岁,老家南阳, 他说:我学手风琴是儿时的梦想,在焦作老年大学跟丁老师学习,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小。我原来买了一台旧手风琴,家里爱人对我学琴非常支持,我又买了一台霍纳手风琴。焦作老年大学学手风琴的中老年人非常多,不但陶冶情操还健身。</p> <p class="ql-block">  焦作企业退休纪检干部,老家济源,她说:我出生在新疆喀什,74年下乡当过知青。学习手风琴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手风琴音色丰富,我到公园给歌友会伴奏<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常受欢迎,尤其是伴奏红歌和老歌,琴声歌声抒发我们的情感,仿佛又回到青春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说:当过“知青”的都是同学,新疆是个好地方,我见到新疆河南籍的老乡总是感到亲切。我爸妈都是老师,文革中被打成“臭老九”和“走资派”,我招飞体检通过,政审刷下来,我看不到人生希望,就想找一个不被人歧视的地方,想扎根边疆。</p> <p class="ql-block">  我文革”串联到新疆,被分到石河子农八师二十三团(现在143团)二场六连接受锻炼,放马放羊近一年。兵团后来下了一个文件,所有串联学生一个不留,全部返回原籍学校。</p> <p class="ql-block">  从新疆回来,父母还没被"解放",北师大毕业一生从事美术教育的父亲在教育农场接受“改造”,母亲是小学校长,因为舅舅的海外关系还常被批斗。但是幸运的是学校革委会几位领导是母亲培养的业务骨干,每次批斗前一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她)们到我们居住的省府后街冯家大院给我母亲做思想工作,他们知道母亲业务能力强,非常要强,怕我母亲想不开。对我母亲说:王校长,批斗会上没有一个人敢动你一指头,他(她)们是有正义感的老师,暗中保护了我母亲。</p> <p class="ql-block">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知青”下乡开始了,当时出身不好,父母有“问题”的有几个孩子下乡几个。“文革”开始艺术院校提前招生,我姐姐高中六六届,她歌唱的非常好,她报考了中国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开封当时通过复试6人我姐姐是其中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我姐姐也许会成为歌唱家。</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封师院附中”老师推荐,我报考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理论作曲专业,我没复试,招生停止。我和姐姐、大妹(当时才16岁)姨表姐我们下乡到周口淮阳临蔡林场三年,当时我们没想到这一辈子还能回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我们都居住在郑州,这也许就是人生命运。</span></p> <p class="ql-block">  焦作来的老师她最年轻,但是她弹手风琴时间最长。</p> <p class="ql-block">  焦作电厂退休职工,退休前是电厂仓库保管员,她说:我开始学习手风琴从被动到主动,练得时间长了,进步也快了。我和练琴的兄弟姐妹常交流,今天是第二次来郑州霍纳音乐工作室,老师们很热情,每次来都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我和焦作电厂拉琴的老师交谈有一种亲切感,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力是一家人,</span>电力体制改革不管怎么改,发电厂的电只有通过电网才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岁月匆匆,我们都老了,但是焦作电力系统我还有几位好朋友。河南电力报记者站在焦作电厂,丹河电厂,焦作供电公司,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都有特约记者,每次到焦作采访都是他们热情接待,协助我拍摄。我们好久没见面了,是朋友不见也思念。回顾焦作采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要讲给大家分享,也许你们会感动。</p> <p class="ql-block">  焦作电厂和丹河电厂我非常熟悉。电力体制改革前都归河南省电力公司管辖。焦作电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发电厂之一,建于1919年,建筑面积为618.1平方米,2001年7月17日,焦作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2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焦作电厂前身为英商福公司焦作煤矿附设电厂,是英帝国主义为掠夺焦作煤炭资源,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立的,也是河南省较早的发电厂。它历经英、日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解放后回到祖国的怀抱,其间多次更名。1955年1月更名为焦作电厂,隶属中南电业管理局。</p> <p class="ql-block">  1957年6月划归郑州电业局。解放前夕仅有1台750千瓦机组,解放后到1965年发展到6台机组,1979至1986年又先后投产4台国产2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一跃达到84.8万千瓦,成为华中电网第二大火力发电厂。1988年被列入全国500家大企业行列,后来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大厂。省电力公司曾在焦作电厂礼堂召过“全省电力系统工作会议”和“全省电力系统文艺汇演”。</p> <p class="ql-block">  河南省电力公司大型会议和全省文艺汇演,我们四台摄像机现场切换,在焦作电厂拍摄过二次,第一次拍摄时我当时还没调到省电力公司。负责电视小蔡召集系统摄像水平比较好人员到焦作电厂拍摄,由于设备是拼凑的不稳定,我们提前一天连接调试好,为了设备安全,当天晚上我们都睡在焦作电厂礼堂。</p> <p class="ql-block">  河南电力系统藏龙卧虎。河南电视台朋友来演出现场采访时说:刘老师,你们央企还是有实力,有人才,演员有的是专业水平,你们还能多机现场切换不简单。我告诉他们:我们电力系统有专业文工团和复员退伍的文艺兵,20集团军文工团团长罗福祥老师就转业在开封火电厂。郑州供电公司刘乐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歌手大赛获得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当时在焦作电厂右边机位拍摄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95年河南电力新闻中心成立,负责电视的小蔡升调到工会后,我接替负责电视宣传,现场切换我指挥。我们不能和电视转播车相比,但是简陋的四台机现场切换,多次完成了省公司大型会议、文艺汇演,体育比赛,重点工程开工仪式。我工作期间的大型活动中我要感谢许昌供电公司韩根福和他基层单位的贾华成、刘文革、路军、陈高哲几位朋友帮忙。感谢焦作供电公司刘新和,河南电力职工大学万学军,河南电力工业学校孙国旗,电力调通公司李白…等,基层单位记者站的朋友接待协助我采访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焦作丹河电厂(焦作480电厂)位于豫西北,晋东南交界的太行山区。占地面积4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生产区在丹河东岸博爱县寨豁乡境内,生活区设在丹河西岸沁阳市常平乡境内。太焦铁路穿越生产区和生活区之间,丹河电厂原名博爱电厂,1966年3月,为贯彻当时提出的"靠山、分散、隐蔽、进洞"的备战方针,勘察人员翻山越岭,选定厂址,原计划凿洞建厂,规模为40万千瓦,第一期工程为2台10万千瓦。</p> <p class="ql-block">  当时因为凿洞建厂工期长,耗费巨大,施工困难,再加上电力紧张等原因,于1967年5月改为地面电站,劈山填沟建厂,规模为20万千瓦,更名为480电厂。1973年10月1日1号机组投产并网发电,更名为丹河电厂,1975年5月17日2号机组投入运行。</p> <p class="ql-block">  丹河电厂于深山建厂,生活十分艰苦。1968年7月,建设者们来到工地,住在四面环山的丹河河畔,抬头嶙岩怪石,低头崎岖小路。住在临时工棚,点的油灯蜡烛,买菜购粮要跑四、五十公里,每逢雨雪封山,就靠咸菜和盐水。</p> <p class="ql-block">  丹河电厂车站没有装卸工,职工全靠自己肩挑背扛搬运设备和钢材。夏季丹河水涨,浮桥坍塌,上下班靠涉水或木筏摆渡,经常摔跌河中。电厂职工战天斗地,克服困难,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p> <p class="ql-block">  如今,废弃的丹河电厂依旧安静地坐落在大山深处,默默地守护着门前经久不息的丹河水。当年热血青年远离家乡和亲人,支援三线建设从大城市到偏僻山沟,挥洒着青春与汗水,献了青春献子孙,为我们国家电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这里有他(她)们青春记忆,欢歌笑语,还有悲欢离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河南电力40年和河南电力画册编辑当中,我当时在基层单位,也是河南电力报特约记者。河南电力报胡传杰老师负责照片拍摄和编辑,他通过省公司杨总工程师给我们单位打电话,借调我到省电力公司帮助拍摄照片。胡老师安排我拍摄内容中就有焦作电厂,焦作丹河480电厂。</p> <p class="ql-block">  丹河电厂宣传科科长小王也是河南电力报的特约记者,工会负责宣传的吴胜利也是特约记者,我每次到丹河电厂都是他们二人接待配合拍摄。嗓门沙哑吴胜利是丹河电厂的“活宝”,说话风趣,在厂里人缘特别好。丹河电厂虽说偏僻封闭,但是工会把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厂里有灯光篮球场,有开会看演出的礼堂,有乒乓球、羽毛球活动场地、晚上放电影…等。厂里也有子弟学校,但是大部分职工孩子在焦作市上学,一星期回来一次。</p> <p class="ql-block">  战备山洼中的丹河电厂外景非常难拍,日出时厂区在阴暗中,等太阳升起,光线几乎直射。我爬上电厂周围没有路的山上找拍摄角度,累的衣服全湿透了,最后总算找到一个拍摄地点。我拍摄的这张照片河南电力画册用了,中国电力企业杂志封面也用了,如果当时有飞行器那该多好。</p> <p class="ql-block">  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原来在焦作,电力体制改革后来迁到郑州),其前身是1949年组建的东北人民政府工业管理局基本建设处阜新工程队,1956年调入河南洛阳,改为四十五工程处,隶属武汉基建局领导,1958年划归河南省电力工业局领导,1982年由原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处改为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从事大中型火电机组安装的专业施工企业。</p> <p class="ql-block">  施工安装机械由50~60年代的扒杆、卷扬机,发展到门座吊、龙门吊、塔式吊、 DBQ -3000大型塔吊及80吨汽车吊等。1970年,自行设计制造百吨塔式吊车,塔高68.8米,总重614吨,1971年11月制成后在丹河电厂、安阳电厂、焦作电厂安装中使用,1976年经上海交通大学电测试验合格,定型为100吨/25吨塔吊。</p> <p class="ql-block">  河南火电建设公司工作流动性非常大,电厂位置都远离城市中心,工作忙的时候连轴转,根本就没有节假日,晚上不加班就算不错了。我有一次到焦作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采访一位女电焊工,她讲:“电建人辛苦,尤其是我们女电焊工,工程紧张的时候,干一天活累的回家脸不洗上床就睡着了。哪能像年轻人描眉画眼,我们有漂亮衣服也没时间穿”。</p> <p class="ql-block">  电建女职工在工地穿着工作服,带着安全帽,有时你根本就分不清男女。尤其是女电焊工,她们要和男同志干一样的活。在焊接高压管道时,有时要躺在地上仰焊,焊花会落到领口罩不严的地方,烫伤了也不敢动,要把一根焊条焊完。还有的地方人钻不进去,要在里面放一面镜子,看着镜子倒影焊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活。高压焊工一年一考试,考不过关,就不能焊接高压管道。电建队伍里能取得高压焊工的人很少,能连续数十年考试过关的更少。</p> <p class="ql-block">  他(她)们说:“电建工人常年在外,辛辛苦苦建好一个电厂,生活稳定了,周边环境熟悉了,就又要奔赴新的电力建设工地。一生建几个电厂,就要搬几次家。</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哪里施工,哪里的鸡鸭鱼肉和青菜就贵。家里的家具大部分是便于搬运的木箱。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照顾不了父母、妻子和孩子,尤其是家里有病人,有病卧床不起的亲人不能在床前照顾很内疚。</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次探亲回来,全家高兴的像过节一样,但每到探亲结束返回工地上车时,车上车下一片哭声揪人心肺。这样场景我们不知要经历过多少回,给孩子幼小心灵留下抹不去的伤痕,不是生死离别,但场面让人掉泪。</p> <p class="ql-block">  1995年,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在首阳山电厂创下了一年安装一台30千瓦发电机组。机组必须通过168小时才能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那一年我多次到首阳山工地采访,通过168小时是凌晨二点,当时路不好走,我连夜赶回郑州,写稿编辑新闻,上午9:00以前送河南电视台新闻部,晚上看到河南一套新闻联播,苦和累也就忘了。</p> <p class="ql-block">  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从施工一年装2台20万千瓦机组到一年安装二台30万千瓦大型火电机组,又到安装60万发电机组。现在具备国家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送变电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电力工程调试甲级资质等十余项重要资质,公司转战祖国南北,为我国电力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霍纳音乐工作室”小杨老师正在指导老学员拉奏歌曲,与中老年一起共度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公益老师:史 爽</p> <p class="ql-block">  姥姥带着女儿和外孙来修她的手风琴,她说:我给外孙小时候买了钢琴,让他学琴主要是开发智力,提高修养和欣赏水平,钢琴考试已通过六级,他谈钢琴我拉手风琴是一种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公益老师:乔慧</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追求和梦想,如果你努力了,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命运是一种福分。有些人努力了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遗憾。有些人老是抱怨也不努力,那才遗憾。学习手风琴不要急功近利,要从基本练习曲开始,要虚心向老师和琴友学习可以事半功倍。拉手风琴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能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对教育孩子,也非常有益。</p> <p class="ql-block">  我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恬作词,钱雷谱曲,</span>雷佳原唱的《人世间》歌词作为结尾: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人像雪花一样,飞很高又融化,世间的苦啊,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p> <p class="ql-block">…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不管人世间多少沧桑变化,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也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若年华终将被遗忘记得你我,火一样爱着,有多少苦乐,就有多少种活法有多少变化…</p> <p class="ql-block">…太阳都会升起落下,平凡的我们,一身雨雪风霜不问去哪,随四季枯荣依然,迎风歌唱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也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我们啊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p> <p class="ql-block">鸣谢:接受采访的老师,对于网上搜索借用资料和图片作者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