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欢喜的美篇

常欢喜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3日山西省稷山马村宋金砖雕墓</p><p class="ql-block">(走进山西稷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三)</p> <p class="ql-block">山西稷山县的马村砖雕墓,是医学世家段氏四代的家族墓。传说第一代曾是北宋赵家皇室的御用太医,医术高懂养生,后代在山西稷山县生活继承了家业,悬壶济世,名声很好,一直到蒙古打进来才被迫逃离。</p> <p class="ql-block">这崖上这一片面积不小的地块,因为上面不长草不积雪,1973年被发现是一大片连绵的墓地。现表面均为通风没施。</p> <p class="ql-block">过殿|</p><p class="ql-block"> 过殿处于入口大门与墓室入口之间,为穿堂式建筑。面阔三间,南</p><p class="ql-block">北两侧建有耳房。内部开辟为展厅,对宋金砖雕墓的历史背景,发现、</p><p class="ql-block">发掘过程进行展示。</p><p class="ql-block">2024.11.21.</p> <p class="ql-block">整个墓组共有14座墓,现已发掘了9座,其中4座对外开放。根据辈分,下一辈会比上一辈的墓挖在深一些的地下。</p> <p class="ql-block">沿着台阶而下,拐过弯便是长长的主通道。通道左右连接着各个墓室,大小不一,但形制相近,仿四合院,皆夫妇合葬。</p><p class="ql-block">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安详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等人物组雕,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墓组为段氏族墓,根据未开放的7号墓的预修墓碑记断带为宋末金初,很传奇的是段家在宋朝是医药世家,以一味药方闻名方闻名方圆百里,后来金朝庭要求上交药方,故而当时段氏主人将药方刻在石砖上,两个儿子一人一半,成了世代的传家宝,经过近800年后,段氏后人拿半块石砖,确定了这是段氏族墓。</p> <p class="ql-block">二号砖雕墓室</p><p class="ql-block">二号墓室修建时间最早,墓室较小。正面为墓主人开芳宴图,两侧柱子为瓜楞柱,后侧为早期的舞台戏剧。墓室中间上侧为二十四孝故事图,描绘了鹿乳奉亲、丁兰刻木、伯俞泣仗、亲尝汤药等善孝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二号墓室中的"开芳宴",是宋金墓中流行的装饰题材。这是夫妻之间一种特定的宴席,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只见男女墓主人分别坐在桌子两旁宴饮、观赏散乐杂剧,侍者立于左右听候吩咐,帐幔卷帘、屏风桌椅、盘盏箱柜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五号砖雕墓室</p><p class="ql-block">五号墓室与1号墓室主人为父子关系。整体结构与1号墓室相似后侧的戏剧表演为元杂剧,右侧为凤穿牡丹图。正面门楼紧闭,两侧有狮子,意为"事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头排演员身后设"乐床子"与伴奏乐俑,前后场次分明,舞台布局有了立体表现。"乐床子"伴奏乐俑的发现,解决了长期争论的"乐床子"用途问题。</p> <p class="ql-block">一号砖雕墓室</p><p class="ql-block"> 一号墓室是整个墓群中雕刻得最精细的墓室,为一处砖雕仿木结构的四合院,由前厅后院共同组成。上层为双层斗拱榫卯结构,中间一圈围廊,正面的门楼正中间是妇人启门图,有前庭后院寓意。后侧为戏剧表演雕刻,将中国的戏剧文化向前推动了二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著名的<妇人启门图>,一扇雕镂精美的大门半开半掩,妇人从门缝探出身首向外张望,也许是在看外面的好戏开演了没有。</p> <p class="ql-block">八号砖雕墓室</p><p class="ql-block"> 八号墓室是整个墓群中最完整,最豪华的墓室。8号墓室有两层围廊,一层围廊代表着一层房屋,是最早的阁楼式四合院格式。四周加饰彩绘,两旁门楼上加饰龙头,有希望后辈做官寓意。墓室前方为墓主人的雕像,后侧为过路戏台。</p> <p class="ql-block">八号墓室是整个墓群中最豪华的墓室,是最早的阁楼式四合院的雏形。前边有墓主人雕像,左边是墓主人,旁边是正房,最旁边则是小妾,两旁是侍女和丫环,他们的衣领、口红的颜色距今已有八百年了,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这台戏里出现了五种伴奏乐器,有大鼓、腰鼓、拍板、觱篥、笛,为研究宋金杂剧的乐器伴奏形式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p> <p class="ql-block">墓壁上雕刻的戏台、有戏俑、乐队正在作戏演奏的场面,生、末、净、旦、丑栩栩如生,笙、箫、琴、鼓清晰分辨,把中国戏剧搬上舞台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整整200年。</p> <p class="ql-block">纵观沉睡于地下800多年的砖雕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安详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等人物组雕,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无不为中华历史文化厚重叹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