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日 江苏周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周庄,二十四年前随团来过,那时没有微信,也就没有留下任何记录,这次随朋友一起来的,想重记曾经的过往,幸好昆山的好友刘总盛情邀请我们同游周庄。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其历史悠久,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曰摇城。时光流转,北宋元祐元年,周迪功郎慷慨舍宅 200 余亩捐给当地全福寺,从此这里有了新的名字——周庄。元代中期,传奇人物沈万三慧眼识珠,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大胆通番贸易。周庄也因此成为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重要集散地,一跃成为江南巨镇。历经岁月的洗礼,至清康熙初年,周庄正式定名为周庄镇,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再入周庄,仿佛走进了一幅古老而宁静的画卷。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周庄依然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浩浩汤汤的长江奔流千年,孕育出这柳绿花繁,情深不寿的江南,长江两岸,宛如星辰般点缀着无数古镇,这些古镇犹如一颗颗精心雕琢的珍宝,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若说最能代表江南泽国水乡的古镇,那一定是周庄,这是一座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古镇,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第一水乡”,是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乡,也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浪漫樱花》、《江南》、《清明上河图密码》等影视剧的取景地。周庄古镇四面环水,河流纵横交错,这里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和完整的古建筑群在这里交相辉映,处处都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仿佛一本旧时的线装书,处处透漏着古韵。翻开周庄这本旧旧的线装书,纸张铺满盈盈水碧色,笔墨写不尽倒映的两岸风光,这里一步一景皆是画。</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齐集: 画家、建筑学家、文学作家、历史学家、帝王家、士阶层、各国友人……</p><p class="ql-block">美啊,周庄!</p><p class="ql-block">画家吴冠中说:这个地方像世外桃源一样的。</p><p class="ql-block">建筑学家说贝聿铭说:周庄是国宝。</p><p class="ql-block">台湾作家三毛走时说:贵地景色人情风采,世界一流,请一定要爱护家园,保持特有风格与品位。</p><p class="ql-block">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江南水乡,古镇周庄。</p><p class="ql-block">帝王家乾隆说:阿婆茶。</p><p class="ql-block">士阶层张瀚"莼鲈之思"的美谈,秋风起,辞官、吃鲈鱼。</p><p class="ql-block">以色列驻华大使对江南小镇、苏州的周庄,赞不绝口地说: 到了周庄,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为什么把苏州称为"天堂″!</p><p class="ql-block">周庄!我所见到你的一切,既在现实,又是在梦中!</p> <p class="ql-block">步入周庄青龙桥畔,小桥流水人家便映入眼帘,行行垂柳,竞相吐翠;桃红柳绿,烟雨蒙蒙;明清古宅,饱经沧桑;咫尺往来,皆须⾈楫。一盏青灯,一阶青苔,在不期而遇的烟雨中,穿过古朴典雅的太平桥,川流不息的小木船连绵不绝,娓娓动听的吴侬歌语不绝于耳,远道而来的写生画家瘦笔“双桥”。这里一草、一木、一房、一檐、一街、一巷、一桥、一船皆可入画,水乡水彩,宛如水墨画卷,移步换景。徜徉周庄古老的青石板路,一路踏雨而行,眼前水雾迷茫,河道拱桥横跨,古宅依水而建,水路纵横交错。仰首望去,沈厅赫然入目,朝正堂砖雕门楼依旧雄伟壮观,“积厚流光”匾额与“红梅迎春”浮雕,奢侈浮华,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在周庄古镇,时光仿佛倒流,每一步都像是走在诗里,重温“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漫步烟雨古镇,徜徉水乡周庄,信步水巷石桥,侧耳船娘小调,品味“一朵心花,叫怒放;一朵水花,叫周庄”的情怀,感悟“是夜风轻月正明,拂柳渔舟摇惬意,烟雨周庄横舟看,鸟语吴歌笑满船”。青石板路、古桥流水、白墙黑瓦、无不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相比西塘、乌镇的繁华热闹,周庄古镇的商业化程度适中,既有现代景区的热闹喧嚣,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西塘如小家碧玉,秀慧精致,充满典雅的诗情画意;乌镇颇有大家闺秀之气,流露着洒脱江湖豪气;而周庄不同,它内敛从容,如诗人笔下的深闺少女,又像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温婉秀丽中又充满书卷气。这里的古建筑群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以河成街,河埠廊坊;深宅大院,古朴幽静,满足了我对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幻想。</p> <p class="ql-block">梦中萦绕的周庄,清一色的浅灰,房屋飞檐翘壁,灰墙黛瓦,仿佛用淡淡的色彩描绘出的古老画卷,颇有韵味。漫步周庄,曾经记忆的模糊逐渐清晰,昔日喧嚣的沈园幽静深邃,往日的喧哗早已不复存在,能够触发的只有古镇的清幽与淡泊,还有萦绕在心头的幽静与孤寂,那份安静和落寞让人心存酸涩,刹那间,脑海中忽然回旋,不知孤傲的三毛当初在周庄又有着怎样的寂寥?或许深植于她灵魂深处的寂寞和幽冷与意气风发的沈万三渐行渐远。置身雨丝不断的周庄,轻坐于古老的船舷,顺流而下,伴着轻轻的划桨声,揉着船娘动听的歌谣,绕过一排排古老的房屋,萦绕着梨花带雨的残香,在桨声灯影里做一回悠闲的船客。</p> <p class="ql-block">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河埠廊坊,临河水阁,水镇一体,是大陆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泽国。这是印象中的周庄。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令人不禁地想起元代名句: 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p><p class="ql-block">周庄是水的世界,古镇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或说,周庄是睡在水上的,水便是周庄的床。周庄的水,清澈见底,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它静静地躺在水乡的怀抱中,缓缓地流淌着,带来一股清凉的芳香。沿着小河漫步,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船只在河水中穿梭,那些古老的船舱和船帆,仿佛诉说着周庄的历史和传说。</p><p class="ql-block">周庄的水,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它是温暖的,流淌在心间,让人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周庄的水,也是清新的,让人感觉身心得到了放松。在河水中泡上一壶茶,听着潺潺的水声,享受着舒适的环境,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周庄的水,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它不仅仅是一条流淌的河流,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的宝库。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水乡的独特魅力,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无论是漫步在河边,还是泡一壶茶,周庄的水都会带给您一份宁静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有水即有桥。江南水乡,桥不仅是连接河道两岸的通道,更是水乡不可或缺的风景。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圆或直,在周庄14座不同年代的古石桥中,而最典型当数富安桥和双桥了。</p><p class="ql-block">富安桥是古镇桥与楼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后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又安。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有级梯,中间刻有浮雕图案,桥面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几百年来仍基本保持原状。桥身四角桥楼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遥遥相对,气势非凡。东桥堍北侧为三层楼,砖雕飞檐,十分精美;西堍南侧的正方形茶楼,因坐顶雕为多姿凤凰,故名为“凤凰楼”,桥、店、街融为一体,富有特色。桥楼内设茶室、餐馆和商店,游人既可歇息,又可赏景,别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双桥,俗称钥匙桥,是指位于周庄中心一条河流叉口上的世德桥和永安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周庄的双桥是有名的,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曾以《故乡》使她蜚声海内外,也让多少海内处游子触景生情,魂牵梦绕故乡的山山水水。世德桥是一座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永安桥是一座石梁桥,平架于银子浜口,桥洞仅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通过桥本身与水面的倒影,构成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因而称为“钥匙桥”。伫立世德桥上,望着远处的永安桥,是绝佳的赏景观水之处,他们之间一定有爱情经典传说的故事吧,只是被人不小心给遗忘了,所以才有了今天双桥式的有名,“沉甸甸的石头,静谧谧的水,老老的房子住过谁?……”。举目远眺,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从桥洞中穿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美景尽收眼底。诗人江南狂雪这样赞美《双桥》:“迎面撞来的双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那沐浴中的圆——/眷恋清清的河水,尽情的柔软成/一轮盛唐的圆月”。</p> <p class="ql-block">来周庄一定要坐一次乌篷船,掌一回舵,摇几把撸,飘摇在清清浅浅的河道里,伴随着轻柔的起伏与乐感,穿过一座座古旧的小桥,在夕阳斜照的余晖里,品烟雨古镇,赏小桥流水,看灯花飘零,听雨打芭蕉,似水流年,在乌篷船边回忆比青砖还悠远的往事。可还记得描绘周庄的诗篇?那首“唐风子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是否依旧在耳畔回旋?也许一块块历经沧桑的石板,一座座纵横交错的石拱桥,一条条曲曲折折的河道,一艘艘荡着涟漪的乌篷船,一堵堵斑驳陆离的墙面,一扇扇朽株枯木的门板,一首首烟雨古镇的琴弦,仿佛都流溢在水墨江南之中,在水中倒影与灯火阑珊间,诉说着梦里水乡的沧桑。船行在几千年的河道上,一些碑记、柱联在眼前缓缓飘过,清如烟云的往事,在千年的古道中复苏了,我成为周庄千百年来的一滴水。</p> <p class="ql-block">来到周庄,有两栋老宅是不能不看的,分别是张厅与沈厅;有两个人是不能不提的,这就是沈万三与陈逸飞。</p><p class="ql-block">张厅,原名怡顺堂,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1436</p><p class="ql-block">—1449年)所建,清初卖予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在漫长的岁月中,砖雕门楼虽然有所损害,但坚实的石柱,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前后六进,房屋6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走过沿街的门厅,便见一个天井,绿意盎然。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厅堂内红木家具,明显的明式特征。后院花木扶疏,景色如画。名为“箬泾”的小河穿屋而过,与南湖相通,河水清冽,驳岸间如意形状的缆船石上,拴着—条树叶般的小船。张厅的建筑特色,正如厅中一副对联:“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十分贴切。</p> <p class="ql-block">从张厅出来前往沈厅,经过一条长长的窄窄的小巷,抬头望天,两边建筑的屋檐将天空遮蔽得只剩下了一条小小的缝隙,此处被称为“脚踏一尺土,头顶一线天”。几个转折,沈厅到了。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是周庄最大的老宅。沈厅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100多间,占地2000平方米,分为三部分: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居中的“松茂堂”,占地170平方米,梁柱粗大,镌刻有蟒龙、麒麟、飞鹤、舞风等花饰;厅堂中央悬匾“松茂堂”,为清末状元张謇所书;四周为“红梅迎春”浮雕,所雕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戏文故事等,栩栩如生。朝向正厅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宏伟的一个,高达六米,三间五楼,上覆砖飞檐,刁角高翘,下承砖斗拱,两侧有垂花莲,下面是五层砖雕,布置紧凑。厅堂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沈厅里有沈万三的生平介绍。沈万三,名富,字仲荣,行三,故称沈万三。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万三行秀者,故又称沈三秀。元朝中叶,沈万三父亲沈佑由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诧,率族人开垦荒地,以农业发家。沈万三子承父业,率子弟尽力农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以周庄发展商品贸易与流通,迅速成为江南第一豪富。</p><p class="ql-block">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捐资修筑都城的三分之一,两个儿子得以封官。后沈万三口出大言,称愿代朱元璋犒赏三军,朱元璋疑沈万三收买军心,起意杀之。马皇后劝谏,谓沈万三固富可敌国,然未尝为不法之事。遂免死,改为抄家,流放云南。《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尽也,宜诛。’后谏口:‘妾闻法者,诛不法场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出身低微的沈万三由贫而富,又“既盈而覆”,成为元明之际江南地主豪富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豪富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如果在周庄歇息就餐,有一样特色饮食是不能不品尝的,这就是万三蹄。万三蹄,亦称万三肘子。相传,当年朱元璋做客沈万三家,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觉得很好吃,问菜为何名,因猪与朱同音,当然不能说叫猪蹄膀,沈万三情急之下一拍大腿,说是“万三蹄”,由此得名。后来万三蹄成为沈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万三蹄香嫩美味,咸中带甜,肥而不腻,经数百年的流传,如今已成为周庄人过年过节、生日婚宴中的主菜,意为团圆,亦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来到周庄,品尝万三蹄,最好选一家老饭店,如三元楼、楼外楼、双桥饭店等,味道更为地道正宗。我还看见许多游客离开周庄时,手里拎着真空包装的新鲜万三蹄。</p> <p class="ql-block">吃过中饭,在刘总的安排下,我们前往大渔湾。大渔湾位于昆山高新区,占地约1平方千米,非广袤湖泊。原为人工水岸景观,现已转型为集休闲、交流、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乐园,以科技领先著称。这个时节的大渔湾,树木葱郁,花草葳蕤,湖水清澈,微澜静漾,宛若柔滑的绸缎,宁谧、典雅地铺陈在那儿。湖畔青翠参差的芦苇,碧翠、挺拔、秀逸,在微风里摇曳,透射出恬淡的诗意。水面上,此起彼落的水鸟,有的在追逐嬉戏,有的在捕鱼觅食。岸边,几只白鹭远远瞥见我这个陌生面孔,惊恐得振翮掠过。由于饭局有约,我们也没有在大渔湾做过多停留,留下些许遗憾。到达昆山邵东商会佘总店里,商会的曾会长、佘会长、唐会长以丰盛的晚餐招待我们……酒醉饭饱之后,我们依依惜别。感谢昆山商会的曾总、佘总、唐总!祝你们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欢笑,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祝你们一切顺利!感谢刘总两天的全整陪同和盛情款待!祝福如春风,吹拂心田绿;祝福似夏雨,滋润生活甜。愿刘总的笑容如春花般绽放,生活如夏果般丰硕,幸福如秋叶般丰盈,健康如冬雪般纯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