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薛福成故居时,天下着毛毛细雨,无锡的深秋,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有一种舒适的感觉。我们一手打伞,一手拿手机,按照导航的指引前往张闻天旧居。</p><p class="ql-block"> 导航显示在路口左转,可那是个小区的入口。我们向前走了几十米,感觉不对,转回头来向小区门口的保安打听,保安说张闻天旧居就是从这里进入。前行两分钟,来到汤巷45号 -- 这是张闻天生前最后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白色的院墙上,镶嵌着黑色的理石,上书“张闻天旧居”。墙边竖立的石碑上,“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张闻天旧居”非常醒目。现在,张闻天旧居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进入庭院,中间矗立着一座张闻天的汉白玉半身雕像,庄重威严 ,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庭院中龙柏、山茶、杜鹃等花木错落有致,将这个小小的院落装点成一个宁静的花园。步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张闻天在这里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张闻天旧居是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式红色小楼,红砖古朴,小巧别致,清幽静谧,曲径通幽。小楼坐北朝南,两层一阁,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四周围以院墙。主楼南大门上方,悬挂着薄一波题写的“张闻天旧居”匾额。</p><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的张闻天(对外称张普),从广东肇庆迁居无锡,无锡市将其安排在这里居住。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因心脏病猝发逝世。这里成为张闻天人生最后的居住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楼内设有“张闻天生平图片展”。陈列着张闻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200多幅(件)。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老旧质朴的实物,展示了张闻天那跌宕坎坷又伟大辉煌的革命一生和不朽的历史功绩。</p><p class="ql-block"> 第一、第二展厅在一楼。驻足在展板前,仔细端详,仿佛能穿越时空,来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张闻天为革命事业操劳奔波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沿着楼梯上到二楼,是个8平方米左右的平台,周围有四个房间。南侧的一间是张闻天当年的卧室兼书房。屋内陈设极为简朴,一张床、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就是全部的家当。床单非常眼熟,当年那是老百姓家最寻常的床上用品。</p><p class="ql-block"> 驻足于此,感慨万端。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依然与简朴相伴。简朴的房间,却蕴藏着高尚的人格力量,让人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第三、第四展厅的内容十分丰富。</p><p class="ql-block"> 从张闻天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起,到长征路上提出让毛泽东出来指挥和遵义会议上作出的重要贡献。再到陕北后,迅速纠正陕北肃反错误,挽救了陕北党和红军根据地,为党中央落脚陕北创造了重要的内部条件。在西安事变中,提出“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这一独到见解,同时指出“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为我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指出了根本的方向。为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全面抗战的战略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这些记录着历史瞬间的宝贵资料,不仅展现了张闻天的革命历程,更体现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 张闻天(1900-1976),化名洛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张闻天1925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初从苏联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当年9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并成为临时政治局成员、常委。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2月,在中华苏维埃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 长征路上,是张闻天最先提出:“这个仗看起来这样打下去不行。毛泽东打仗比我们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啦,还是要毛泽东出来吧。”</p><p class="ql-block"> 耿飚曾对张闻天作过这样一个评价:“如果没有张闻天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来,遵义会议就不可能开。事实上,如果他不提出来,也没有人敢提呀。”</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5日,在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史上最为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并首先作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把反围剿失败归结于客观因素。然后周恩来作了承担责任和自我批评的副报告。</p><p class="ql-block"> 张闻天第三个发言,作了反对博古报告的“反报告”。接着毛泽东作了批评军事指挥错误的长篇发言。随后王稼祥、朱德等站出来支持张闻天的“反报告”和毛泽东的发言。在大多数参会人员的支持下,扭转了遵义会议的原定议程。张闻天当时被视为党内地位仅次于博古的二号人物,是他带头支持了毛泽东的主张。</p><p class="ql-block"> 17日会议结束时,作出下列决定:一、增选毛泽东为常委。二、指定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四、取消三人团,由朱德、周恩来负责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p><p class="ql-block"> 2月5日晚,中央驻在了信县水田寨附近的楼上、花房子、高坎、芭蕉湾等几个小村寨。在这里常委讨论了分工,确定由张闻天担任中央总书记,在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p><p class="ql-block"> 3月12日,张闻天在苟坝“新房子”主持政治局会议,提议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新“三人团”),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获得一致通过。苟坝会议使毛泽东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这是张闻天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七大一次大会上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张闻天)、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p> <p class="ql-block"> 此后,张闻天作为党内最高负责人,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有人问张闻天为何总随毛泽东行动,张闻天沉思后,以十个字回答:“真理所在,即我心之所向。”</p><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张闻天兼任延安马列学院院长、中央宣传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实际离开了党内“负总责”的岗位,主要负责宣传、干部教育和理论研究等工作。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闻天赴东北。先后任合江省委书记,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东省委书记,为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出任驻苏联大使。1954年底,回国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56年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张闻天因直言不讳地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被撤职罢官,受到了错误的对待。文革中,又因拒绝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作伪证而遭受迫害。</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中央批准了中组部关于为张闻天平反昭雪的报告。1979年8月25日,中央为张闻天举行了追悼大会。邓小平在致悼词时指出:张闻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张闻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充分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强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p><p class="ql-block"> 1964年,毛泽东曾感慨道:“张闻天之前,有四任党的书记,但只有到张闻天这里,才算是明君!”</p> <p class="ql-block"> 在这小小的旧居里,仿佛回荡着张闻天那铿锵有力的话语:“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1976年4月,张闻天向夫人刘英提出了一个请求:“长久以来未能为党贡献更多力量,我计划在离世之后,将积攒的钱作为党费上缴。”刘英听后,表达了赞同之意。然而,令刘英意外的是,张闻天又提出了一个建议:最好还是立下一份字据,以备不时之需。听到张闻天的话,刘英满心困惑,追问丈夫,难道连我也不信任了吗?张闻天缓缓回答:“我余下的时日已不多,完成这件事后,我的心便能安然放下,这也算是我在生命的尾声,能为党尽的最后一份绵薄之力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张闻天口述,刘英执笔,完成了一份协议,二人郑重其事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张闻天去世四个月后,中央办公厅的特别财务收到了这笔4万元的独特党费。张闻天在受到错误对待的境遇下,依然心系党和国家,此举实属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令人钦佩的还有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刘英1925年3月入党。曾在苏联学习无线电专业两年。1934年参加长征,任第三梯队政治部主任。1935年4月是毛泽东提议调刘英代替邓小平任中央纵队秘书长,长期在党中央的领导层工作。1959年受丈夫牵连,被撤销了党内外职务,但她始终没有动摇革命的信念。1978年后,刘英先后当选全国政协常委,中纪委委员。2002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 如今斯人已逝,但他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往事,永远被后人铭记,他们的名字和中国革命历史紧密交织在一起。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张闻天与刘英夫妇无疑是一座典范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这座红砖小楼,在参观者的心中是温暖的。它静静地伫立在无锡的民居社区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见证着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最后时光。</p> <p class="ql-block"> 张闻天,一个用生命诠释信仰的革命者,他的革命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信仰的力量,看到革命者的担当,也可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值得人们永远铭记与传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