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年味的临近,不由得让我想起儿时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童年是在江苏省溧阳市的乡下度过的,在记忆深处,春节前的日子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期待,而做冻米糖的场景,无疑是这期待中最温暖、最甜蜜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当腊月的寒风开始在村头呼啸,村里的大人们便开始为春节忙碌起来,做冻米糖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那时候,附近的村子都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气息,仿佛空气中都跳动着幸福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做冻米糖的第一步是炒米。记得每年都是在隔壁的小圩村排队炒米,村里的伯伯、叔叔们会早早地在生产队的食堂里用大铁锅把干净的河沙倒入锅中翻炒。随着火势的升腾,河沙在锅里欢快地跳跃,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时,将精心挑选的糯米倒入锅中,瞬间,原本安静的糯米像是被施了魔法,在滚烫的河沙中膨胀、翻滚,随着哔哔啵啵的声响,不一会儿,一锅白白胖胖的炒米就出锅了。我与小伙伴们总是围在锅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期待着能第一时间尝到这香脆的炒米。趁大人不注意,我们会偷偷地抓上一把,放入口中,那股香脆瞬间在口腔中散开,让人陶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炒好米后,便是熬麦芽糖。这可是个技术活,通常由我奶奶负责。她把麦芽糖和水倒入大铁锅中,用小火慢慢熬煮。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开始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泡,颜色也逐渐变得红黄透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与弟弟会围在锅边,不停地咽着口水,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糖浆。奶奶总是笑着用筷子搅起一团糖浆,拉成一条细细的丝,然后递给我们,让我们先解解馋。那甜脆的味道,一直甜到了心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冻米糖也是个体力活,我家做冻米糖,一般都是邀请小舅前来帮忙,等糖浆熬好,小舅就会把炒米倒入熬好糖浆的锅中,用木头铲子迅速搅拌,让每一颗炒米都均匀地裹上糖浆。小舅将搅拌好的炒米被倒入一个特制的长方形的木框中,用擀面杖使劲的压实、擀平。这时候,我与弟弟会迫不及待地趴在木框边,看着小舅把炒米压成平整的糖块。等到糖块稍微冷却,小舅就会把框子取下,用尺子与刀将其切成大小均匀的小长方形块。一块块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冻米糖就这样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刚切好的冻米糖软软的,还带着微微的热气,妈妈会把边角料递给我与弟弟,我们立即拿起一块放入口中,那香甜酥脆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在那个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冻米糖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春节里最珍贵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流转,我家举家搬迁到江西景德镇,童年的小伙伴们也早已各奔东西。但每当春节临近,看到市面上那熟悉的冻米糖,记忆中的画面便如潮水般涌现。那腊月里的温暖灶火,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兄弟姐妹们纯真的欢笑,都与这冻米糖的香甜紧紧交织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冻米糖,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与快乐,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