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的年

逐原

<p class="ql-block"> 岁月里的年</p><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又是一年春节将至。纷繁工作、生活之余,小时候过年的记忆不时涌上心头,让人不胜感念。</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位于湟水南岸,拉脊山下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近腊月,炊烟袅袅的小山村,就进入了过年的节奏,宰年猪、买联红、舂麦仁、打腊八冰、祭灶神、放鞭炮、帖春联等渐次登场,每年如斯。</p><p class="ql-block">过了腊八,父母就谋划着宰年猪。</p><p class="ql-block">当日,晨曦微露之时,母亲就在平素不常用的大锅里烧满了开水,父亲则在院子里摊铺了早已晒干、碾碎了的黄土,并在土上固定好了烫猪毛用的铁梢。</p><p class="ql-block">随着宰把手(青海河湟地区方言,意思是宰猪的把式、宰猪的人)进门,宰年猪就正式开始了。宰把手手里拿着一根长约两米,一端做有钩搭的铁棍来到西南角的猪圈,父亲、堂叔、堂兄们紧随其后。此时的猪,似乎感知到了生命将近,“嗷、嗷”狂叫,满猪圈乱蹿。宰把手则是一脸严肃,示意大家按照不同方位站好,不要轻易出手,自己则右手持铁棍于后,左手做虚按状,缓缓逼近,在猪稍做喘息,电光火石之间,迅即出手,铁钩搭准确无误地勾住了猪的鼻子。膀大腰圆的四堂兄,迅速上前,抓住了猪尾,其它人也是蜂拥而至,在众人合力下,猪被拖离了猪圈。</p><p class="ql-block">在院内父亲铺垫好的黄土上,猪被侧按在地,随着颈项绷直,宰把手尺余长的刀子自脖颈处径直戳入猪的心脏,血流如柱,母亲急急跑来,将猪血接入菜盆。母亲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猪,至此宣告了其短暂生命的结束。</p><p class="ql-block">此时,我一天中最为紧张、忙碌、愉快的时候也开始了。</p><p class="ql-block">“财娃、财娃”的喊叫声在院内不时响起,一会儿是母亲喊我铁锅舀水,一会儿是父亲喊我拿铁锹摊土、垫土,一会儿是堂兄喊我取系肠子用的线绳,我不时回应着,满头大汗。跑来跑去的同时,忙里偷闲,不忘小鸡啄食般,凑上去拔上一撮<span style="font-size:18px;">猪鬃,哪是我最为关心的事情。</span>力气小的缘故,奈何拔下的猪鬃总是有限。于是,不时央告父亲、叔叔、兄长们多多支援,手下留情。在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中,叔叔、兄长们还不忘开我刚脱掉开裆裤的玩笑,再就是,教我拔猪毛,得用醮过猪血的手去拔的道理。</p><p class="ql-block">终于,在烫猪毛之前,我的手上有了父亲用线绳扎紧的,大家支援我的,用我的双手才能握住的猪鬃,他是我过年时骄傲的资本。</p><p class="ql-block">我要用它换回连连炮,在过年时,放映露天电影的场院里,我要和其它小伙伴们一样,一个个鞭炮随性甩出,“嘎、嘣”声震响天际;我要用它换葵花子,山保子在他姑姑出嫁时,给过我两个大枣,已经承诺了,看电影时,我们俩要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电影;我要用它换小人书,我角落的书厨里,再有两本,《水浒传》就齐全了......。</p><p class="ql-block">“财娃,取盆来”,随着一股浓郁别致的肉香味传来,猪内脏被剥离下来,我的眼睛也紧紧地盯在了隔壁大伯——宰把手的手上。</p><p class="ql-block">宰把手手中的短刀,左右划动,上下撕拉,“猪心、猪肝、猪肺、猪胆......”,一件件,如同变戏法似的取了下来。“给,涩脾,尿泡”,我欢呼着蹦了起来,顾不得身后父亲“财娃,慢点”的声音,跑出家门。</p><p class="ql-block">我的玩伴胖子、黑娃早已等在门口。我们从门前草垛上撕下几把柴禾,胖子拿出火柴点燃,在明灭的火焰中,我将还带有血水的涩脾(青海河湟地区方言,意思是猪的脾脏)丢了进去。</p><p class="ql-block">黑娃接过我手中的尿泡,先是一手向上拿住尿泡系子,一手在土堆里研尿泡。尿泡里的尿液哐当做响。据说,原尿液千万不能倒掉,否则,尿泡是研不大的。过一阵子,黑娃用线绳扎紧了尿泡系子,用脚在土堆里反复揉搓。再后来,黑娃吹气球似的,用嘴将尿泡吹大,又将气放掉,再吹大、再放气,反复几次后,尿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了起来,像极了家里老黄牛大大的奶膀。小山村里,农村娃的“尿泡球”做成了。</p><p class="ql-block">此时,烤熟了的涩脾的味道也从柴禾中弥散开来,对于孩子们来说,哪种混合着麦香和焦肉的味道具有无尽的诱惑力。胖子从灰烬中刨出如同烧火棍般,已经焦黑的涩脾,用嘴、用手,急急地,连吹带打,取掉上面的灰尘,然后每人一份,分到三人手中。“噗噗、嘶啦”,哪种外焦里嫩,涩中带甜,苦中带香的味道,简直是天外美味。后来,工作后,不管是享受哪种珍馐,我都觉得不及其美味的十分之一。</p><p class="ql-block">带着口中涩脾的余香,从下巷口到上巷道,再到前庄院、后楼台,我和小伙伴们踢尿泡球的奔跑声、欢呼声洒满了整个小山村。在当时没有电视,信息和物质极不发达的年代,虽然,没见过足球,也不知道基本的足球动作,更不知道最简单的战术配合,但我们呼朋引伴,分组布阵的玩法,在当时也是贯穿着过人、射门、掩护、配合。哪几年,我和黑子、胖子也是踢“尿泡球”的王,从无败绩。</p><p class="ql-block"> 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母亲“财娃,回家,早点回家”的声音开始在村口响起。伴随着夜幕四合和小山村不断升起的炊烟,带着对“尿泡球”的不舍,我们回家了。</p><p class="ql-block">进门时,泛着“血脖肉”香味的面片已经做好。大伯、堂叔、堂兄、伯母、婶婶、嫂子们也已陆续从自家赶来。</p><p class="ql-block">灯光下,氤氲着香气的“排骨、肉块、猪肝、血肠、面肠”依次上了桌,一年一度宰年猪的“启码会”(青海河湟地区方言,意思是吃猪肉、猪血肠、猪面肠等的聚餐)开始了。我依偎在祖父身边,迷迷糊糊中,想起了明天还要约堡子梁的柱子玩“尿泡球”,还要用尿泡皮做手鼓,还要和小伙伴们演皮影戏,“咚锵、咚锵、咚咚锵,哎,太阳出来一点子......咚锵、咚咚锵”。</p><p class="ql-block">自从上学、工作,父母亲又先后去世后,小山村里的老家已经很少回去了,小时候的玩伴,也大多失去了了联系。但老家岁月里的年,父亲红红的灯笼,母亲皱褶的岁币,还有年夜饭葱香扑鼻的饺子等等,都永远珍藏在我内心深处,时不时让人萦绕、梦回,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宰年猪,每每想来,宛如昨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