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见闻之二:库斯科印加遗址专辑

鼠妈(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补充上一篇中亚马逊河粉色河豚及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林蛙、美人鱼、树獭</p> <p class="ql-block">  12.13日,我们从利马飞往库斯科。库斯科机场用各国语言书写的“欢迎”广告图。(广告图形与马丘比丘出图的小金人的形象相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库斯科地处秘鲁南部,在安第斯山高原盆地,库斯科省面积71892平方公里,人口约117万。省会库斯科,海拔3410米(与我国西藏的拉萨差不多)。首府人口30多万。库斯科曾是古印加王朝的首都,有多处印加文化遗迹。本篇暂不多讲库斯科城,主要记录我们参观的三处印加古遗址。</p><p class="ql-block">‍ 印加文明?查阅相关资料:“印加”一词的本来含义是“首领”或“大王”的意思,是塔万适苏龙的最高统治者。西班牙人到来后,简单地以“印加”一词指称这个国家及居民,便约立俗成了。印加文明指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王朝指整个印加从建都到灭亡的这个时间段。印加王朝于公元1197年建都库斯科,公元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打败而灭亡。印加帝国是指从公元1400年~1533年印加王朝最强盛的100多年,即第九代、十代印加王把印加王朝的疆土扩展到几乎整个南美洲(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雅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首都在秘鲁的库斯科。)他们是印加王朝的伟人。在印加帝国时期建造了马丘比丘、萨萨瓦曼两个神奇的工程。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从利马到库斯科的航线一直在雪山上飞行,山川竣岭与西藏阿里地区的山型地貌颇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库斯科太阳神殿遗址</i></p><p class="ql-block">‍库斯科太阳神殿是库斯科市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在库斯科市中心。太阳神殿建于印加帝国伟大帝王帕恰库提统治时期,印加国王被视为太阳神本人,他不仅是宗教圣地,还象征着政治权利。故当初这座神庙由每片重达两公斤的黄金墙所建,总共有700片之多。神庙内有黄金神坛,及许多由黄金白银打造,与实体相当的农作物供丰年祭用,以显示其神圣地位和统治力。1532年,西班牙人入侵库斯科后所有的贵重金属、宝石都被掠夺一空,黄金墙上的黄金也全被剥光带去了西班牙。西班牙殖民者不仅破坏了神殿,还在遗址上建造了圣多明哥修道院,形成了如今这样两种建筑风格特殊形式(现为博物馆)。后经历了无数次地震,教堂倒过两次,但神殿的石墙纹丝不动保留至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印加太阳神殿遗址全览</p> <p class="ql-block">  神殿遗址的一排用于祭祀的建筑,总共有5、6间房屋。房间的外墙、基角、隔断墙均是用大小不相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砌成,每一块石料之间都契合得严丝合缝,但却没有用任何粘合剂来固定石块!门和窗、壁龛都呈大小相同、夹角相等的等边梯形,而且墙都是倾斜的。,在当时没有任何机𢬿化打磨、搬运的情况下,印加石工是如何做到的,至今仍是谜。(库斯科其它两处印加文明遗址,萨萨曼、马丘比丘的建筑风格也是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G20峰会期间,我国领导人去秘鲁访问时,央视播放的秘鲁专题节目中介绍了太阳神殿遗址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的两个小圆孔有什么作用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这几面墙上同一个位置的窗口不仅形状相同且均在同一水平线上</p> <p class="ql-block">这个用玻璃遮挡的精致石构件曾经是摆放贵重物品的一个祭壇的中间部位,采用榫卯结构做成。</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原件的照片(来自秘鲁导游的画册)。每年的6月1日,太阳光会从石构件正面的中心穿过。(央视也播过这个神奇的祭壇)</p> <p class="ql-block">  上面石构件的反面,每年12月1日,太阳光从这一面穿过石构件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视频开始到结束这是用一块石头雕凿的!</p> <p class="ql-block">  近代此处建博物馆的承重墙时仍将八百多年前的石墙作为承重墙</p> <p class="ql-block">各式各样的做工精致的石器</p> <p class="ql-block">  这块金灿灿的板子是一块复制品,真的黄金板子被西班牙殖民者掳去了西班牙。导游解说:仿黄金板上刻有天、地、太阳、月亮、北斗星、云雾、彩虹、山脉、雪花、雨滴、河流、土地、男人、女人、动物、植物等,这些在大自然中能见到的一切是印加人对自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的认识。另外,在黄金板以外的画板左上角(黑色圆圈内)的图案,是印加人认为在自己生活的空间、纬度以外的外空间居住着创造了他们这个生活空间的创世神。</p><p class="ql-block">‍ 难道,那时候他们就认为有“外星人”?这也让我想起,在秘鲁的某些地方的山坡上,至今还能看到印加刻画或用石头垒砌的大型动物、神灯、抽象画等,那是他们敬献给“创世神”的吗?不得而知,即神秘又神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同在博物馆里的一幅对上面原始画板的解说图片,用翻译软件翻译后有少数内容与导游讲解的不一致。</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块印加帝国时期的壁画。在库斯科被殖民期间,原神殿内的所有印加壁画都被覆盖了石膏后重新画了壁画,只有这块壁画的一部分细节被保留下来。这幅印加壁画于2005年5月~6月修复。</p> <p class="ql-block">  这幅油画是西班牙殖民者所绘制的真品,画面的内容真实再现了印加第十四世国王在西班牙军队攻占王宫后被俘虏的场景。据说,印加十四世国王为了保命,用一整屋子(约25平方米)的黄金和同样大两屋子的白银作赎金以换取自己性命。可殖民者在收取了黄金白银后不久,仍将印加十四王及相关王室成员杀害。从此,印加王国不复存在。后来,据西班牙一位经济学家的计算,印加十四世国王的黄金白银赎金价值250亿美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高昂的赎金,但仍未挽回一个王国的灭亡。</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殖民者推翻了印加帝国统治者后,也在精神上对印加人用转变宗教信仰的方式予以控制。摧毁了太阳神殿,建造了西方宗教信仰的教堂(圣多明戈修道院)。从而,在这里神殿遗迹与教堂共存?</p> <p class="ql-block">院子中间的那口古井仍是印加时代所遗留</p> <p class="ql-block">  太阳神殿被殖民者改建为修道院后,走廊也挂上了欧洲风格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遗址</p> <p class="ql-block">  图中修道院遗址的大部分基石(红线框里黑色石块)为原太阳神殿的基础建筑?</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萨萨瓦曼</i></p> <p class="ql-block">  萨萨瓦曼在印第安克丘亚语里的含义是“山鹰”,还有一种说法是“太阳之家”的意思。萨萨瓦曼城堡建在离库斯科大约1.5公里、海拔3700米的山峰之巅,可以府瞰库斯科城。传说,这座古堡是印加王帕查库蒂没计的,约在15世纪70年代动工兴建。根据城堡的规模和垒砌的那些巨石,后代人推测,印加各地轮流出民工,每班2万人,工作一个月后轮换,这样竟持续了50年以上,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还没完全竣工。</p> <p class="ql-block">古堡建筑群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从上到下有三层围墻,每道城墙高18米,依山而建,蜿蜒曲折,气势宏伟,最外一道城墙长540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  这些城墙用巨石砌成,每个巨石的重量都按吨甚至上百吨计,而且与太阳神殿的石墙一样,巨石之间并无任何粘合剂。工匠们还故而为之地把巨石和边缘切割出弧线或多个边角,这些弧线或多角的边缘仍在做到严丝合缝!是为了美观还是以增加难度弦技?是印加工匠的对几何、数学、力学原理掌握得很透彻吗?不得而知!而且,几百年过去了,除了被殖民者人为的破坏和部分拆除外,其余的都稳稳当当的䇄立在此,保留着它们的原始风貌。</p><p class="ql-block">‍(请横屏看照片)</p> <p class="ql-block">石墙转角处也是那么流畅</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堡的最高处原有三座塔楼(见图片资料),其中的圆形塔楼为主塔,内有温泉,是印加王的行宫。三座塔楼在殖民时期被入侵者拆毁。图片资料的下图是被拆除后的圆形塔楼的基座。</p> <p class="ql-block">  主塔旁边的两座方塔是驻军的地方。三座塔楼间由石头砌成的地下通道相通。</p> <p class="ql-block">  现在城堡遗址的最高处塑着耶稣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印加时代如此费力、耗时的宏大工程以其结构复杂,新颖宏伟,坚固无比而著称,它充分显示了古代印第安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也显示了印加帝国的强大和威严。但是,几十几百吨的巨石也抵挡不住先进的火药武器,几百年的王国瞬间灰飞烟灭,连宗教信仰也要更换门庭。一个国家科技不发展,国防不强大,那将是国之不国也!</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度娘</p> <p class="ql-block">可惜因时间原因,我们没能到山顶去看塔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马丘比丘(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世界著名古建筑)</i></p> <p class="ql-block">  印加帝国最强盛的一百多年中,不仅建造了萨萨瓦曼古城堡,还在距库斯科城130公里的马丘峰与华伊纳峰之间建造的马丘比丘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西班牙殖民期间并未被发现。直到1911年7月24日,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考古学家海勒姆·宾厄姆在寻觅印加王国其他遗迹时发现了这个当时已被原始森林覆盖的神奇的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从库斯科城去马丘比丘需乘坐汽车再换乘火车、景区交通车。当地导游提前预定了12.14日早上6:30分的火车,10:00钟的景区交通车。我们凌晨三点起床,乘坐2个小时的汽车到达火车站。火车站在一个小镇上,在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当地人的引领下,我们登上火车。</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候车室</p> <p class="ql-block"> 列车在狭谷中行驶,一边是乌鲁班巴河,一边是有着茂密森林的大山。(据说这条铁路线是中国援建的)列车员换上民族服装为乘客表演情景剧</p> <p class="ql-block">  一个半小时后列车到达马丘比丘镇(又叫热水镇)后,再转乘10点钟的景区巴士,半小时后到达世界著名、人类瞩目的印加文明遗迹——马丘比丘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遗址入口,印入眼帘的又是那满山遍野的石头建筑:房子是石头砌的,道路是石头铺的,层层梯田和堡坎是石头垒的。</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在乌鲁巴班河岸边海拔2400米的山脊上,古城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古城依山而建,层层石阶梯从山脚直到山顶。人们把这里称为印加文明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与高山之间这一座突兀的山峰形成一幅气势恢宏的天然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的建筑风格为印加传统风格,各种不同形状的花岗岩石打磨光滑,在不使用任砂浆的情况下,以高超的接缝技巧把这些石材巧妙地拼装成一间间石房子。梯形的门窗和拐角处磨圆的处理、房间内的拐角微微内倾和墙壁之间相抵连续,墙基直接凿嵌在岩石层上。据说建筑所使用的花岗岩石的石料是从30公里以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在那个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的年代,如何起吊、如何运输、怎么加工打磨,一直让现代人震撼和神秘。而且,当时的建造者科学的设计施工使遗址里的几百栋房屋保存比较完整。马丘比丘古城遗址的房屋建筑只有七、八间有屋顶,其余都没屋顶。不是这些房屋的屋顶被破坏了,而是起初建房时就没建屋顶。因为,马丘比丘这里主要是祭祀之地,房屋虽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平时是无人居住的。有屋顶的房子是平常在这里守护和从事农事生产的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圆形石柱如果嵌在墙壁之外,这种房屋就要盖屋顶</p> <p class="ql-block">圆柱嵌在墙内壁的房子则不盖屋顶</p> <p class="ql-block">  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小雨,随后雨越下越大,薄薄的一次性雨衣已不能抵挡突如其来的风雨。衣服、鞋子都已湿漉漉的,但是,大家参观听讲解兴趣一点不减。只是因大雨不便使用手机拍照,一些经典景观未能拍照留影,甚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有三个组成部分,除了前面已展示的供各阶层人居住的居住区及其他通俗区外,还有最主要的神圣区,位于马丘比丘中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  神圣区的祭祀中心,未封闭的圆形建筑墙体上有三个窗洞,东面一个,南面2个。每年的6月1日,太阳光将从祭祀中心正东墙上的窗口照射到神庙内的祭台上形成与窗户一样的光斑。(见图片资料)</p> <p class="ql-block">神圣区著名的“三窗屋”,可惜还未完工</p> <p class="ql-block">神圣区的太阳神庙(也是未完全完工并有毁损),在祭祀中心的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庙的7个窗孔间的5块砌石呈“横竖横”对称性排列(这样的排列只在此太阳神庙有),有人说这种排列与东方的玄学相似。</p> <p class="ql-block">  神圣区的“栓日石”(不知为何我在马丘比丘时错过了“栓日石”。此图来自孙子们的英语阅读绘本)</p><p class="ql-block">‍ “栓日石”(有翻译为太阳的驿站),在马丘比丘古城的祭台上,面向东方,是印加文化一部特殊的天文装置。印加人通过栓日石的日影变化来确定季节,编制日历。印加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拜太阳所赐,他们担心太阳会在某个时间离他们而去,“栓住”太阳的意识便自然而生,“栓日石”是祈祷太阳永在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马丘比丘古城遗址中心区域只有这么一棵孤独的树,为什么留下这棵树,因为考古人员曾在这棵树下出土了一个小金人(见拼图右侧,小金人的图片也是从上面绘本中翻拍的)。这个小金人是迄今为止在马丘比丘唯一从地下出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在祭台高处还有这么一块巨石,其形状与它身后山峰的形状(拼图上图)极度相似。</p> <p class="ql-block">  从最高处的太阳神庙往山下走,穿过居住区及古城巷道</p> <p class="ql-block">  古城遗址周边有大面积的农垦区,这些整齐的梯田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却没有一点颓废,不得不佩服印加人一丝不苟地劳作精神。但是,这么大片的田地,每年生产的粮食等农作物只够七、八百人一年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对面山顶上新发现了一处遗址,需步行爬山上去,每天限制在300人以内。</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在2007年7月7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而早在1983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圣水殿在离萨萨瓦曼不远处的山坡上。这里的泉水清澈,水流量不会因洪涝或天旱而发生变大或变小。古印加时期,泉水是整个库斯科居民的生活饮用水,现在只能供周边的两个村庄的居民使用。</p> <p class="ql-block">编后语:我过去对印加文明可以说一无所知,对萨萨瓦曼、马丘比丘的了解只是把它们当作考古遗迹。对印第安人的印象是落后、没有家园的民族。故本次去南美前在这方面没做一点功课。在库斯科这三处主要印加文明遗址的参观中,让我初步认识了印加文明和勤劳、智慧、强壮的印第安人。在做此美篇时,又在互联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让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故我觉得三处印加文明的最高代表应该成为专篇!为此,又让我的南美见闻要多写一篇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还有下一篇哦!(本人有点拖延症)</p><p class="ql-block">‍ 2025.1.12于江苏常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