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大超的《人生必须有取舍》是一本散文集,整本书的内容就是围绕他辞去公职后当自由撰稿人之后的所思所想。整本书数十篇文章,作者反复申说的是辞去公职后周围人对他的看法以及写作的自由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尊严感。每一篇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开掘,挖掘出人事背后的思想内涵。这就是作者在写作上了不起的地方:总是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不断掘进,在不断掘进中找到其中蕴含的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思想。</p><p class="ql-block">作者陈大超,是湖北孝感人。孝感是一个小地方,小地方出的陈大超却显得很大:为了灵魂的尊严与自由,1998年初,陈大超辞去了公职。不是内退,不是留职停薪,而是“裸退”:不当副馆长,不保留职称,不保留公职,当然也没了一分钱工资——人称“三不要”。从旱涝保收的体制内退到无依无靠的体制外,当了一名自由撰稿人,纯粹以稿费谋生。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吃错了药,认为他“呆傻”。然而,陈大超先生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依靠体制,凭自己的写作就能养活自己:在辞去公职的最初几年,稿费仅有一万多元;但后来渐渐增多,有时一年多达四万余元,达到了以稿费谋生的目的。周围的人投向他的目光只有敬意了。陈先生反复申说他辞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以稿费谋生,还在于获得一种自由——不看他人脸色的自由,干自己喜欢的事的自由。</p><p class="ql-block">陈大超先生之大,不仅仅在于其勇于去职,还在于他对赖以谋生的写作态度极其严肃:不粗制滥造,不媚于流俗,精心建造属于自己的灵魂高地。在中国作家协会三千多会员中,能凭自己的稿费养活自己的作家,又有多少人呢?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靠国家的财政供养,在体制内旱涝保收,过着优哉游哉的逍遥日子。与陈先生相比,不知这些人有无心生愧意?</p><p class="ql-block">陈先生无疑很牛,他不仅牛在以写作谋生,还在于他总是爱较真:与生活较真,与歪风邪气较真。最牛的一次较真是与某知名网站打著作权官司。2004年,一家知名网站转载其43篇作品既不事前招呼,也不按国家版权法支付稿费。网络肆意转载他人作品不付稿费,似乎早已成了潜规则,陈大超却执意较真。“我不认可这样的潜规则!”陈大超说,“我许多作品都曾对读者大声疾呼,要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当我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时却漠然忍之,岂不是自欺欺人?如果我默认了这种潜规则,我的灵魂将陷入黑暗。”“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放弃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在长达9个月中,他的官司从孝感打到北京,起诉、立案,被迫撤诉;再次起诉,最终赢得了这家网站的经济赔偿和公开道歉,赢得了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作家、作者的支持和敬意。</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没有完美无缺的。有所为,必将有所不为——人生必须有取舍。就在取和舍之间,一个人境界的高低立见分晓。牛人陈大超先生,追求的社会标杆是公平与正义,建造的精神高地是尊严与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